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2月16日下午,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元帅因病逝世。得知这一消息,毛主席非常难过,以至于此后几天都夜不能寐。毛主席万分悲痛下为罗荣桓写下一首悼诗——《七律·悼罗荣桓同志》,诗的最后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足以体现毛主席对罗荣桓的重视,以及毛主席对罗荣桓逝世后的遗憾。

罗荣桓自参加革命起就一直跟随毛主席,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最先与毛主席认识的。罗荣桓在革命队伍建设中做出巨大贡献,红军建立之初罗荣桓帮军队建设规避了不少风险。对于毛主席来说,罗荣桓是一个“智囊”,也是毛主席最值得信赖的人。毛主席常对身边人说:“罗荣桓是可以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弃笔从戎,投身革命

相较于其他革命前辈,罗荣桓一开始并不想从军。罗荣桓是一名大学生,看着穷苦的中国,他想要通过实业救国。罗荣桓先后在青岛大学、中山大学读书,大学期间罗荣桓参加了不少爱国学生运动。1919年后青岛风云激荡,在这里读书的罗荣桓每时每刻都看着国家遭受列强的欺辱。

年轻的罗荣桓认识到实业救国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革命,彻底改造中国才能让中国变得更强大,革命才是救国之本。1927年罗荣桓在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跟随组织参加一系列武装起义。尽管是学生出身,可罗荣桓在战斗中的表现一点不差,总是冲在最前面。很快毛主席注意到这个敢打敢拼的年轻人,罗荣桓也来到毛主席身边开始了他跟随毛主席的岁月。

毛主席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

红军建立之初,党内领导对于军队的建设以及掌控都没有太多经验。当时军队大部分管理经验是跟着军阀军队、或者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学习的,但对于红军来说,这些经验并不完全适用。红军是属于人民群众的军队,建立之初就与反动派的理念背道而驰,这给军队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1927年毛主席准备集结红军发动秋收起义,为了汇集更多的革命力量,红军迅速扩张。这给红军带来一个问题,红军队伍中混进来许多鱼龙混杂的人,这些人革命意志不坚定,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队伍中出现不少逃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罗荣桓在红军中负责整顿军队纪律,他立刻命人追回这些逃兵,并嘱咐说不能私自处理逃兵,必须要先等他问话。同时军队中特务连副连长张明却坚持反对罗荣桓的想法,他认为逃兵就应该立即枪决,以警示队伍中其他中有逃跑想法的战士。罗荣桓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找到几个逃兵问话。

其中有一个叫谭铁匠的逃兵,罗荣桓问他为何选择逃跑。谭铁匠告诉罗荣桓自己出来参加红军搞革命,并没有告知自己母亲,在队伍行进过程中,谭铁匠得知母亲病危的消息,一心回家尽孝的谭铁匠认为队伍正处于关键阶段,他害怕军队领导不允许他回家探望,就自己偷偷跑掉了。

事出有因,罗荣桓不仅没有对谭铁匠进行处罚,还给谭铁匠发放了路费。谭铁匠感动得无以言表,当即要向罗荣桓下跪以示感谢。

罗荣桓立刻扶起他,说:“共产党的军队不搞这一套。”并让谭铁匠回家后带他向谭铁匠母亲问好。谭铁匠后来果然按时归队,还从家里带来许多想要参加革命的同乡。

罗荣桓对于逃兵的处理给了毛主席很大触动,毛主席亲自找罗荣桓共同讨论红军队伍建设问题。罗荣桓提议说红军队伍坚决不能出现体罚、枪毙逃兵的行为,如果不问清原因就对士兵展开惩罚,那跟国民党反动派又有什么区别呢?罗荣桓还说革命工作一定要是自愿的,如果参加红军的人来了之后发现与所想的不同,可以让他们离开,还要给他们发放回家的路费。

毛主席听后大受启发,在接下来的红军队伍建设中,采用了罗荣桓的建议。后来红军队伍进行三湾改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罗荣桓的这条建议,直接解决了红军后续的发展问题。毛主席对罗荣桓提出表扬:三湾改编的成功,离不开罗荣桓同志的建议。

经过这件事,罗荣桓彻底成为毛主席革命道路上的伙伴。后来在毛主席的推荐下,罗荣桓成功当选红军二纵党代表。

此后罗荣桓一直是毛主席坚定的拥护者,两人几乎形影不离,罗荣桓对于毛主席的指导方针从未有过怀疑。私底下有人称两人是“穿一条裤子”,毛主席对此不以为意,还戏称:我们俩就是穿一条裤子,罗荣桓就是我的影子。

1929年红军召开第七次党代会,这次会议主要商讨两个问题:红军未来的发展以及根据地的建设。这两个问题关系到共产党的存亡,参会代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毛主席在会上提出应该把红军队伍的指挥权交给党支部,他认为只有“党指挥枪”才不会导致革命队伍出现问题。罗荣桓表示支持毛主席,一直以来罗荣桓在这些问题上都支持毛主席,大家习以为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次出现了一个问题,众人都反对这一提议。一时间毛主席成为会议中被针对的对象,会后毛主席被边缘化,为了不让毛主席插手接下来的工作,众人决定让毛主席前往闽西工作,离开红四军。

罗荣桓时刻担心毛主席情况。闽西环境十分差,毛主席到了不久就患上严重的痢疾,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罗荣桓得知这一情况,心急如焚,派人给毛主席送去药品。在罗荣桓的关心下,毛主席很快痊愈。

