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全景故事】栏目独家约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阿谷

暑期辅导班统一叫停,家庭教育军备竞赛告一段落,“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晓雨的丈夫感觉自己的生育权似乎恢复了一半。

“你看,我们每年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钱有多少,外教英语课15000一年,语文写作课1800一学期,舞蹈课6600一年,绘画课5200一年,游泳课暑假班2400,还不算学校正常的书本费和伙食费”,晓雨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今年光为女儿上辅导班、兴趣班就花了30000多块钱,要知道一家三口一年的菜钱加水果钱也不过25000块钱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年丈夫还经常嚷嚷要生二胎,不耐烦的晓雨一句话就给顶了回去,“钱呢!!!你要是一个月能给我30000块钱,我就生,不然不要跟我提生孩子的事,你爱跟谁生跟谁生!”

这句话铿锵有力,如此有道理,丈夫竟然哑口无言。刚开始晓雨为自己的机警善辩而得意,可这话毕竟很伤人,说完后看着小心翼翼默不作声的丈夫和独自玩耍的女儿,晓雨也挺过意不去。

两口子坐下来,思来想去发现问题可能出在两方面,第一是自己能力不行,收入太低不配生两个孩子,第二是社会全面内卷,房价和教育成本太高,挤压了人的基本权利。

晓雨的丈夫觉得在这个年代,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是目前而言,好像自己的生育权被剥夺了。

话说晓雨和老公俩人收入不低,每月加起来有20000块钱,在这个二线城市已经超过了80%的家庭。不过他们家庭生活开销也很大,房贷一个月6000块,生活费一个月3000块,孩子课内外教育和辅导班费用平均一个月3000多块,汽车保险保养加油平均一个月1000块,加上衣食住行的当季衣服,孝敬父母和必不可少的人情往来,剩下的一年存不了五万块钱。

晓雨特别担心现在的经济形势,各行各业都在收缩,钱越来越难赚,企业的工作稳定性差,而且三十五岁的中年危机说来就来,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夫妻两人其中一人失业是大概率事件,囊中羞涩的积蓄撑不了一年,根本争取不到一个生二胎的时间窗口。

对门邻居家在五金城做生意,男人看店,女人全职在家带孩子,一对双胞胎儿子在上幼儿园,两家人平时交往不多,但上下电梯时碰面时,邻居总是喜欢逗逗晓雨女儿,眼神里满是喜爱。

最近半年,隔壁邻居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女人脸色阴郁,两个孩子眼神躲闪。有一天晓雨下了班在做饭,听见有人敲门,原来是邻居女人,她去超市买完便宜的菜,接辅导班上课的两个孩子回家做饭,开门时着急一用力,钥匙断在锁眼里,打开锁师傅电话,附近的开锁师傅要80块钱,女人嫌太贵,于是又问了60块钱便宜一点的开锁师傅,只是要多等一个小时,于是才敲隔壁晓雨家门,带着孩子进来坐着等。

晓雨看两个孩子都没吃饭,赶紧招呼着盛了两碗罗宋汤,晓雨母女两人瞪大眼睛,看着邻居家两个儿子吃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邻居女人很不好意思,显得局促不安。

这一次交往后,邻居女人打开了话匣子,夫妻俩学历不高,早些年在五金市场开店,十年前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新房装修多,店里生意好,赚到了不少钱,在老家盖了房子,县城买了房子,然后生了双胞胎儿子。这两年店里更忙了,他老公从早忙到晚,但收入大不如前,老家房子还有贷款,所以在这儿就一直租房住了。

女人一直夸晓雨家的闺女长得好看,可爱懂事。她说儿子长大后有了媳妇忘了娘,还是女儿贴心,她老公也想再要个闺女,之前虽说国家政策鼓励生三个,但想想真的生不起。两个孩子辅导班一个月要6000元,况且还在租房,再怎么省吃俭用也没钱再生了。她老公偶尔会说,孩子成绩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补课没有用,建议停掉辅导班。可邻居女人就是放不下,想着别人的孩子能上,我的孩子也要上,因为这个俩人吵了不少架。

