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有这样一场战斗,他是由毛泽东主席指挥,彭德怀元帅领导的红三军团和林彪领导的红四军等部队参与的一场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中的彭德怀)

这场战役的战斗是异常的惨烈,战争从白天到黑夜到白天再到黑夜,此次战斗中,双方军队反复的发起了冲击,数十次使用了刺刀进行了肉搏,然而战局始终是僵持不下。

彭德怀元帅甚至也直接冲到了前线,身先士卒,挥舞着战刀,还派出了军团直属的教导团上阵,但是也仅仅是取得了一时的胜利,最后还是被对面强大的火力压制,损失严重。

同时在这场战役当中,红三军团四师师长邹平和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曾始莪都牺牲了,而这场战役的敌人不是蒋介石政府的嫡系部队,而是蔡廷锴领导的第十九路军。

(龙云和蒋介石)

这场战役就是毛泽东曾经多次提到过他指挥过四次败仗之一的高兴圩战役。

一、背叛革命,投靠蒋介石政府

蔡廷锴也曾经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其参与历次的作战中,都是冲锋在前,屡立战功,所以在粤军当中也是有猛将的称号。

1922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韶关开始督师北伐的后,在攻打赣州的时,遇到了困难,当时赣州城的守军殊死抵抗,北伐战争一时陷入到了困境当中。

此时的蔡廷锴担任的是粤军第一师连长,为了尽快突破赣州战局的困境,蔡廷锴率领了一百余人的敢死队,开始向赣州守军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军在蔡廷锴强势进攻下,很快就崩溃了,赣州城战局的困境也就随之瓦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义时优化图)

随后在第二年五月,在攻打肇庆时,蔡廷锴再次担任敢死队队长,率领了组建的地雷队将肇庆城的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冲进城后,歼灭了守敌,肇庆城也就被攻破了。

也正是由于蔡廷锴的奋勇作战,敢打敢冲的性格,1925年,蔡廷锴被提拔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的团长。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因为蔡廷锴的突出表现,1927年8月1日的时候,蔡廷锴升任为第十师师长。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正式爆发,当时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庐山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想要召集各个将领来开会。

(蔡廷锴将军石像)

但是当时各个将领处于观望状态,很多人都想要保存实力,不想要和起义部队作战,损耗自己的有生力量,所以对于汪精卫下达的命令,基本都是置若罔闻。

但蔡廷锴却是有了动作,在南昌起义的当天,蔡廷锴正在和汪精卫开会,在得知了自己的第十师也被叶挺带入到了南昌起义的战斗当中,顿时就焦灼不安。

随即就向汪精卫告别,连夜赶往南昌,寻找起义军,但是蔡廷锴并不是来参加起义,而是想要从起义军中拉回自己的部队。

蔡廷锴能够拉回自己的军队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叶挺。蔡廷锴和叶挺是老乡,两人关系非常不错,叶挺曾经想要拉着蔡廷锴脱离汪精卫,但蔡廷锴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样叶挺始终对蔡廷锴有幻想,这也为后来埋下了隐患。

(叶挺石像)

在蔡廷锴到达了南昌以后,就打着革命的幌子找革命队伍,蔡廷锴找到了起义的部队后,周恩来、贺龙等人都表示欢迎,但是谭平山认为蔡廷锴的立场不太坚定,加上起义之初,对于还在处于发展的时期,应该将他扣留,以防止有什么隐患。

但叶挺对于自己这个昔日好友还是非常仗义,对谭平山提出的意见当即表示反对,甚至为蔡廷锴大包大揽,还说随便扣留参加革命人,可能会对于革命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最后蔡廷锴留下来了。

蔡廷锴此时为了拉回自己的部队,消除当时领导人的疑心,和周恩来握手时还抱怨说,起义的应该叫上自己,而自己这次赶来就是为了投身革命,即使是做一个小卒也是非常的愿意的,大家听到蔡廷锴这样说,加上叶挺的保证,大家自然慢慢的对蔡廷锴消除了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总理)

不久蔡廷锴被任命了左翼的总指挥,成为了军事委员会,还成为了七个委员之一,随即蔡廷锴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第十师的指挥权,担任第十师师长。

随后起义军开始按照计划南下,蔡廷锴所带领的第十师在前面担任开路先锋,在这样的前后夹击的情况下,蔡廷锴根本没有办法脱身,但是蔡廷锴始终没有放弃拉自己的队伍逃离革命的想法。

