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伊万·迈斯基被苏联政府派往伦敦,担任苏联驻英国全权大使,随后不久,希特勒上台,迈斯基意识到欧洲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为当时唯一与斯大林核心圈层有密切联系的苏联外交官,迈斯基详尽、机智和深刻地记录了二战前后他在伦敦的生活。而这也是当时,唯一一本由外交官撰写的日记。

《伦敦日记》在全球出版了11种译本,被8家英国重要媒体同时评选为年度历史图书,载誉无数。此次中译本由新民说首度引进,日记中文版特别收录中国相关内容。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赞誉本书:“也许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日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外交官罕见私人日记首度披露

提供二战起源新见解

THE DIARIES OF IVAN MAISKY

1932—1943年,伊万·迈斯基用将近十年时间写下这批珍贵日记,经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谨严选编、作注而成书。

日记中记述苏联在英的外交活动,见证了二战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可窥见苏联外交政策之制定、绥靖政治的前因后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以及战争对每位个体的影响等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也是我们得以空降历史现场,带入局内人视角、亲眼围观正在发生的历史的珍贵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伦敦日记》中,迈斯基还详细记载了他的个人交往经历。在气氛凝重的外交生活中,交织描述对英国社会、政治家、英国王室、作家和艺术家的深刻观察及其轶事。那些只能在历史书中看到的人名,此刻都是日记主人的朋友,比如丘吉尔、劳合·乔治、萧伯纳、韦伯夫妇等;更以生动笔法,带人们重临议事厅的演讲现场、海军部深夜密谈的房间、空袭阴云下的伦敦街道……风云变幻的二战故事因日记体迸发鲜活的现场感,为二战及其起源提供新叙事和新思考,也让本书与大部分的西方政治家二战回忆录和日记区别开来。

深度挖掘多国档案馆机密材料

首度收录中国外交官力抗法西斯史料

THE DIARIES OF IVAN MAISKY

《伦敦日记》为史学大家E.H.卡尔弟子、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教授多年精心编注,用翔实史料和严谨考证完整迈斯基日记的背景链条。

戈罗德茨基曾说:“我写这本书已经有12年了——这是我多年来致力于学术工作的成果。”一开始,戈罗德茨基认为出版一本日记难度不大,最终却花费十数年,将日记与多国大量的官方档案和私人文件(书信、回忆录等)相对照,修订和增补日记中受主观影响而出现的记录错误与记录空白,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每一份历史材料都来之不易,甚至,这份日记本身涉及许多国家机密,差一点成为不可解封的机密档案。

与其他译本不同,中文版首次特别收录中国相关内容,首度披露有关中国外交官在伦敦外交场合积极奔走、力抗法西斯的史料。编者戈罗德茨基专门为中国读者增添特别按语,以揭示中国在苏、英、美等国制定对外政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从日记看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官们如何与各方势力斡旋、如何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为国为民争取权益。迈斯基多次记录了与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郭泰祺的交往,包括他如何与英、苏等国周旋,为中国抗击法西斯入侵筹得武器和资金援助。

比如,郭泰祺警告当时的英国上议院保守党领袖哈利法克斯,“平准基金”很快耗尽,必须增加基金金额。郭泰祺还要求英国从其6000万“政治信贷”基金中向中国政府提供800万贷款。为了不惹怒日本人,英国政府最终答应提供300万英镑贷款,但要求中方发函确认在中国签署的协议不会被泄露。郭泰祺则回复说,如果外交部以书面形式向他提出这个要求,他会提供这样一封信函。英政府被这样的回复“吓了一跳”,最终选择保持沉默。郭泰祺离开伦敦时,迈斯基如实吐露了对他的印象:“我对这个民族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庄重气质深感敬佩,那是由他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培育出的庄严的沉稳。”

日记记录下很多历史时刻的首次登场,比如丘吉尔的新政府首次亮相的细节,保守派对张伯伦和丘吉尔的差别对待,以及真性情的丘吉尔如何口吐莲花极尽讽刺政治对手,为这个历史人物增添了有血有肉的真实感。

《伦敦日记》触及的每一个话题,都为现存历史事件的叙述增加了非常有意义的补充,以日记为依托,辅以翔实的史料,完整呈现“外交天才”伊万·迈斯基的一生,凸显其极具魅力的人格、优秀的外交能力和跌宕起伏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击国际关系变化瞬间

比任何谍战电影都鲜活的现场重现

THE DIARIES OF IVAN MAISKY

波谲云诡的时代,要打击敌人、促成反法西斯合作,又要躲避来自内部的不利攻击,伊万·迈斯基能否全身而退?

20世纪30年代,许多大使被召回莫斯科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工作岗位上。曾经,整个欧洲只剩下三位苏联外交大使,其中一位便是伊万·迈斯基。

这也是《伦敦日记》的特别之处,它有一个主题。

迈斯基从五六岁起就开始写日记,当他发现整个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局时,更觉得不能停止写作。迈斯基知道自己是在为后世写作,因为他是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亦是参与者!《星期日邮报》“最佳阅读”榜单给这本日记的推荐语是:“迈斯基和丘吉尔及其他反绥靖者成为朋友,并且非常努力地在英苏之间达成战前协议。当然,他失败了。如果他成功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可能大不相同,也不会这么可怕。”

这本日记也时关生存的个人叙述,内含115幅珍贵私人图片。迈斯基精通多国语言,文学与艺术素养颇高,因此,《伦敦日记》行文流畅,编排有序,语言风格生动、鲜活、接地气,以第一视角呈现的历史细节富有戏剧性,给人很强的代入感、画面感和历史现场感,增强了可读性的同时也可实现轻松阅读。无论对专业历史学家还是大众读者,迈斯基的日记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立场》杂志认为,“这本书可能是21世纪历史学术研究为我们提供的理解二战起因、过程和结果的最重要的贡献。任何有兴趣远距离了解人类所经历最黑暗世纪历史的人都能读懂这本书。”

历史学家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惊叹:“在苏联档案中,不曾有一份为二战及其起源提供新见解的私人文献,具有如此的广度、价值和体量。翻阅过程中,我惊叹于日记的直观和坦率,还有迈斯基敏锐、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以及出色的行文。”

2021年初秋,新民说·广西师大出版社历史类图书压轴之作《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二战回忆》面世。这是一本罕见的苏联外交官私人日记,作者为丘吉尔眼中的“外交天才”、1932—1943年任苏联驻英大使的伊万·迈斯基。日记以第一人称微观视角亲历二战,聚焦二战前后波谲云诡的伦敦外交场,描摹左右世界命运的盟国政要群像。

《伦敦标准晚报》称:“未来所有关于二战的新叙事都要征引这部日记中的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聚焦二战前后波谲云诡的伦敦外交场,描摹左右世界命运的盟国政要群像

细看外交天才迈斯基,如何促成反法西斯同盟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