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觉,在深圳的日子,时间过得真快。

转眼间,有的人从刚毕业的小白,变成深圳职场一把手;

有的人已经深漂多年,在深圳安家;

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也迎来41周年了。

人人都说深圳好,历经41年发展至今,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开放度和人才吸引力。

那么在这里生活、工作、成家、和深圳一起成长的你,又有哪些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

@Amy,来深3年

还记得18年的我,大三就毅然决然来到深圳实习。

一开始,只是单纯地对大城市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来了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深圳。

“来了就是深圳人”,可不是说说而已,在这里,有来自各个地区的人,但几乎没有地域歧视和排外现象。

还有高楼大厦、繁荣商超、覆盖全城的地铁……深圳满足了我对大城市的一切幻想。

深圳机遇多,也不是说说而已。

永远忘不了刚实习的时候,是在一个稍微破旧的创业园,看着那些穿梭在CBD的都市丽人,再看看自己,感悟原来这就是“现实很骨感”的真实写照。

没想到现在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大企业抛来的橄榄枝。

要相信,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愿意付出,就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在深圳,总是有求必应。”

@wing姐,来深5年

在深圳生活了5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深圳在各方面建设的高效率

群众说盐田海滨虽漂亮、肠粉虽好吃,但去一趟太折腾,于是地铁8号线开通了;

群众说在福田保税区上班,地铁不直达真的太麻烦,于是地铁3号线三期开通了,终点站为福保。

接下来,深圳首条“无人驾驶”地铁20号线预计今年年底通车。

还有6号线支线、14号线、13号线、12号线、岗厦北站预计2022年通车。

16号线预计2023年通车,8号线二期预计2024年通车。

5号线西延、3号线东延、11号线二期预计2025年通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期间出门办事不方便,还没等群众说,深圳就给安排好了。

车驾管业务、人社业务、社保业务、公积金业务......这些以前可能要跑腿的业务,在家上网就能搞定。

还有许多人都烦恼的住房问题,深圳也在尽力改善:加快完善“4+2+2+2”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近两年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1.7万套

持续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发布机制,有效遏制投机炒房行为,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积极培育长租房市场,多措并举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

“有深圳,才有现在的我。”

@Kidy,来深7年

不知不觉,来深圳已经7年了。

从一开始的无名小辈,到现在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对深圳,我是满满的感恩。

我还记得刚出来打工的时候,赚到的钱比老家多,别提有多开心了。

后来野心越来越大,“当老板”的念头在心里生根发芽,而深圳出台的 《深圳市自主创业扶持补贴办法》,成功地浇灌了这棵树。

当年5000元/人的初创企业补贴,现在看来可能不多,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现在我们一家人定居在深圳,最关注的教育和医疗,都有新政策和新动态在推动完善。

为了推进“学有优教”,深圳规划布局建设四大“高中园”,探索实施“大学区”招生办法,建设坪山高中园,着力开展学位建设攻坚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2.5万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7.3万个,公办普高学位11万个等等,相信学位紧张问题将会大大缓解。

为了推进“病有良医”,深圳出台实施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启动全新体制机制医学科学院建设,完善以23家区域医疗中心和20家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到2025年,三甲医院将达到30家,新增国家(或达到国家水平)临床重点专科5个以上,每千人病床数将达4.5张。

到2025年,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总数将达到900家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在深圳这座城市,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感受到深圳速度与力量的脉搏。

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年,到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推广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47条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

相信接下来,有更多春天的故事值得期待。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1周年的日子,相信往后的无数个41年,深圳会继续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我们坚信:深圳,未来可期!

/ 今日话题 /

你和深圳之间有哪些故事呢?

-End-

编辑丨面面

执行编辑丨平底锅

主编丨林微微

图文来源: 深圳发布、深圳特区报

新华社、摄图网等

版权归原作者

由深圳全接触整理发布

期待深圳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