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朱力克

音乐行业一直是个“超级明星”效应严重的行业。尽管克里斯·安德森2004年就在《长尾》一书中乐观地预计,流媒体时代长尾音乐将获得比以往更大的份额。但据《滚石》去年7月公布的数据,前10%的音乐人在近一年内依然占据了流媒体超过90%的流量。

大家都知道,让剩下90%的音乐人过得好,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但又抵挡不住流量和爆款的诱惑,一次次陷入到重复的流量竞争中。这一状况真的无法打破吗?

最近,快手公布了自3月22日快手音乐版权生态大会以来最新的版权结算数据。和传统印象中的“赢家通吃”状况相反,快手将近50%的歌曲使用量,是由长尾歌曲贡献的。非头部歌曲,在大盘中占据了近7成份额。在快手获得版权收入1000元以上的音乐人中,超过半数的粉丝量在1万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中腰部到尾部歌曲,构成了快手音乐生态的基本盘。绝大多数并没有粉丝基础的独立音乐人,也是在快手收获了第一桶金。借着快手的最新版权政策,中腰部和小众曲风音乐人也迎来了春天。但行业一直渴望的“长尾友好”的音乐环境,为什么偏偏在快手落地生根?

收入比粉丝长得还快

宋志敏出生于1990年,从16岁接触吉他开始,他一直断断续续学习音乐到现在。刚好在工作的低谷期,他看到快手可以结算音乐版税的消息,便尝试上传自己的作品。

很快,他摸索出一条独特的音乐道路:意识到快手上有不少节日相关的视频,存在配乐的需求,他针对五一节、劳动节、端午节等节日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主要想给拍视频的人提供一点欢乐”。不曾想,这些歌曲逐渐成为网友节日的“标配”。

至今他粉丝不足1200位,开通歌曲结算后4个月内却累计拿到了2.4万元版税。为端午节、劳动节创作的音乐,单曲使用量均超过40万次

像宋志敏作品这样的长尾歌曲,在快手歌曲使用量大盘中能占到49.43%,3月22日至今版权结算收入超过1000元的音乐人中,粉丝量不过万的低粉音乐人占到50%,即使不擅长短视频创作无法快速累计粉丝,也能在快手的长尾音乐生态中,凭借原创作品分一杯羹。

“我是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来的快手,版权收入结算很直接,只要做出好一点的、传播快一点的音乐,就可以得到很不错的收入。快手相当于帮了我一把。”宋志敏说。

除了面向全年龄段的节日向歌曲创作者,年轻音乐人也开始涌现。2001年出生的李艺腾是湖南文理学院的大三学生。在快手上,他则化身方续Cuz,是一名快手音乐人,他的创作歌曲在不知不觉中使用量至今已超过100万,年轻用户尤其喜欢用他的音乐拍摄日常心情、换装等短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从去年7月才开始尝试音乐创作,曾经一度灵感爆棚,一星期内写了七八首歌。当灵感来袭,他经常即兴发挥,由朋友帮忙编曲。他完全没想到,歌曲放到快手上会小火了一把。在原创音乐扶持项目“12号唱片”中,实力唱作人胡海泉、新民族音乐人阿朵两大明星合伙人,以及金牌制作人郑国锋、廖佑祥等行业大咖也见证了他的成长,最终他的作品进入年度Top12。

“我觉得可能火更多是运气好吧,歌名比较讨女孩子喜欢。”他说。他的粉丝至今只有4000多个,但因为歌曲热度攀升,他开通结算后第一个月就从快手拿到了大概7000块钱的版税。收入增长远比粉丝增长速度还要快。

今年3月22日,快手音乐版权生态大会宣布,独立音乐人也可以在平台开通版权结算,而且不要求独家授权,结算金额无上限。5个月过去,获得版权结算收入的音乐人提升754%,音乐人结算总金额提升480%。

李艺腾也觉得快手对于独立音乐人的扶持比较大:“在快手,不是谁投放的钱多谁的歌就火,独立音乐人机会更多。音乐可以自动裁剪出最适合传播的片断,处理起来比较方便,还是快手这个平台适合像我这样的音乐人。”

怎样让“长尾”浮出海面?

