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到幼儿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自身的自我照顾,还是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些孩子都不具备,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即使父母和他们讲了很多规则,也记不住他们,这也会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更加不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大多是由父母引起的

1、父母溺爱

有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不让他们碰任何东西,但最终会使孩子产生问题,甚至无法自我管理。这两个家长似乎对他们的孩子很好,但实际上却让他们的孩子更加被动。

事实上,对于刚进幼儿园的宝宝来说,尿床、尿裤子是常有的事,原因之一是刚进幼儿园时,处于新环境中,陌生感和分离焦虑会让宝宝产生紧张的情绪,紧张过度会使宝宝上厕所,如果没有及时如厕,就会尿湿裤子。

2、父母责备多于鼓励

也有很父母总是喜欢责备自己的孩子,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想不断鼓励孩子。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会给孩子带造不好影响,反而会使孩子丧失自管理自的能力。儿童心灵是脆弱的,小时候一旦被父母攻击,就不知该怎么办。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应该训练孩子的如厕能力,例如:早上起床,提醒宝宝上厕所,让宝宝自己练习上厕所,如果中途宝宝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来帮忙。切勿因怕宝宝弄脏衣服或裤子,每次上厕所的家长都会为孩子“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父母脾气不好

一些家长过于焦虑地养育孩子,最终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过于急躁的性格只会让孩子永远跟不上节奏,让孩子觉得自己更糟糕。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差。家长要给宝宝穿衣服时不要太麻烦,以免出现在厕所脱不掉裤子、解不开扣子的情况,因为孩子想要上厕所时必须非常急,不能太麻烦。

许多父母并不理解所谓的“行为退步”,只是把他们当作胡闹,捣乱,给父母添麻烦,甚至因此惩罚孩子,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至于孩子尿裤子,他们并不诚心不上厕所,想让妈妈多洗一次裤子,而是事出有因,属于心理问题,孩子自己也无法控制。

心内科还是得心药,在孩子因为犯错误而手足无措的时候,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关心和爱护。母亲对孩子的错误要包容,与其耐心沟通,帮助孩子树立心中的不安,首先让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样就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展开。

假如别的朋友嘲笑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可以和别人家的孩子的父母沟通,让他们少说这句话。只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并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补上孩子的安全感,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避免处于比较暴躁的状态,如果过于暴躁,只会让孩子把这件事憋在心里,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02

有很强独立性的孩子在这一复杂的情况下不害怕

1、帮助孩子建立对幼儿园的安全感

幼稚园是孩子每天必去的地方,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安全感,做任何事都会惊慌甚至有些胆怯,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例如:每天晚饭后,可以在家里通过角色扮演,让宝宝回忆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会让孩子觉得幼儿园的事情不再陌生。

假如孩子的独立性很强,有问题就积极寻找办法,这样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孩子长大后,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父母应该尽早让孩子独立。进了幼儿园后,老师就是他们相处比较多的一个人,当我们家孩子出现问题,其实作为父母可以考虑和老师商量一下,然后去解决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有些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但却很尊重老师,所以,身为家长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长期的帮助也会促使孩子变得更优秀,毕竟进入学校后,家长、学校联合才能让孩子更优秀,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特点。

认为大多数孩子进了幼儿园之后,肯定有尿裤子的经历,那么作为家长如果不希望孩子有这种行为。认识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应该在生活中进行一些锻炼,只有了解孩子自身的问题,并运用好的方法去解决,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2、告诉孩子有困难要找老师

因为很多宝宝因为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即便遇到了困难,也不敢向别人求助,这时家长一定要提醒宝宝,在幼儿园的老师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向老师求助。有的宝宝胆子小,遇事不敢说话,即使是尿湿裤子也忍着不说,这时家长可以提前把宝宝的情况告诉老师,让她多关照孩子,慢慢地孩子和老师有了感情。

3、父母放手,坚信孩子的能力

许多家长认为很难百分之百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成人这样说。当孩子倒水、打翻杯子时,你还小,这件不行,长大后可以做。家长处处为孩子“解决”,孩子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遇事也无能为力。

现今社会,许多父母是工作一族,家里的许多事都由祖辈包办。父母亲连自己的事都不做,又怎能要求孩子好好管理自己的事情?3-6岁的儿童模仿能力强,儿童会模仿父母的生活习惯。假如你希望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据此行事,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结语:如果孩子做得好,家长就要及时鼓励和奖励,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孩子知道,你看到并认可他的行为和努力,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家长就不能拿孩子的行为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甚至责备他。总而言之,要有一种自豪感,不要剥夺孩子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