除了关心毛主席的身体状况,罗荣桓在红四军一直主张让毛主席重新回来。毛主席离开后红军状况不太好,仅两个月时间就有大量伤亡。罗荣桓在会议上提出提议尽快让毛主席重新回来领导红四军。朱德也说:“朱毛红军,要是没有了毛,朱也不好过了。”两人的发言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终于毛主席重新返回红四军,当他知道罗荣桓与朱德为此付出的努力,拉着罗荣桓说:

“你就是我毛泽东的贵人,在大会上,你坚决维护我,然后被无情打压,我倒霉,你也跟着倒霉。然而,关键时刻,还是你力挺我回来主持工作,你不仅是我毛泽东的大救星,也是我红四军以及我党的大救星。”

革命时期罗荣桓与毛主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因为罗荣桓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毛主席,毛主席曲折的革命道路才顺畅许多。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仍然初心未改,经常与毛主席讨论国家、军队建设问题,哪怕病危时也担心着国家与毛主席。

1952年罗荣桓开始主持授衔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除了十大元帅、十大将军的授衔工作外,他还要统计从尉级军官到将级军官数十万名。罗荣桓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终于在三年后统计出这份名单。

1958年罗荣桓的身体状况已不容乐观,但他仍在军队中担任要务,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开会。毛主席担心他的身体,对他说让他少开会,非必要的会可以不开,这样对他的身体好一些。可罗荣桓还是坚持每次会议都到场,有时一场会议开完罗荣桓要靠在沙发上休息好久。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军队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为了真正了解军队情况,罗荣桓抱病与贺龙一同南下视察部队。军队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在当时的情况下,已有不少地方军队出现问题。罗荣桓与贺龙前往南京军区视察,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前来迎接。

还未到军区,罗荣桓在火车上就开始询问军队的情况。许世友说军队情况非常不乐观,军队大多数干部每个月的粮食配额只有31斤,远远不够消耗。罗荣桓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强忍着病痛的折磨,针对这些情况做笔记。之后罗荣桓又询问了部队是怎样应对这些问题的,一直到下车才停下来。

罗荣桓到达南京军区后,对军队问题提出许多建议。长时间坐火车让他的身体非常难受,在部队中有几次罗荣桓都险些昏厥。许世友提议让他休息一会,到南京军区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罗荣桓直接拒绝。他说自己现在不能休息,军队的问题还没解决,他要尽快按照毛主席指示做好军队问题调研。

随后罗荣桓贺龙两人又前往上海军区进行调研。经过这一大圈折腾,回到北京后罗荣桓的身体更差了。毛主席下达指示让他立即去看病,还规定他每天的工作不得超过两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帅病逝,风雨同悲

1963年9月,罗荣桓突然病危,不得不住进医院。此前罗荣桓的身体问题主要集中在心脏这里,经过这些年罗荣桓透支身体的工作,罗荣桓还患上尿毒症。这次进医院后罗荣桓连起床都变得困难起来,可罗荣桓并没有被打倒,他经常鼓励自己说:“让我坐起来,站起来,只要能站起来就是胜利。”

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每次治疗过程也时刻折磨着罗荣桓。当时医疗条件不好,每次治疗都需要向他腹部注射一升的生理盐水。这么多生理盐水注射进去,罗荣桓的腹部直接鼓起一个大包,罗荣桓的家人看了都觉得无法忍受,可他从未抱怨过什么,总是默默忍受。

有一次一个医生为罗荣桓注射盐水时麻药没打足,整个过程比平时痛苦数倍,他仍然没有多说什么。结束后罗荣桓开玩笑说道:“这位大夫技术还不过硬啊,那手术和生割差不多。”

最后的日子里,罗荣桓经常会因为病痛而昏迷过去,可他醒来就会立刻关心国家工作。当时周恩来和陈毅要出访阿联酋,罗荣桓每天都会问一遍两人的情况,询问他们两个是否安全抵达,直到有一天工作人员告诉他已经到了,他才放下心来。

罗荣桓一生都在为国家的革命事业奋斗,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嘱咐孩子们说:

“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而后罗荣桓昏迷过去,昏迷中的他嘴里一直重复着:“我干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后来罗荣桓的孩子们一直牢记着父亲的教诲,在不同领域成为国家的栋梁。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因病逝世。晚上正在主持会议的毛主席听到这一消息,对所有参会人员说:全体起立,为罗荣桓同志默哀。

对于这个消息毛主席是无法接受的,哪怕已经提前知道罗荣桓病危。毛主席想起罗荣桓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不禁潸然泪下,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但面对这一噩耗,还是有些承受不住。

三天后罗荣桓的家属决定在医院举行罗荣桓的追悼会,毛主席、朱德、邓小平等人都来到这里,向罗荣桓做出最后的告别。毛主席神情悲痛,对着罗荣桓的遗体鞠躬,以示对这位革命战友的尊敬。同时得知这一消息的群众也纷纷前往北京医院附近吊唁,据统计,前来送别罗荣桓的群众大约有六万人,罗荣桓肯定想不到他去世后会造成这么大轰动。

罗荣桓元帅的一生都是奉献的,如果他没有为国家透支生命,肯定不会61岁英年早逝。可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想让他停止为国家工作、为人民服务对他来说还不如死去。

向每一位为国家奉献过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