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胰岛素替换风险依然堪忧,控价效果或有限

8月18日,业内流传出一份关于征求《国家组织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方案 (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函》 (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件显示,胰岛素带量采购相关工作将于9月启动,按相关程序产生中选结果,2022年初执行,周期为2年。多家媒体已证实了文件的真实性。

这意味着,经过一年的酝酿、研究和沟通,胰岛素国采的靴子终于落地。约250亿人民币的胰岛素市场将迎来变局,影响国内广大糖尿病患者。

然而,集采可能给基层带来替换风险与使用规范的问题,则引起众多临床医生与医药从业者的担忧,集采能达到的控价效果仍然未知。

胰岛素分6组,低价者得,差额中选

自去年7月以来,国家医保局曾多次释放出胰岛素集采的信号,但相关采购规则迟迟未落地。

7月28日下午,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金甫主持召开工作座谈会,就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听取有关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

而前段时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对胰岛素带量采购的方案进行了具体说明:

此次产品采购范围包括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分别按速效、基础和预混分为3个组,共6组。

此次胰岛素中选规则仍为“低价者得”,参考化学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规则,由企业自主报价,同组内公平竞争,原则上采用差额中选的方法,多价中选。但同时考虑不同代际间中选产品价格的协同性等因素,适当调高中选率,推动更多报价更为适宜的企业中选。

在分量规则上,胰岛素与此前集采差别较大。

文件指出,每个分组的中选企业,按报价由低到高分为A、B、C类。分配约定采购量则以“基础量+增量”的模式进行。

为保证供应,当医疗机构选量远超每家企业供应中国市场最大产能的50%时,医疗机构将不再选择该产品,并可继续选择其他中选企业产品。

文件还指出,此次胰岛素集采周期为2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8月征求意见,9月启动相关工作,按相关程序产生中选结果,2022年初执行。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将开展胰岛产能监测,保障供应。卫健部门则将指导医疗机构规范胰岛素临床使用,并对产品间替代使用加强指导和监测。

未有一致性评价标准,替代风险几何?

一直以来,集采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非常令人关注。

不同于传统仿制药,胰岛素等生物制品由于其成分特殊,无法建立药品一致性评价标准,这给集采质量标准政策制定带来了困难。

此外,胰岛素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差异很大,起效时间 (长效、中效、短效等) 、注射比和副作用等都有区别。对患者而言,更换其他品牌的药品可能存在替换的成本与风险。

今年1月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陈金甫对胰岛素替代安全问题回应称:“生物类似药跟化药的仿制药质量评价方式上有差别,但是它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下一步纳入集采毫无疑义。一些地方进行了探索,并且中选产品质量是完全可控的。”

据业内人士分析,陈金甫提到的“地方探索经验”,指的便是武汉。

早在2020年1月,武汉市就作为试点进行胰岛素专项带量采购。武汉集采主要以二、三代胰岛素为主,涉及总采购量达170.57万支。

在2020年7月底的一次内部分享会议上,来自武汉的医保专家刘敏 (化名) 回顾了此轮带量采购的经过。

刘敏在分享会中表示,武汉市胰岛素带量采购运行的三个月里,120多家医院的落地情况很好,没有发生任何药物替换问题或患者投诉。

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的一位医生告诉“医学界”,武汉多数公立医院使用的是进口三代胰岛素,带量采购之后药物品牌没有变化,进入临床的是新产品。“新产品使用情况还可以,低血糖风险相对低些。”

尽管在替换的安全性上,武汉的落地情况较好,但是依然有专家担心胰岛素集采扩围后基层药物替换的风险。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将成为慢病管理的主战场,胰岛素的销售重心也逐渐从城市公立医院向基层转移。

据米内网统计,胰岛素在城市公立医院的销售占比已由2015年的56.8%下降到了2019年的43.6%,在县级医院的销售由2015年的30.7%上升到了2019年的39.5%。

2015-2019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营销渠道分布

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告诉“医学界”,县级医院有可能成为胰岛素使用量的增长极。基层胰岛素市场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糖尿病治疗不够规范,胰岛素使用量远远不足;二是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政策尚未较好落地实施,给胰岛素门诊的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学术研究同样证明了基层胰岛素使用现状堪忧。有研究表明,70%~80%的基层医生都没有起始和转换胰岛素的能力。

一项由106家社区医疗机构225名医生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9%的社区医生不能适时地为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71.5%未推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

在对上海某区健康管理平台3119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期一年的数据分析显示,社区胰岛素治疗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达标率明显低于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

有业内人士曾向“医学界”表示,带量采购后,基层医生合理地起始和替换胰岛素将会面临困难。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则认为,胰岛素的临床使用规范和标准非常清晰,替换风险没有那么大。

朱同玉告诉“医学界”,“胰岛素等生物类制剂,需要处方医生严格掌握使用指征。相关部门对替换产品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医生们就会很清楚了。”

武汉试水曾遇砍价阻力,国内药企处劣势

在上述分享会上,刘敏也指出武汉此轮胰岛素带量采购面临的困难。

刘敏称,武汉最初“瞄准”胰岛素是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

胰岛素相较于CAR-T等生物类制品,分子结构更小,生产工艺趋向成熟稳定。国内生产厂家从技术管理和产能等方面,已经可以与跨国公司进行同台竞争。

此外,中国糖尿病患者基数庞大,而胰岛素的使用率仍然偏低,这为带量提供了空间。跨国药企的产品,尤其是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价格已达到欧盟的2~3倍,有很大的降价空间。

刘敏介绍,武汉临床使用的胰岛素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为动物源胰岛素,占比约2.9%,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第二代为重组人胰岛素,占比约17.1%;第三代为胰岛素类似物,是临床中使用率最高的,占比约80%。

确定集采方向后,武汉市医保局组织内分泌临床专家和药学专家进行了三次论证会,确定药品分组规则、替代方案及不良事件防控预案。

最终,武汉市采用了以“降价幅度定市场份额”的模式。

带量采购的议价规则中规定:“同组同企业产品只有一个规格的,报价低于省级挂网最低价(不包括福建、广东、重庆)5%时,以该产品2018年武汉地区采购量的70%为约定采购量;报价低于10%时,以该产品2018年武汉地区采购量的90%为约定采购量。”

尽管不断强调以降价幅度带量,但武汉市的“灵魂砍价”却没有想象中顺利。

刘敏介绍,在48个品规的胰岛素类制剂中,最终谈判成功36个,与全国最低价相比,最高降幅28.09%,平均降幅4.58%。

刘敏曾分析称,客观因素在于跨国药企的价格管理体系严密,在某一区域做集采降价时,会考虑区域价格对全国市场价格的影响。“跨国药企宁可放弃(中标机会),也不愿意影响药品在全国的定价。”而国内药企定价起步本就较低,再做大幅降价便比较困难。

“此轮带量采购虽然价格降幅不大,但整体价格也达到(目标)了,尤其位于汉中的跨国公司长久以来都没有降价的情况。”刘敏说,“实现组内(产品)可替换性后,进行更大范围的带量采购并形成合理的价格回归是可行的。”

武汉市药械联合采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医学界”,目前武汉胰岛素第一轮带量采购已结束,新一轮将按照国家标准来实施。

如今胰岛素国家集采箭在弦上,市场格局将迎来巨变,对于这一采购改革,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

[1]邢小燕,陈琳,史玲,肖雪,祝墡珠.提升基层胰岛素应用能力,推进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 (07)
[2]国家酝酿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 龙头股盘中涨停
http:// 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819 2054172044.h tml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智库 本文作者丨史晨瑾 责任编辑丨曹前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