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的今天,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小学儿童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时间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伴随着全国“减负”工作的大力推进,小学生拥有的自由支配时间逐渐增多,提高小学生时间管理的效率显得更加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儿童的时间管理倾向总体水平较高,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较高,在使用和运筹时间观念及能力方面有待提高。但男孩在时间管理上明显不如女孩。对于家庭来说,父母应积极与子女沟通,进一步加强自我学习,给予子女足够的关心,营造一种民主的家庭氛围;就社会而言,应营造有利于小学生积极主动管理自我时间的整体环境。

01

明白了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倾向,才能更好地教授孩子时间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能力

小学生还处于生命的早期阶段,因此,在上学的过程中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时间管理能力,然而,由于每个人生来都带有最原始的时间意识和时间意识,这使学生在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明白了时间的内涵。人们对物理时间的支配程度各不相同,而且都有不同的偏好,这种偏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要求而存在的,因此,对时间的控制能力需要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时间效能感

时效性是指人们使用时间时的意义,也就是时间使用效率,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时间效能感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是没有时间效能感的,因为没有充分的情感和体验,很难建立起独立的时间观念,产生较高的时间效能感。

3、时间价值感

时间价值感是对学生个体掌握时间能力的一种估计,时间价值感是掌握和影响时间监控能力的倾向的一种估计,因此,这种能力对学生的判断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要面对更繁重的课程,时间价值感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小学生要培养这种时间价值感,还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正确引导,这也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时间监控能力

时间监控能力是指个人对时间的掌握意识和对时间的有效管理观念,具体的时间监控效果体现在做事情的计划、计划和安排事情的时间分配等工作中。小学学生还处在儿童阶段,因而没有形成完整的时间控制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也具体体现在个人对自己的控制上。小学儿童在发展该能力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的时间管理倾向,避免出现“他人管理”现象。

02

小学生形成时间管理能力分为四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1、时间意识转换阶段

其中,第一个阶段为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时间意识的转变建立在学生个人对时间概念的认识基础上,但由于小学生的时间观念还不完善,在将时间融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时间意识的转变并没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更多地还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制度或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学生在时间管理中仍属于被支配者,而非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时间意识增强阶段

小学生在表达自己感情的过程中,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所使用的“时间飞快”“光阴似箭”“月月如梭”等词语来描述时间的流逝,这就说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从简单的物理时间中分离出来,并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时间印象,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这种印象会随着小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而越来越强,最终形成对时间的预测能力。

3、有能力安排时间

由前两个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成正比,因此,小学生若要提高学习成绩需要合理利用时间,那么,学习时间与游戏时间的分配就是小学生第三阶段能力的体现。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时间观念,才能更好地分配时间,逐步成为时间的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

学生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而学生若能做到掌握时间,则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主动。培养小学生掌握时间的能力时,教育者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并注意观察。

03

使儿童脱离手机束缚,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具体方法

1、明晰中学生主体性培养

第一,在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时,教师应明确学生是能力培养的主体及相关教育的主体,只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培养。此外,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以避免每个年级、每个班都有同样的教学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学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时,对能力进行表达。因此,教师如果单纯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理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变得自我控制,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在培养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将自我思维更多地体现在外在表现上,鼓励学生经常进行反思,家长和老师在培养过程中也要从“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3、从实际出发

时间管理能力并非单纯的教学理论,学生在发展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很难将这种能力运用于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教师从生活情境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体验与客观实际相转化的能力,自觉地培养学生的时间转换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时间感知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强调培养过程的阶段性

在指导学生管理时间时,不能为学生制定长期的、过于宏观的计划,应帮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不同阶段,在合理的时间距离下,仔细规划具体的任务,以保证计划的可行性。此外,随着目标时间的临近,学生对时间的关注也会增加。越是接近目标时间,学生就越能有意识地做计划,调整剩余的时间以争取完成任务。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最终获得更加完善的时间管理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时间管理能力是一种掌握时间、提高效率的能力,因此,发展时间管理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通过对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倾向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探究出培养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理论建议。学生如果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和掌握时间,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