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根据《朱子语类》记载,有弟子问朱熹天地如何形成,朱熹回答说,天在转,天在转得极快时,就会“凝结成渣滓”;地者,气之渣滓也。因此,大地是由于天的旋转而凝结成渣滓的,只要天的旋转停止,地球就崩塌,溃散。所以,朱熹改变了汉儒“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观念,指出天地有变,非古今之变。然而,当弟子继续问天地有无起源与变灭,朱熹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继承邵雍的思想,认为天地永存,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本来存在的,只是有一个由无秩序的混沌发展为有序的宇宙,然后在某个时刻,又将“一步一步地由无秩序的混沌发展为有序的宇宙”的过程。这就是朱熹的观点,即混沌--宇宙--混沌--宇宙的永恒循环过程。

01

科学家对宇宙起源的推论

1、康德对宇宙起源的推论

五个多世纪之后,在西方的德国,也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类似的假设,他的名字叫伊曼努尔·康德;他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了类似朱熹的理论,认为宇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我发现,从物质的完全分离和分散中,能够完全自然地形成一个美好而有序的整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就是,宇宙从混沌到有序的发展过程,而这并非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恩格斯高度赞扬了这一假设,认为它打开了辩证法的空隙,打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它宣称“自然绝对不变”,这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变革。科学陷入了玄学的思考中。

2、宇宙起源于混沌

事实上,在朱熹以前,宇宙起源于混沌的思想就已存在。如《老子》所言:「有混杂而生」,《淮南子》则提出道始于虚,虚生于宇宙,宇宙气,气分天地的学说,张衡在《灵宪论》中也论述了从虚无、太素、黄鸿到元气的发展过程。然而他们的宇宙发展理论都只有上半部分,只说明宇宙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样子,而没有说明宇宙在发展到现在的样子后是否还会继续发展和变化。

3、古希腊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原子论也认为,宇宙起源于无序的漩涡,然后才变成有序的样子,至于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已经绝口不提了。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当上帝创造出这个世界之后,他在第七天休息,因为世界已经是有序的,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需要他继续照顾和维护。直到康德以前,西方科学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即无论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只要宇宙存在,它就永远存在,并且不会再改变。

02

牛顿以及星云假设的提出

1、牛顿的科学研究

举例来说,牛顿认为,只要宇宙是由一种神秘的“第一推力”驱动,它就会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永远沿着预定的轨道运行,直到世界末日在某个时刻到来。在宇宙发展成现在这样之后,它的历史就结束了,它将永远不变,不会再改变,万有引力定律将永远适用。一旦宇宙诞生,它就永远不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Cond提出了一个星云假设

现代科学认为自然只是存在而非变化,从混沌演化为有序,以体现创造者的目的,彰显创造者的智慧。这一目的论甚至影响到了康德,他甚至在《宇宙发展概论》的序言中,多次攻击无神论者,并宣称:

但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康德又将这位上帝抛之脑后,他并没有根据上帝的意志,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混沌如何演变为秩序,“除了引力和斥力以外,再也没有用其他力量来说明自然的伟大秩序”。康德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二元论者,他在前言中向卫道士们保证,他和伊壁鸠鲁并不是一伙的,他想要证明上帝存在;但在正文中,他相反地说,宇宙是由它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它不需要上帝的存在,也不需要上帝的存在。

神也把发出牛顿体系中的“第一推动力”的任务,交给了他。但在康德的体系中,这个任务是由引力和斥力共同完成的。

03

宇宙中的星系及粒子

1、宇宙中粒子的介绍

在一切开始时,所有的物质都会分解成充满整个空间的基本粒子,其中一些粒子更有吸引力,因此在它们周围开始形成混沌,当聚集的粒子越多,就会形成一些团块。但是,除了重力以外,微粒本身也和其它巨大微粒之间存在斥力,在斥力的作用下,原来向中心下落的微粒会发生偏转,最后变成一个圆形运动。比方说,太阳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最初,太阳只是一个引力更大的粒子,它吸引周围的粒子,形成混沌,并产生团块,而更远的粒子则受斥力的影响,围绕团块中心作圆周运动,在漩涡中凝固成行星,这就是太阳。围绕着地球的气体团也会凝聚成许多行星,围绕着它进行环行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星云假说。这一假设和朱熹所谓天有不息,人有磨难,人渣多,“凝结成渣滓”的说法十分相似。

2、宇宙中星系的介绍

宇宙空间由数不清的星系组成,而星系则是由星云旋转而成,因此,宇宙并非单纯地存在着,它总是在不断地产生和消逝,每一秒都有数不清的星系产生和消亡,就像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总是在变化和发展。人在不同阶段的身心规律是不同的,宇宙运行规律也是不同的。混乱状态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不一定仍然有效,而这一定律只适用于宇宙的现状。

从前人们以为世界一旦诞生就会继续存在,永恒不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星云”假说把历史的概念引入自然科学,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不断发生和消逝的。所以,许多以前被尊为绝对真理的物理定理和公式,都是具有相对性的,它们只能在某一时刻,某一情况下才具有真理,而且一旦超越条件,就会失效。

第二,要知道宇宙并非上帝徒手创造的,宇宙的基本物质是微粒物质,这些微粒本来就存在,它们或者是由上一个有序的宇宙解体而来,或者是由别的东西转变而来,总之,它们绝不是来自空无一物的虚无,因为“无中不生”。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就像一座古墓,不是由谁创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自然观的提出

当康德之后,新的自然观出现了,所有僵硬的事物都溶解了,所有固定的事物都消散了,所有作为永恒存在的事物都变成了短暂的事物,整个宇宙都处于永恒的生成和消亡之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旦夕祸福,所以,“道”也要顺应变化而行,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固守传统。

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大多是形而上学的,受笛卡儿的影响,有强烈的机械论倾向;他们喜欢把宇宙看作一种精密仪器,充满了各种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并没有改变。在《自然的体系》中,霍尔巴赫认为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因果链构成的系统,没有偶然性。

结语:但是,在十九世纪,随着科学界的革新,旧的唯物主义哲学也受到了冲击,于是以辩证法代替形而上学,确立了辩证的自然观,其核心内容有三:辩证的自然观认为,宇宙并非创造而存在,而是本来存在;但宇宙并非静止不变的存在,而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辩证的自然观认为,物理定律都只能在特定条件下起作用,并非古今如一、四海皆准;辩证的自然观认为宇宙充满了各种矛盾,如引力和斥力,偶然和必然,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等相互交织;是不是从混沌中发展出来的宇宙,以后会不会“一团混乱,一团混乱”,我们还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宇宙总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