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小米走过了11个年头,但它已经不可避免地步入中年危机。

近日,小米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超出市场预期。

小米Q2总营收877.9亿元,“三驾马车”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互联网服务分别为591亿、207亿和70亿。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5290万部,同比增长86.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首次超越苹果晋升第二位,市占率达到16.7%;在中国大陆,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达到16.8%。境外市场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81.6%,占总收入49.7%。

成立仅仅11年,小米销量排到世界第二,难能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得如此成绩,小米做对了什么?

其实小米原本应该更快到达这一成绩。2014年,在小米成立的第五个年头,它就坐上了中国最大智能手机厂商和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的位置。2016年的销量下滑,延阻了这一进程。

小米的成功,可以说是踩准了时代的脉搏。

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雷军的天时是什么?

2008年9月,谷歌正式发布了Android 1.0系统,仅仅用时3年,Android手机终结了Symbian(塞班系统)的霸主地位,跃居全球智能手机第一。

安卓生态重新定义了手机,并为所有厂商提供了开放的接口,这为小米等众多国产手机提供了发展良机。

而当时,中国制造在手机产业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设计和制造优势,同时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和互联网应用市场之一,这是小米的地利。

更为重要的是,雷军身边有一群早就不为钱发愁的合伙人,以及拿到花不完的钱,这就是人和。雷军的创业,不是从一穷二白开始,而是经过一定积累之后的水到渠成,这是大多数创业者难以企及的资源。

小米早期,雷军顺时而为,率先整合中国在手机相关产业积累的产业链优势,抓住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机会,迅速定义了产品和市场。同时,小米早期深得社群运营精髓,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和饥饿营销,积累了一众小米发烧友。

但是到了2016年,小米迅速迎来至暗时刻:它不但在国内市场掉到了第四,在全球更是被挤出了前五,被归入“其他”行列。

这是小米的第一次危机。

雷军在那一年被迫亲自接手了手机部,开始了真正埋头学习硬件工业的历程,向全公司反复强调两个字 —— “补课”。

这些“补课”经历,小米逐渐摆脱2016“死亡螺旋”的阴影,开始重新抬头,确立了在手机市场“零和博弈”死斗中的上升地位。

2016年小米的危机,究其原因是小米从发烧友市场到大众市场的切换不成功,以及错失产业链布局良机所致。

而小米走出困境的途径,一是解决了供应链问题,二是出海。

一个品牌要想成功,需要打破固有的消费者群体,小米从发烧友市场到大众市场过程中一度受阻,此后小米欲摆脱低端机形象,开始推出高端市场时,小米高管的“得DS得天下”言论让小米品牌形象一度受到影响。但是小米没有就此放弃改变。2020年至2021年初,雷军和他的同僚们鼓足勇气冲击高端市场,产品定价从4000多元人民币跃升到了万元大关,经受住了考验。

小米不是一家安于现状的公司,这是公司的互联网企业基因所决定的,而雷军的创业家精神,给这家公司打上了深深的创新精神烙印。

但是,小米从来都只是一名跟随者,很少成为时代的领军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小米不仅宣布研发澎湃ISP芯片,还高调宣布进入造车领域。

今年3月末的小米发布会,小米推出全新澎湃自研芯片。小米这枚澎湃的ISP芯片花了两年时间,投入将近1.4亿人民币,主要是帮助提升手机拍照的白平衡、自动对焦等表现。

尽管不是SoC芯片,只是一枚ISP芯片,但澎湃C1的出现还是让外界对于小米造芯事业恢复一些耐心,不至于完全唱衰。虽然ISP 技术难度上远远不如SoC,但业界现在能做出独立 ISP芯片的也不多,这一点需要肯定。

同样是在今年3月末的发布会上,小米高调宣布要投入1000亿造车。小米随后也迈出实质性步伐,Q2财报显示小米以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

但这一举动并不被外界看好。

小米的成功,源自于所谓的“小米模式”,就是:提供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硬件本身可以不赚钱,但形成规模后可以通过互联网业务赚钱。

但这一套模式,真的能在汽车产业行得通吗?

要知道汽车的主要功能不是上网、也不是拍照,而是行车。

试想,汽车工程师要计算多少各种加速度、惯性、热度、重心至车体结构等力学问题?相反,在你的手机里面,有多少个大型的可移动部件?需要面对多少的力学难题?

做手机与造车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于此。更重要的是这些跨界公司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与车企极度重视可靠性的技术体系,完全无法匹配。

造车对于汽车工程师的容错率低到常人无法想象。毕竟智能手机系统有 bug 死机了,重启一下就好;但如果电动车的行车稳定系统 (ESC) 有毛病了,驾车人可能小命不保。

所以,对于小米造车,谨慎乐观看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过去的只卖低端手机,到进军高端手机市场,再到造芯片、造车,可以看出小米的野心不满足于只做手机。小米的野心,是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但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最难改变的是它与生俱来的基因。

小米想要从一家硬件公司变成一家具有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难度之大,非一朝一夕之功。

小米对改变基因的焦虑,从公司成立至今,就一直存在。销量虽然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这种焦虑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所加剧。

小米的隐忧,并不能从财报上有所反映。

小米之所以今年能超越苹果挤到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二的位置,是多种因素叠加所致。

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2021Q2季度苹果处于销售淡季,销量偏低并不意外。

Q1通常是苹果销量偏高的季度,Q2销量通常会比前一季度大幅减少,Q3则是全年销量的低谷,因为9~10月份是苹果主要产品线iPhone新品发布时间,新产品发布前,分销商的存货量会逐渐控制减少,并为新品发布作准备,Q4新品发布后,销量又会大幅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上市公司财季周期与国内不同。苹果的财年周期是上一年的9月28日至今年的9月27日。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Q2,对应为苹果公司Q3,即销量低迷的季度。

反观小米,2021Q2季度海外市场疯狂扩张,增速强劲,这一时期销量赶超苹果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大家没有预料到,小米的增速能达到83%。

二是华为丢失的海外市场,小米迅速补位。

根据Canalys数据,华为2019Q2海外市场销量为2140万台,2020年Q2,这个数字只剩下了1560万台,同比下降27%,到了2021Q1,华为仅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4%,排名第六,位于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之后。

华为缺位后,小米才是这场“分食华为抢位战”中的最大受益者。

在欧洲,2019年Q2,小米销量还只有430万台,市占率9.6%,排名第四;2020年Q2,小米销量已经超过华为,达到710万台,市占率17%,排名第三。2021Q1小米在欧洲地区市占率22.7%,排名第二,不到两年,小米在欧洲的市占率翻了两倍不止,业务突飞猛进。

至于拉丁美洲,2020年第四季度华为跌出当地智能手机销量前五后,小米便很快接管了大部分原本属于华为的市场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米世界第二的位置根基并不稳固,随时有可能被苹果重新超越。

而且,即便小米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又如何?除了提供极致性价比的手机外,小米出现过颠覆性的硬科技吗?三星自产芯片、屏幕、存储和组装工厂,小米能做到吗?

小米虽然出货量已经全球第二,但2020年三星和苹果却拿走了全球手机产业链大部分利润,这就是差距。

小米目前的困境,核心在于大而不强。雷军的野心,让小米顺利踏准了时代的节奏,同样,雷军的野心,让小米只能成为这个时代十足的机会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