机会终究还是被蔡廷锴等来了,在部队进入到贤县后,蔡廷锴看前后无人,随即和自己的心腹密谋,将部队中的共产党员送出以后,就直接带着部队前往了福建方向逃走,直接投靠蒋介石了。

蔡廷锴的举动令起义军队的南下计划受到严重的挫折,甚至影响了整个起义军队的情绪因为蔡廷锴都陷入了低谷期。

不久,贺龙的二十军参谋长也带着一批部队脱离革命队伍,这样的叛逃令起义军队的部队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

(贺龙照)

这样让原本起义军中开始动摇的一些人员,也开始逃走了,最后在到达了天心圩时,对队伍进行改编汇总的时仅剩下800余人。

蔡廷锴在投向蒋介石以后,随蒋介石政府参与中原大战等等多次军阀奋战,1931年的时,被蒋介石是调入江西,开始参与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第三次围剿,而我们今天说的这场高兴圩战役就是发生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的时候。

二、高兴圩战役,毛主席承认的四次败仗之一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了30万大军开始对江西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当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灵活的指挥之下,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

(第三次围剿油画图)

随着第二阶段双方主力面临决战的时候,蒋介石开始后院起火,加上国民党“围剿”军主力部队在跟在红军后边攀山越岭半个月后,已是疲惫不堪,在蒋介石发布了撤军令以后,各路军队开始撤军,一瞬间,第三次围剿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红一方面军知道了敌军撤退的消息后,经研究,决心调整战略,实行“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原则,开始扩大战果。

经过毛泽东、朱德等人的研究决定,决定攻打蒋鼎文的第9师和蔡廷锴的第19军,在攻打蒋鼎文的第9师的时候,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红军攻击一时陷入到了困境中,但是经过黄公略的老3军的奋勇作战以后,最后还是攻克了下来。

然而在接下来攻打蔡廷锴带领的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的第19军的时候,却是遇到了困难,高兴圩战役的高潮也就在两军相遇的时候展开了,初期的时,两军刚刚接触,战斗就进行的异常的激烈,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两军开始进入到僵持的状态。

(高兴圩战役纪念塔)

虽然经过艰苦的战斗,两军还是平分秋色,为了及时的避免更大的损失,毛泽东主席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随后,朱德在对于这场战斗后总结时说道:“这一仗确实是打得不好,确实有点骄傲了,虽然当时大家都很高兴打,其实那计划就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同时又不可能完全的消灭他们,如果不打蔡廷锴他们,仅仅攻击蒋鼎文的部队,可能会缴纳更多的枪械。”

毛泽东主席在对于这场战斗的评价是,这场战斗是自己指挥的四场败仗中一场。

三、民族大义面前,停止内战,开始抗日

前面我们说过,蔡廷锴带领自己的军队背叛了革命,投靠蒋介石政府,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蔡廷锴毅然决定,停止剿共,开始反蒋抗日,随即就派人和红军联络,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蒋抗日协定)

蔡廷锴曾经背叛了革命,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我党还是在10月26日,开始正式和蔡廷锴进行谈判,随后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在签订了协约以后,解决蔡廷锴抗日的后顾之忧后,在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随即在福建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举李济深为政府主席,蔡廷锴担任人民革命委员会、人民革命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位。

向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的重要人员发布了通缉令,蒋介石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中自然非常的慌张。

因为他知道,虽然蔡廷锴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但战斗力是非常强的,所以,蒋介石决定先暂时停止对于中央苏区的围剿,开始转过头来收拾蔡廷锴。

此时蒋介石担心的并不是能不能打垮蔡廷锴,而是担心红军和19军联合。

(影视中的蒋介石)

后来蒋介石当时的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回忆说,蒋介石好几次和自己同坐汽车的时候,会忽然的自言自语,每次晚餐以后,蔡廷锴都会找到晏道刚和参谋本部的第二厅厅长林蔚,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军与十九路军联系的整体的情况。

还叮嘱两人要随时关注红军和十九路军的动向,直到未发现两军有联系的时候,蒋介石才慢慢的放下心来。

从蒋介石对于蔡廷锴带领的19军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到,蔡廷锴带领的19军的作战能力。

结语:蔡廷锴在福建事变失败后,游历了欧、美、澳一年,考察、了解各国的军事的政治经济情况。

(蔡廷锴像)

在七七事变以后,蔡廷锴先后出任了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等职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蔡廷锴先后担任了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位,为祖国的统一、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1968年4月25日的时候,蔡廷锴在北京去世,结束了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