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业务三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扶贫对象的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长期以来,保险业在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保险手段增强贫困户抗风险能力,助力精准扶贫。为贯彻落实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保信)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技术优势,对接全国建档立卡人口信息与在中国银保信登记的保险信息,建设了保险精准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准确勾画每位建档立卡人口保险情况,监测不同区域、不同保险机构和不同险种扶贫工作实效,从不同维度分析保险对建档立卡人口的保障程度,反映保险扶贫资源投放方向。通过对建档立卡人口相关保险信息的深度分析,将建档立卡人口的保险需求、脱贫需求以及脱贫效果和效率精准定位到人,实现了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为国家扶贫工作的精准发力、精准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强化扶贫信息共享,精准助力扶贫监测

中国银保信从2017年5月开始,先后与河南、四川银保监局合作,利用自身大数据挖掘优势,实现河南、四川建档立卡人口信息与登记的保险信息精准对接,按月为监管提供河南、四川建档立卡人口保险情况和保险扶贫工作进展,2018年为河南、四川提供建档立卡人口监测报表103张,保险扶贫统计监测报告2份。保险精准扶贫监测系统包括建档立卡数据和保险数据的入库及核查管理、数据匹配、建档立卡人口保险信息监测和统计、保险公司扶贫信息报送等4大类功能,为监管机构提供更高效的扶贫情况线上监测服务。2019年11月,经过与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的积极沟通,中国银保信对接了全国建档立卡数据,完成数据入库,后向普惠金融部连续提供了2019年、2020年全国农业保险扶贫统计报表。2021年,持续按需向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提供了全国农业保险统计报表,辅助监测原全国贫困县的2021年农业保险开展情况,为监管部门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发挥基础平台数据优势,精心设计新技术架构

1.坚持规划先行,自主研发系统

保险精准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属于自主创新研发项目。项目开发过程中,前端框架采用Bootstrap+CSS3+Vue,所用框架技术既能满足系统页面丰富展现的需求,同时也支持IE9.0及以上版本,并支持火狐、Chrome浏览器访问;后端应用技术采用SSM+Springboot+Shiro,配合代码生成器可快速开发,可以专注于逻辑内容,Oracle数据库可应对并发请求;数据端采用ETL+GP,分布式数据库可应对大数据量及复杂计算,使用ETL工具数据同步到前端Oracle解决GP并发支持不足的问题。

2.坚持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数据功能

在保险精准扶贫信息监测系统的系统设计和展示上,坚持发挥系统功能作用,保障保险扶贫监测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是对接全国建档立卡人口数据。在获取全国建档立卡人口数据后,利用规则引擎对建档立卡信息进行清洗规整,针对部分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重复、不完整、行政区划不准确等问题,设计出一套建档立卡人口数据治理规则并开展一系列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统一数据规范和标准。

二是对接保险行业全量保险业务数据。基于中国银保信车险平台、农险平台、保单登记平台和健康险平台,该系统能够与全部保险公司、全部险种的全量清单级保险数据对接,实现对每个建档立卡人口保险信息的全方位监测及深度分析。

三是精准展现每位建档立卡人口的保险变动情况。通过建档立卡人口信息和保险信息的精准对接,以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行政区划为基准,将建档立卡人口数据和保险业务清单数据一一对应,精准展现每位建档立卡人口农业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其他各类保险承保、理赔和保险的变动情况。

数据应用成效显现,为脱贫攻坚决策提供可靠支撑

保险精准扶贫信息监测系统以县级行政区划、公司、险种维度统计不同地区、不同公司和不同险种的建档立卡人口保险数据动态变化,为保险扶贫工作进展的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1.辅助保险资源精准投放

一是通过数据监测精准定位致贫原因。帮助贫困人口脱贫,首先要清楚他们为什么会贫困,弄清源头,对症施治,才能发挥保险扶贫的精准滴灌效应。保险精准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将每位建档立卡人口数据和被保险人清单数据对接,建立了建档立卡人口保险清单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各个地区建档立卡人口的主要致贫原因、主要出险原因,其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分布跃然纸上。

二是通过数据监测精准绘制保险需求。根据建档立卡人口保险需求数据绘制的保险需求地图,精准展现了各个地区的每位建档立卡人口对保险产品的需求种类和需求额度,方便保险公司设计出更加适合的保险产品,也为保险产品的科学分区域投放指明了方向。对于需要财政补贴和专项扶贫资金资助保费的特困地区,建档立卡人口保险信息的分析和应用也为财政补贴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的科学投放提供了重要参考,避免了“撒胡椒面”式的资源浪费。在数据应用基础上结合赔付率和建档立卡人口集中程度勾勒出的财政补贴和扶贫资金投放参考风向图,为国家资金最大限度满足建档立卡人口保险脱贫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是为保险扶贫资源的准确投放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对建档立卡人口保险变动情况的分析,以致贫原因为切入点,从建档立卡人口投保的保险种类、保险公司对建档立卡人口的承保情况、保险对建档立卡人口的覆盖率等多角度呈现保险对建档立卡人口的保障力度。通过出险赔付原因、赔付数量、受益金额和赔付率综合分析评估建档立卡人口对各类保险的需求程度,为保险资源配置适合的扶贫保险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结合建档立卡人口收入情况评估哪些地区哪类保险更需要扶贫专项资金的支持,呈现了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的科学投放方向。

2.科学评估保险扶贫应用成效

一是准确反映保险对每位建档立卡人口的保障程度。建设动态更新的建档立卡人口保险数据库,精准呈现每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否已有保险保障、保障的种类、保障程度、保险补偿原因和保险受益情况。摸清保险对每位贫困人口的覆盖情况和保障水平,为保险扶贫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

二是准确反映保险扶贫的效果和效率。精准扶贫要求不仅要投入,关键是扶贫的质量和效率,是否真正达到了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目的。中国银保信在建档立卡人口保险清单数据库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以县为单位评估保险公司的各种保险对建档立卡人口的覆盖率,对建档立卡人口的覆盖是否对口致贫原因和风险需求;根据建档立卡人口的收入和历年出险情况评估保险扶贫保障力度是否有助于贫困人口脱贫并有效防止返贫;根据建档立卡人口的出险赔付原因和保险受益程度评估保险对弥补建档立卡人口损失的保障程度;根据承保理赔各环节的运行周期和结案率评估保险机构是否做到了最快速度弥补建档立卡人口的风险损失。这些动态评估为调动保险业各方资源服务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同时保障了保险业扶贫的效果。

三是通过数据监测动态评估保险扶贫成效。在保障工作效能方面,通过对各保险公司承保的建档立卡人口数量和保险产品及对建档立卡人口保险需求的相应数据分析,可有效评估各保险公司对扶贫工作的贡献。对各地区各种保险赔付率的评估可有效掌握财政补贴资金和扶贫资金的需求度,有助于将财政补贴资金和扶贫资金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对承保率、受益率、产品数量和保险产品与贫困人口需求的契合度等数据的综合评估,可有效掌握各地区保险行业的扶贫工作效果。在保证工作效率方面,对建档立卡人口承保和理赔工作周期、结案率等数据的评估,可看出保险公司的扶贫效率;对财政补贴资金和保险扶贫资金到位率的评估,可掌握相关政府部门在保险扶贫工作中的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