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袁世凯决定成立中华帝国,建元洪宪,自己登基做皇帝。满清刚刚推翻,袁世凯就要大开历史倒车,国人怎能同意?于是,南方将领蔡锷、杨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并发动“护国运动”,北上讨袁。南方军阀挥师讨袁也就算了,就连北洋大佬们也纷纷表示对袁世凯恢复帝制的不满;没办法,袁世凯只能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吩咐袁克定将“取消帝制、恢复共和”的决定通令全国以后,袁世凯躺在病床上,检讨起自己的错误:

君主立宪这件事儿,看来是做错了,好在还没登基,我真对不住那些拥戴我的人!这国家要稳定,不能再乱了。

其实,袁世凯心中清楚,自己毁就毁在这些所谓的“拥戴之人”。临终之际,袁世凯就曾经留下遗言:他害了我!至于这个“他”到底是谁,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就属于当初的“拥戴”行列。

当时的袁世凯想的很简单,既然全国上下都反对我登基称帝,那我就恢复共和,继续当我的大总统。就连徐世昌也是这样认为,他劝慰袁世凯:

慰廷啊,知错就改,慰廷还是英雄本色呀!

只是,南方的护国军仍未退去,仍然高举“讨袁”旗帜,就连北洋内部也已经严重分化,袁世凯不再是那个一言九鼎的独裁者。所以,为了恢复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他必须做出相应安排:

这一下好了,踏实了!可我看见,可我看见天边还有一片乌云,得扫除它。我是取消了帝制,那他们是不是就不讨袁了?我看,还得来一次扫除。芝泉,你还是成立一个军务处,归你领衔。

袁世凯的目的很明确,借助北洋势力,镇压南方护国军,剩下的就是北洋的内部矛盾,可以慢慢消化、慢慢解决!

只是,还是那句话,此时的北洋已绝非袁世凯的一言堂,被袁世凯寄予厚望的段祺瑞恰恰是最想脱离袁世凯控制的一位。

段祺瑞心想,你以前深受各省督军拥戴,北洋大佬一心归顺,可如今你已经众叛亲离,大势不再,我凭啥还听你的?凭啥让我替你收拾烂摊子?

要想让我出头也行,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我现在不是内阁总理了,我哪有什么权利组建军务处?

意思很明确:恢复我内阁总理的职务,让我重掌军政大权,我自然责无旁贷!

徐世昌唯恐此时的袁世凯不愿放权,赶紧给出劝说:

慰廷啊,我看责任内阁可以恢复起来!

慰廷啊,拉倒吧,大势已去了,还是把内阁交给段祺瑞吧,先保住一家老小要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倒也识趣,反正就只是“内阁总理”而已,大权仍在我这个大总统手里。想到这里,袁世凯给出了妥协:

那好!芝泉,这内阁总理还是由你来干!

只是,我们上文已经提及,段祺瑞想要重组内阁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抓权,可袁世凯只答应自己出任“内阁总理”,但却并未明确权力分配,这可不行。于是,段祺瑞再次提出要求:

大总统,既然要我重新组阁,可还留着政事堂,大总统得说清楚,这以后的事,是听老相国的,还是听我的?

“政事堂”,也就是袁世凯称帝以后的最高行政机构,“政事堂”的一把手称“国务卿”,也就是段祺瑞口中尊称的“相国”。内阁重组,可政事堂仍在,这要是有事,到底谁说了算?

也就是说,就算袁世凯答应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他手里还有一个平行机构——“政事堂”,还有一个和“内阁总理”平行的职位——“国务卿”。这就等于分化了段祺瑞的权力,甚至会压过段祺瑞一头,让其成为“只配出力,不配当家”的摆设。

徐世昌当然清楚段祺瑞的目的,赶紧出来圆场:

芝泉,你这是想哪儿去了,以后有什么大事,听你的,都听你的!

徐世昌的态度固然重要,但这件事到底还是袁世凯说了算,所以,段祺瑞继续追问:

老相国,不是我要驳您的面子,我得听听大总统怎么说!

好了,压力全都来到了袁世凯的身上,你答应我重掌大权,我就挥师南下,镇压南方军队;不答应,我就撂挑子不干,跟我的北洋兄弟们一样,眼睁睁看你着高楼起再高楼塌!

有招你想去,没招你死去!

此时的袁世凯还有什么招?只能无奈大喊: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北洋要团结!

袁世凯口中的“团结”,指的自然就是段祺瑞和徐世昌之间的精诚合作,毕竟都是北洋老人,共同的敌人应该是南方军队;当然,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袁世凯对北洋军阀的最高领导。

只是,段祺瑞不会同意了!

只是,对于袁世凯所说的“团结”,段祺瑞有着另外的认识:

要不是为了北洋的团结,我还不伺候!

让你恢复帝制这么一闹,南方军队挥师北上,打的可不是你袁世凯一个人,还有整个北洋集团。要不是为了整个北洋,我才不领这份苦差事,我这才叫“为了北洋的团结”,才是真正的大局为重。

没理由反驳了,袁世凯只能再次让步:

那好!日后的军政大权是你的!

目的达到了,段祺瑞还有最后一个要求:

口说无凭!

袁世凯彻底无奈了,想当初,唉,别提想当初了,早知今日,自己又何必当初呢!

那好!明天,明天我就把任命书给你!

所有的目的都已实现了,段祺瑞起身离开,只剩下愤怒的袁世凯大声叫骂:

狗,狗,狗,反咬一口的狗!

就算被欺负到如此地步,袁世凯的众叛亲离、墙倒众人推仍未结束。

最后一次手术之前,袁克定带着五条消息给了袁世凯最后一击:

蔡锷的护国军已经占领了四川;段祺瑞躲起来了;冯国璋不但不出兵,反倒奉劝袁世凯赶紧辞职;张勋和曹锟也一直按兵不动;就连徐世昌也送来消息,眼下局面,他也无能为力。

也就是说,此时的袁世凯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抓紧辞职;要么,抓紧死!

反复权衡以后,袁世凯决定:不活了,死!

1916年6月6日,多吉祥的日子,一代枭雄袁世凯病逝于尿毒症!

临终之际,袁世凯留下遗书:

恨只恨我,读书时少,历事时多。今万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误,苦我生灵,劳我将士,群情惶惑,商业凋零,如此结果,咎由自取。误我事小,误国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身体力行地为后世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不作就不会死!

(本文仅为《走向共和》的剧情解析,并不牵扯真实历史,烦请读者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