对长尾歌曲的发掘是当下各音乐平台的探索的方向,同时也是一大考验。数据显示,近两年,Spotify排名前40的歌曲的流量持续下降,平台也在调整分配方式,试图变得更公平、普惠。但显然,进展的速度距行业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

就流媒体播放平台而言,要推荐长尾音乐有一个先天的阻碍。用户在打开播放器听歌时,往往优先挑选或者主动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这就意味着头部歌曲或者大家熟悉的歌曲有更大的概率被选到,不自带流量的新歌或小众歌曲更容易被忽视。

随着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成为音乐新的宣发渠道,它不但为音乐创造了新的消费环境,也让音乐播放的流量分配机制有了新的逻辑。

在快手,为了保持社区活力,平台通过基础曝光量、优质内容的流量爬坡机制,避免了流量分配的中心化,进而避免两极分化,给予长尾内容充分的成长空间,也由此形成了快手鲜明的特色。

在音乐运营上,快手延续了这一偏向“普通人”的态度。

以往,一首歌不火往往意味着销量惨淡或者无人问津。但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个作品发布后必然会有起步的播放量。通过同城推荐、私域引流,外加快手提供的相对普惠的初始流量,所有的歌曲至少在一起步,就能从快手超过3亿的日活用户中分得相对公平的“爬坡流量”。

“爬坡流量”顾名思义,就是流量像爬坡一样逐步递增。如果音乐随着短视频作品被大家喜欢,短视频会得到更多的消费,音乐也将被更多人使用。歌曲受喜欢的程度不断增加,爬坡流量也会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带着短视频一起不断得到新的曝光。

简而言之,在快手上,小众的、新的音乐人更容易出头了。整个行业的宣发效率得到提升,长尾音乐有更多曝光的机会,并且有逐步成长为爆款的潜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快手看到和其他平台区别鲜明的音乐环境,那就是:生态多元、长尾友好。

一般提起头部音乐品类,大家会想到流行、国风、说唱、电音等等。但在快手Top5的音乐品类中,流行之外,还可以看到DJ、民歌、器乐演奏等。在音乐短视频品类中,还能看到更接地气的山歌、自制音乐、街头演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歌并不是短视频的唯一

除了独立音乐,相当一部分在传统音乐工业标准之外的音乐作品,甚至音乐爱好者,都在快手找到了一席之地。一些看似小众的民族乐器,在快手上都有非常好的生产、消费环境。仅在去年,就有7.3万音乐领域创作者在快手获得收入(相关阅读)。能多元化到这种程度,也只有快手能做到了。

“虽然大家对短视频平台的印象可能更偏向于网络流行热歌的打造,但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注重整个音乐生态的宽度和厚度这两件事情,而不仅仅是在一个品类下的厚度。”快手音乐负责人袁帅表示。

概括来说就是,不是什么音乐很火,快手就疯狂地把流量分配过去,平台音乐品类的多元化更重要。

根据快手去年底公布的数据,平台上音乐作者的粉丝覆盖全平台日活的70%,也就是每天有超过2亿的活跃用户,至少关注了一个音乐类的创作者。这些用户消费音乐的需求是非常多元的,也就意味着快手需要在音乐品类上有一个分布,才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不过作为平台,快手虽然让音乐宣发变得更加高效,但本身并不擅长内容制作。于是,快手选择充分扶持一批音乐人,让他们在非常垂直和细分的人群领域里也能做到高粉账号。很多民族器乐、山歌达人,从籍籍无名到坐拥百万粉丝。前不久,快手又推出“双击计划”,全面助力音乐人作品曝光、人气提升、变现增长。

同时,快手也帮助有才华的音乐人和音乐短视频的创作者,对接给各种各样的音乐机构和音乐MCN等。伴随着短视频发展,版权公司的生态也发生改变。传统的三大唱片公司之外,一大批版权公司随着短视频平台一起成长起来,积累起高质量的曲库。

从快手音乐版权生态大会发布至今,快手音乐已与更多的版权公司、音乐人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从签约、推广、结算的全链路歌曲版权服务。根据公布的数据,近5个月,获得收入的版权公司数量提升45%,版权公司总结算金额提升367%,平均每家公司版权结算收入提升460%

版权公司不但带来大量的优质授权歌曲,也通过挖掘和培养新人、孵化创意短视频等不断为站内输送新鲜内容,并积极参与直播打赏、电商带货等商业化尝试,进一步帮助音乐人变现。

一方面是大量专业的版权机构、音乐公司,一方面是数量众多的音乐人、音乐爱好者,共同保证了快手源源不断的内容供应。而快手,选择了更普惠的方式让创作者受益,成功避开了爆款、独家的单调竞争,反而树立起鲜明的平台特色,也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