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科技服务中心 马胜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10月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指标》JR/T0201—2020,将“专利申请授权数量”“软件著作权数量”纳入了银行金融机构的“研发能力”指标,以激励并考察其金融科技研究与创新能力。2021年是《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的收官之年,也是《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银发〔2021〕92号)开局之年,福建农信立足自身实际,对照重点任务,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探索,不断积累专利资产。

强化知识产权沉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专利搭建起创新发展的良性评价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将知识产权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金融数字化转型步调加快,以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正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正在重塑银行业务新的价值增长曲线,而专利是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评价标准,为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福建农信立足实际,着眼福建农信“十四五”规划,积极探索福建农信金融科技新方向,提出科技转型“53880”科技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旨在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不断提升福建农信在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主力军作用,探索激活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发展。该服务体系聚焦建立“特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移动化”的数字五化转型目标,激活“内化创新、外孵产品、综合保障”的三大闭环,实现金融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和价值创造,聚焦员工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意输出,通过创新环的轮转为金融专利储备创新成果。

2.专利体现出创新发展的有机能力

过去5年,中国参与新技术专利申请的银行由26家增至53家,专利数量由847件增至4177件。从2015-2020年参与科技专利申请的银行中,每年均有超过85%以上的银行都申请了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此外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银行申请的专利中。这与当前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相吻合,金融科技专利本质上代表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体现了金融科技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从零壹财经发布的《2020年全球银行科技专利排行榜TOP50》可以看出,中国榜上银行最多,有19家,其次是日本和美国,分别有12家和7家。从专利申请数量上看,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头部银行,体现了头部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成果,也彰显了总体的发展实力。

福建农信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注重专利知识产权的沉淀,致力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触达,提供更加完备高效的产业链金融供给,将金融科技创新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加智慧的金融解决方案。福建农信先后申请发明专利60项(授权12项,受理48项,其中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专利国际申请1项)、软件著作权7项。2020年位居全球银行科技专利排行榜TOP50第28名,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第56名,是全国唯一一家榜单在列的省级农信社。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推动成果有效转化

1.专利是金融创新的“催化剂”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探索,是实践成果的产出;而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实现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两者相辅相成。

专利的本质源于创造,通过专利引导金融科技转型、关注前沿技术、关注同业发展。通过专利技术分析,积极研究金融科技发展新方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创新的起点,通过能力转换、升级迭代不断促进自身金融科技能力的提升;通过同业竞品分析,定位自身产品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和长短板,有助于挖掘优势和长板最大效能地发挥产品效能,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催化剂”作用。

如在福建农信开展“瘦核心”的项目论证工作中,通过公开的资料查新,对同业核心系统进行竞品分析,探索出了“基于AS400银行核心账务系统零停机日切方法”的技术专利(已授权)。基于此专利规划面向服务三农的乡村振兴的二级法人体制核心业务系统,通过核心外围服务单元,构建起新的会计引擎,优化核心主控,子交易整合重构实现了核心系统的升级,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也获得软件著作权。

在智能网点转型中,福建农信打破传统远程集中授权系统的前后台流程模式,设计了“一种业务可扩展的银行全渠道远程集中授权系统”技术,并落实到项目具体实施,实现了无需新开发交易即可授权前置预校验功能,提升了业务办理的效率和减少业务操作中的差错,大幅减轻了柜面压力,提高业务办理速度和客户体验。

在进行银行客户信息数据治理应用中,结合非金融行业的专利查新参考资料,设计了适合福建农信的“一种银行客户信息识别和完整性控制的方法”“一种手机银行上个人客户信息九要素不完善控制系统”等技术。

2.专利是成果保护的“护城河”

创新成果的积累、知识产权的沉淀需要专利进行保护,当前国内金融业还处于金融科技专利的原始积累阶段,通过专利对创新成果和知识产出进行保护尤为重要,能够正向激励金融企业勇于争先占领金融科技发展的高地,通过积极的创新和探索抢占发展的先机。

伴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福建农信就如何让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做了大量的金融探索,金融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需求管理和及时的科技输出成为了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认真梳理自研出了一套适合二级法人机制下的快速需求响应机制,并以技术平台建立需求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化管理,运用“需求指纹”和文本挖掘技术对业务需求、需求规约以及投产后的资产体系进行关联,形成诸如“一种软件界面字段数据标准化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一种银行业务需求资产管理的方法以及系统”等关键技术。

又如为提升测试的质量,保障科技服务的能力,科技部设计并落地多项测试技术,涵盖人员管理、测试环境、接口测试等。其中“一种银行手机应用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技术采用了跨平台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大大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3.专利是对外开放的“助推器”

银行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通过内外联动、强强联合等方式构建更加具体化的金融场景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金融科技专利能够共享对外输出、对外开放的技术,让金融科技走出金融大门,打破金融自身壁垒,实现金融科技对外服务能力的质变提升。

福建农信一直致力于探索银政、银企合作新模式,摸索出了“一种银行内外部服务双向协作系统”,增强内外互联互通上的接入者的彼此信任和安全防护。我社依托该技术开发的福农e政平台银政直联平台,对接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实现了扶贫惠民资金全流程线上代发,构建“线上代发功能+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点线下支取+金融助理面对面服务”线上线下代发服务体系。

培育专利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强化人才引进战略

金融专利规范和质量强化,最终要依靠人来推动。金融行业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普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需要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相协调,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福建农信通过项目建设不断积累、沉淀创新人才,初步建设起业务创新、技术设计、项目实施、专利编写的业务与科技融合的团队。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福建农信在“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揭榜挂帅”创新机制,组建一支懂技术、通业务、知法律、熟流程、强服务的创新复合型人才队伍。

2.构建创新激励氛围

谋划金融专利布局是一个长期坚守、持续提升的工程,福建农信为提升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鼓励发明创造和高水平成果提炼,提高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下一步将探索建立金融创新实验室,细化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探索建立更加健全的知识产权创新体系。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金融科技发展需要我们向先进同业取经问道,秉承科技向新、科技向上、科技向善的理念,不断强化新专利的布局,以专利转换新成果、成果输出新专利,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在强化金融服务中的倍增作用,深耕金融应用场景,积极融入实体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渗透到民生领域的毛细血管,让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服务全面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构建创新生态注入金融科技的澎湃动力。

(栏目编辑:张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