我周日去参加了一场讲座,是由江苏省作协会员丁兆梅老师主讲,很有收获,所以把我的所思所感整理成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书与教育

分享的主题其实就是读书和教育,我非常认可汪政先生的的观点,虽然双减了,但是教育依靠的最重要的依然是家庭。不能单靠学校,而是要靠我们家长,读书非常重要,读书是学习的主要手段,我也一直认为最好的学区房其实就是自己家的书房。作为家长也要大量有效阅读,这其实就是终生学习的概念,这个不光是用来教育孩子的,也是教育我们所有人的。

当然,也像丁老师说的,书那么多怎么可能全部读到呢,学海无涯,人的寿命是有涯,用有涯去死磕无涯,早晚是要挂掉的,那么我们只能从对生活和比较实用的书开始看起,也可以根据自己现阶段的偏好来选择,这样是比较高效的。

读书是人生中一条少有人走的康庄大道

我就是一个原来不爱看书的人,直到有一天,有一些人叫醒了我。我通过读书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事情,让我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这件事情是真的。 其实,天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大部分的问题都有人遇到了解决了,有些已经写成了书,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只需要去找到相关的书籍,就可以解决那些早已存在也被解决了无数次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经历了上千年检验的经典,那些虽然已经融入我们文化和骨子里的东西,但是依然值得我们去系统地学习和思考。

我不是那种很有悟性的人,但是当我把读书学习变成了信仰,通过知识解决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后,我觉察到自己的那些积极的变化,所以我越来越坚信,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道,一条康庄大道,一条少有人走的道。

输出知识,才是吸收知识的关键

丁老师说她好为人师,其实我经常也有同样的反思,我也来喜欢好为人师,而且半桶水晃啊晃的,老自诩觉醒者,想叫醒那些沉睡的人,很多次朋友聚会都变成我一个人的高谈阔论,每每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但是依然很想去指点什么。因为我太想成为那些最初叫醒我的那群人,就像马老师、丁老师、汪政老师这样的人,通过教育工作或者这样的分享沙龙去积极的影响更多的人。

如果我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就得不到很好的输出,像丁老师说的,输出其实比输入更重要,有些内容看完就忘了,不是真的忘了,就是融入到人格里了,输出后就大概明白了,明白了就不必再记得了。所以,我现在遇到迷茫焦虑的人,我依然舔着脸给别人指点江山,因为我认为知行合一很重要,正好有机会实践论证我所学的内容。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其实读书读多了,就不会再焦虑了,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就不会迷茫。有些事,在别人看来是我有预见性,然而那对未来的判断,只是我独立思考后在脑海里看到的景象而已。读书的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了,而我想叫醒那些看见了才会相信的人。

我想叫醒他们告诉他们,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我们之所以焦虑,之所以内卷,是书读得太少,却想的太多。一旦开始读书,越读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越无知就越渴望知道,然后就光去求知了,哪还有时间焦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有人分享,四大名著里面,孩子只喜欢读西游记。其实是这样的,我觉得读书和看电影以及交朋友差不多,你只看得懂你本来就懂的部分,去书里求个印证,去找那个我们自己认同的共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同样的书、电影以及人,能汲取和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我到现在也没读过红楼梦,小时候最喜欢西游记和水浒传,现在这个年纪最喜欢三国,那么多聪明人穷极所有的去争。

“ 低头思故乡 ”,孩子们没有离开过父母和家乡,自然不明白。所有人都知道书本里面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是不去经历这些,再华丽辞藻诗句要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也是苍白无力的。但是经历过的人,当然明白其中的层层感受,诗句读起来就瞬间把自己代入了,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写得有点乱,因为产生的共鸣太多,就像我开始的时候说的,这就是个弹幕合集。我还非常认同丁老师的对孩子更多的是包容和空间,先保全自己等等观点。不再展开赘述了,写得不好,大家见笑,敢在著名作家们的面前胡诌,就可以看出我脸皮厚的优点是多么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