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特别行政区”,是不是只能想到香港、澳门、深圳?

在中国被赋予“特别行政区”的地方,要么是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要么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的是凭借超高的国际影响力。但其实大多数“特别行政区”并不像香港、澳门那样风光无限。有些县级特别行政区,因为资源的富饶而被设立,又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衰败,冷湖石油小镇便是其中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脚下无垠的荒漠中有一个废弃的石油小镇,这里曾开采出新中国的第一个油田——冷湖油田,而后冷湖镇也从无人区一跃成为“特别行政区”。

繁荣

冷湖原是无人区。1954年地质队进入柴达木盆地进行勘探,次年,地质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现了一个淡水湖,湖水很凉,于是就称其所在地为冷湖,与此同时还在冷湖的周边发现了石油构造,自此冷湖走上了石油开采的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石油商报

第一批来到冷湖的垦荒者,我们无法想像当时有多艰难,但他们是,有着坚定信仰,有艰苦奋斗的革命干劲的一代人。“一卷行李一口锅,骆驼战沙漠,渴了抓把昆仑雪,饿了啃口青稞馍。”那是中国大贫油的年代,国家建设急需石油。

图源:石油商报

1958年9月13日,钻井队钻探柴达木盆地冷湖五号构造地中四井至650米时,先是出现井涌,继而发生强烈井喷,日喷原油800吨,三天三夜喷势不减,井场周围被喷成了一片油海,那时没有充足的储油设备,出井的原油一时拉运不出去,探区指挥部只好组织人员筑堤储油,将喷出的原油围堵成了一片“油海”。据说,当时,有一群野鸭从高远的蓝天飞来,误把“油海”当成湖泊,结果却被原油粘住了翅膀。

图源:石油商报

喷油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油田系统为之震动,紧接着各路勘探队伍逐渐向冷湖集中,展开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和抱负,立志在这蛮荒之地挥洒他们的热血青春。由此,中国的地图上才有了冷湖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说在那个时代,第一批石油垦荒者的时代,石油小镇还有自己的小学、电影院、歌舞厅,在西北的荒漠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怕没有物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冷湖人奔赴大庆、胜利等地支援建设,一度有“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冷湖人”的说法。

衰败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冷湖油田陷入开发低谷,曾经拥有数万人的石油小镇,逐渐成了一片废墟,曾经为青海的发展和冷湖地区的石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石油人,如今已是人去楼空。

整齐划一的废墟,从废墟规模之大,可以遥想当年的辉煌。曾经这里充盈着石油儿女几万人几代人的身影,如今这里只有掠过戈壁的风,残破的墙壁上的教员语录,恍如隔世。老基地的残墙上,留下许多冷湖人千里重返的印记。

致敬

在这个航拍像月球表面的地方,在这个干部和工人一样的地方,在这个女人和男人一样的地方,他们在地下找出了石油,他们在戈壁建立了城镇,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在这里生儿育女,他们在这里活着,他们在这里死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创造了许多奇迹,也留下了很多废墟。幸运的是,有的还能身处其中感悟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