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洪明,又名鸿铭、鸿明,字砚生、砚山,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历城,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北方美术》执行副主编、编审、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画报》常务副总编辑,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艺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学术部主任,天津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师承陈玉圃、韩昌力先生。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代表论文《龚贤笔墨语言探微》,多次在山东、天津、广西、甘肃、四川、辽宁等地,美国等国家举办作品展览,出版有《简斋杂辑》、《路洪明绘画作品选》、《路洪明作品选》、《路洪明写意山水》、《斯文在焉作品集》、《路洪明作品选——写生临摹卷》等。

观复万物 象由心生

路洪明

戊戌年夏月,我与陈福春、喻建十先生和好友柴博森往黄山写生。近十日,一行人住排云,游西海;宿北海,登始信;憩玉屏,观天都;历经黄山阴晴雨雾,朝晖夕照;饱览奇松怪石,云海群峰;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宛若人间仙境。四人为此景此境倾倒,或搦管濡墨,直抒胸臆;或饱游饫看,目识心记,皆欲图就黄山“雄、奇、险、秀、幽、迷”之美。艺术家登黄山,虽目视固有景象,鲜有同一感受,因而,亦有不同形态美作品呈现,此为象由心生之故?

谈及写生,常有人认为是现代美术学院兴起后产物,然而,宋范稹《纪事》卷四载:“又有赵昌者,汉州人,善画花,每晨朝露下时,遶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之一:“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且南唐黄筌有《写生珍禽图》留世,由此可见,对景对物写生至少自南唐以来,已为画家熟练掌握。只不过迄至清末民初,为改造明清以来画家因多临摹画谱而脱离生活出现弊端,借鉴西方学院写生方法,来恢复中国绘画活力复使写生一词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20世纪中期,以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为代表诸君,用迥异前人写生成果和艺术创作改变中国画旧有面貌。由此,写生课顺理成章进入中国画课堂教学中,有勃兴之势。然经几十年发展,当下写生又遇瓶颈,颇类明清摹古成风之境地,要么以固有笔墨语言画所见物象,则黄山、青城不分,要么以素描训练出造型能力摹拟所见物象,有被动抄袭自然之嫌,其掇英含华功能渐失,或固化为学院教学中一门课程而已。

纵观千多年中国画史,写生实与传统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所谓传统实是诸种不同绘画价值取向混合体,概言之:一为以师法自然为前提创造性传统,一为以摹拟古人为能事惰性传统。以师造化为前提创造性传统,既承继前贤衣钵,亦包含对自然事物切身感受,依托认识、感悟自然规律,提炼诸如笔法、墨法等独特艺术语言,开时代新貌。摹拟古人,乃是承袭一种僵化形制与程式,缺少感受力和创造力。借传承经典之名,行阻碍画家观察、体验自然之实,画家少真情实感,徒摹前人形制,亦不明前贤形制所由,故陈陈以相因。考诸画史,中国绘画惰性传统占据主流画坛时间居多,概与中国文化特质密切相关。有此文化环境,故惰性传统易为世人所接受亦不足为怪。创造性传统需在继承基础上出新,既要包前尚需孕后,包前况且不易,孕后更需汲取多方营养。此类养分形而上为审美观念与修养之提升,形而下则笔墨语言之锤炼,而切入点则在写生。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者皆耳熟能详,究竟如何理解亦仁智异见。吾思之经年,当以“观复万物,象由心生”解之。

以愚浅见,前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非说两事,实为画家感受事物表达事物一体之两面,是二者往复观照之有机统一。无心源观照,或曰缺少心性理解,外师造化形同抄袭自然。一味抄袭自然,师造化变成一种机械行为,将使艺术趋于简单化,从而缺少审美高度。尝有画家以此为能事,遍游名山大川,摄得美景无数,归至画室以照片为粉本,以肖似为旨归,然意义何在!或曰心源为何物?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乃画家主观意识中一种理想审美状态。它体现画家艺术修养,表现画家内心境界,涵盖画家艺术人格。又曰如何去观照自然万物?初始,画家观察自然,被自然所启发,然后生发出一种主观性情。它一方面体悟到自然中美之存在,并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它,另一方面对于自然中不理想、不完善事物,主观意识需设法改变之,它始终用一种变化心态对待自然。这种变化不是造化——心源这一单向轨道,而是两方面双向作用,不可分解开来。由此,就可理解作品为何以照片为参考异于现场写生效果,盖源于写生过程中一直渗透着两者相互作用。画家感受靠用审美眼光去观察事物养成,普通人观察事物看实用功能,画家则看审美关系,会用审美眼光去判断事物能否入画。画家如果养成在生活中时时有一个审美判断,生活就会提供源源不断素材,反之,对很多美好事物视而不见,就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之美。故而,画家要做到能够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人们司空见惯、曾经体验过又无从表达之美,挖掘其深刻内涵,就会不断提高自己艺术感受能力,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之精品佳作。

戊戌秋于天津美院后红楼简斋灯窗

路洪明作品:宝塔晨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洪明作品:残雪空山碧玉峰

路洪明作品:黄岳群峰东南见

路洪明作品:芦堤一线穿湖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洪明作品:绿堤隐现南北岸

路洪明作品:明湖平林谷雨后

路洪明作品:平林村外一夜寒

路洪明作品:疏林掩樵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洪明作品:太湖含烟东枝引

路洪明作品:天都峰下樵径深

路洪明作品:渔舟往来水云天

路洪明作品:山阴子猷忆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