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已接近尾声,开学进入倒计时。我家三岁半的龙凤胎宝贝也将再次归笼。

身边不时有人问:孩子一开学,你觉得轻松不少吧?

我总是笑笑回答:其实,他们开不开学,对我影响真不大。我平日上班,也就晚上回去陪陪他俩。要说最轻松的是他们爷爷奶奶。

年初,两个孩子就已经入园。但两人总是接连不断地生病。

6月份时,他俩病了将近一个月。公婆心疼孩子,想让他们暂时不上学,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把身体调养得壮实些,9月份再入学。

我本想让他俩坚持入园,否则开学时又得适应很久。况且,孩子上幼儿园生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是想到孩子在家,两个老人带娃,他们都不怕累,我也就不吱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婆婆白天把孩子领到店里,边看孩子边做生意,退了休的公公忙活着收拾家务和一日三餐,中午做好饭带到店里,让孩子们吃上可口饭菜。

除了身体上的忙碌,还逃脱不了精神上的“折磨”。三岁半的孩子,别的不行,拆家第一名,每天像哪吒闹海般淘气。

好在,眼看就要开学了。

校门一开,神兽归笼,最开心不是我们这些每日忙(可)于(以)工(偷)作(闲)的父母,而是那些几乎全天候照顾孩子的老人们。

02.

今年刚放暑假那会儿,我在路上见到闺蜜的妈妈。阿姨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还没等我开口,就已经一阵风似的走远了。

事后,我在微信跟闺蜜提起这事。她不无感慨地说:“一到暑假,我妈就成了大忙人。”

闺蜜有两个哥哥,两家又都有俩孩子。最大的读初二,最小的在上幼儿园。

暑假里,三个大点儿的孩子,每人都报了兴趣班。闺蜜妈妈送完这个接那个,下午还要送另一个。几乎每天都这样骑着小三轮,在数个兴趣班之间辗转。

闺蜜说,这几个孩子不仅成绩好,综合素质也很出色,背后离不开老人的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有父母因“八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这个话题而感到压力山大,而老人们却默默地咬紧牙关,撑着我们给孩子谋划的“全面发展”。

前些天的周末,一个阿姨做完按摩后来跟我们吐槽,周一到周五,要照顾三个孩子,也就周末子女休息时,能喘口气,累到腰疼,只能靠按摩缓解。

她说,好在快开学了,总算熬到头了。

对普通家庭来说,若夫妻二人都能事业家庭兼顾,那背后一定有老人在全力付出。

老人们帮忙扛着养娃大旗,中年人才能省出力气,在事业上拼搏努力。

03.

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很多帮忙带娃的老人也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

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曾看过一则视频短片《让爱恰到好处》,妈妈帮女儿照顾孩子,却不断被女儿埋怨。

  • 早起给熬夜的女儿煲养生汤,却被她嫌弃打扰了休息。
  • 怕赶不上校车,帮外孙女穿袜子,女儿露出不满的神情。
  • 外孙女生日那天发烧,妈妈给女儿打了几十个电话都打不通,女儿到家后却指责妈妈乱给孩子用药。

妈妈付出的一切,却被女儿认为不是爱,而是控制。

尽管被伤透了心,但妈妈还是选择留下来照顾她们娘俩。

第二天一早,女儿误以为妈妈要离开,顿时方寸大乱,直到妈妈买菜回来,忙活早餐,女儿才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和不易。

老人的育儿方式或许有不太科学的地方,但他们只是在用几十年前爱你的方式爱着你的孩子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随迁老人近1800万,为照顾晚辈而随迁的比例高达43%。

这些“老漂族”在陌生的城市里,没有熟悉的人,找不到归属感,拘谨和孤独让他们感到压抑,严重的甚至抑郁。

儿女们为更好的生活打拼,主动选择远走他乡;而父母放弃故乡的安逸,在陌生的城市里给子女带孩子,照顾她们的生活起居,虽是被动接受,却也甘之如饴。

他们在无奈中面带微笑地说: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的“儿孙一声笑,烦恼全忘掉”,是他们用自己的付出,换得孩子们不必太辛苦,是那份这辈子都化不开的舐犊深情。

04.

都说“家有一老是宝”。中年人的生活并不容易,若没这些“宝”的帮衬,或许会更加难熬。

享受着父母带来的便利,也应当多回馈他们。让那些一直都在为子女付出的老人们,人至暮年时能够过得轻松愉快。

1. 关心身体,有健康才有一切

去年,一个和我们家关系不错的阿姨突发脑溢血,命是保住了,却至今卧床不起。

刚生病时,一家人乱了套,孩子们没人照看,家务没人打理。

子女们才恍悟,这个家的正常生活,竟是一个老人在默默撑着。他们习以为常地享受着,老人却积劳成疾。

关心父母的身体,定期为他们安排体检,在意父母的小病小痛,及时医治。

他们为两代人付出了辛苦,也损耗了健康。

照料好他们的身体,是子女最基本的责任。

2. 沟通理解,育儿路上和而不同

与老人在育儿问题上产生的矛盾,多半是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观念不一致造成的。

有时,老人们并非不接受新的观念,只是难以接受子女否定一切的态度和命令的语气。

用对待朋友的心态对待父母,耐心地沟通解释,毕竟,他们也希望为孩子好。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在和睦的家中,感受流动每个成员之间的爱与宽容。

3. 用心感谢,既有物质也有行动

我和先生做过约定,下班回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就要承担起带孩子、做家务所有事情,把老人解放出来。

有时,周末也会给公婆安排一些短程旅行,让他们在辛苦带娃之余,能有时间彻底放松身心。

老人过生日或是父亲节、母亲节时,我们总会准备礼物。可能并不贵重,却足以温暖那颗操劳的心。

去年公公做了眼部手术,以前爱看新闻的他不再开电视,总是捧着手机听小说。

先生问他,他说看不太清楚。先生立马从网上下单,订了一台型号大很多的电视机。

竭尽所能,用物质和行动回馈父母,这或许是为人子女最好的孝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生命是一场轮回,今日的我们享受着父母带给的便利,多年后,我们可能也会成为那个无私的付出者。

当回到家看到活泼健壮的孩子、满桌可口的饭菜时,请向那个拼尽全力付出的老人,道一声:谢谢您!

——END——

作者:杜小艾,文学硕士,绘本阅读指导师,多平台签约作者,聊育儿育己感悟,也写婚姻情感故事。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