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中有这样的一部经典,它文字最少,法义最广,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部佛经典籍,有故事流传,唐朝的玄奘法师因为它的助力,才得以完成西行取经的旷世奇功,它的全名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它是《大般若经》的精髓,也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总纲领。《心经》经文一共268个字,它概括了佛法的全部教义,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理的首选佛教典籍。《心经》的核心是“空”和“无”,这里的“空”和“无”不是说没有,“空”代表法界有情众生没有不变的实相,“无”代表了佛法的不二法门。《心经》传入东土以来,一共有十多个译本,最早的汉语版本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最有名、流传最广的译本是玄奘法师翻译的,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这个版本,一共有268个字,其中标题八个字。

在了解心经中经文的大体意思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经题,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的含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般若”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智慧也叫大智慧,但是智慧又不能全部概括“般若”的全部意思,为了不改变和影响“般若”的实质含义,翻译人员就采用了梵语的音译。这个也表现了佛教对于经文翻译工作的谨慎,以不破坏经文的原意为提前。“波罗蜜多”梵语翻译过来是“到彼岸”的意思,指的是修行佛法到达圆满涅槃的境界。“心”指的是《大般若经》的心脏,意思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佛法的纲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合起来就是,修行人用般若大智慧到达圆满成佛的彼岸。

经文的开篇就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段文字来诠释了经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说,只要我们用这种至高无上的般若大智慧,去观照我们人生的五蕴都是不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产物,我们就可以摈弃对五蕴的执着,从而观照到自己本自具足的佛性,也就能够度一切的苦厄。

五蕴是色身的聚合,是我们当下生命的实体,也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五蕴是没有本性的,是有生灭有变化的,所有说是不真实的。佛教用“观照”二字去摒弃人对五蕴的执着,观照就是观察、对比、体会、领悟的意思,用般若大智慧去观照,去感悟五蕴的不实,并用这种大智慧去除对五蕴的执着,达到悠然自在的菩萨境界。

这里的观自在菩萨,不单是指观音菩萨,他主要讲的是一种修行境界,修行达到自在有无,能安其心,不受环境的影响,一切事物随缘,这个境界才叫观自在。菩萨是佛教的名词,指修行人自己觉悟了,还帮助他人觉悟,这样的修行人就叫菩萨也叫觉有情,大乘佛法最大特色就是“菩萨思想”。

《心经》是观音菩萨借舍利弗向大众开示,菩萨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照见五蕴皆空的,并说明了菩萨修行的一种境界。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讲般若智慧的妙义,是观音菩萨通过般若大智慧,观照到凡夫眼中的现实生活,其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产物,它的本性是空的,是有生有灭的,他是一种假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也是通过这一空性来告诫众生,破除我执和法执,要以无所求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部分是讲般若智慧的妙用。是讲菩萨用无所求的般若大智慧修行所取得的成果,这种成果就是究竟涅槃,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并强调了三世诸佛,也就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必须是依照这一般若大智慧才能证得正等正觉的。

结语:心经是一部讲菩萨修行的法门,并强调一切的修行都要在无所得的真理下去践行,依照无我执和无法执的甚深般若大智慧,到达成佛的彼岸,也就是证悟到究竟圆满的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