不过这次“双减”政策出台后,所有机构都停课了,费用也退了,邻居女人终于不用再纠结了,最近也没听到他们吵架的声音了,看来他们生第三个孩子的事情有转机了。

比起邻居女人,晓雨夫妻俩人算是幸运的。在这里有房,工作没那么忙,每天晚上有时间陪伴孩子读书,周末有时间一家人在一起,春季踏青,秋季郊游,没事就去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女儿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平日里见多识广,能说会道,自信阳光的女儿,在班级里明显属于老师喜欢的孩子类型。

对于眼下“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晓雨夫妻两人表示非常赞同,大家都少一点内卷,把上辅导班的时间留出来,让孩子多感受大自然,更多时间运动,家长可以省出一大笔教育开支,将来还可以响应国家号召,为生二胎做准备。对自己这个小家庭而言,等有了二胎,现在不肯来城里的家乡父母一定会主动来城里帮忙照看孩子,一家团聚,三代同堂的幸福和睦生活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辅导班都停课了,家里跟打仗一样,乱得跟猪窝一样,哥哥三年级,妹妹幼儿园,现在都在家里闹腾,从床上蹦到沙发上,这半个月我要神经衰弱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刘欣特别希望辅导班能早点正常上课。

儿子的成绩是刘欣的心腹大患。近年来教育部门为了保护孩子心理健康,不让学校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只告知家长每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让家长自己评估孩子排名和成绩状况,刘欣儿子这个学期期末考试数学83分,语文75分,平心而论,小学生三年级这个分数不算理想。

全班36人,数学光100分就有6人,90分以上有20人,儿子的数学83分甚至低于班级平均分86分,明显排在中等偏下,如果这个成绩持续到初中,这简直是一场遥遥无期醒不来的噩梦,对于性格要强,什么事都要争先的刘欣来说,她无法接受孩子的不优秀。

儿子非常听话懂事,早晨闹钟响了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经常帮忙扫地拖地晒衣服,晚上没有大人允许绝不开电视,喜欢运动,见人有礼貌,一切都很好,可就是成绩不好。

这座二线城市今年中考的高中升学率仅为48%,也就是不足一半,这意味着中等偏下成绩的孩子根本上不了高中,更无缘大学,只能分流去职业学校,这让刘欣忧心忡忡。

因为还要照顾幼儿园的小女儿,刘欣根本没有时间辅导儿子学习,她在小区邻居的推荐下报了晚托班的名,周六周日又报了数学、语文辅导班,每天放学,晚托班的老师都会把孩子接到学校边上的托班教室里,辅导完成当天的学校作业,不懂的地方再细致讲解。

刘欣每次去接儿子的时候,当天的作业都能完成,修改的地方也有痕迹,问起儿子也能说出一二。辅导班的老师多是附近学校的大学生,这些兼职老师很负责也有耐心,这让她也充满了信心。

虽然现在暑期辅导班全部停办,刘欣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急着退钱,她想等等看,后面政策会不会放松一点,如果儿子坚持补习,一定有机会追上来。

现在课停了,妹妹在家里欺负哥哥,哥哥没安静的学习时间,刘欣看着心急,她已经和几个兼职的大学生老师联系好了,如果开学后辅导班还是不能开班,就把老师请到家里,一对一上门家教,每次两小时,每次200元。

对于女儿将来的学习,刘欣并不担心,相比哥哥的憨厚老实,妹妹古灵精怪,聪明得多,汉语拼音,汉字写作,两位数加减法,乘法口诀,英语字母,幼儿园的妹妹学得又快又好,两位数加减法口算都很快得出正确答案,而三年级的哥哥用笔算还会算错。两个孩子,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教育,性格和学习能力却完全不一样。

刘欣觉得这女儿这么聪明,长大了可能不需要辅导班,可眼下这笨儿子确实需要补习,不补习就是放弃孩子。刘欣不能理解这辅导班一刀切的政策,最近看新闻听说家教一对一也会被纳入监管,有的地方做家教都会被举报、被钓鱼执法。

刘欣的丈夫做连锁餐饮生意,从刚结婚时的一家店到现在的六家店,事业越来越旺,人也越来越忙,孩子的教育基本都交给了刘欣,除了辅导班的困惑,对于教育公平,刘欣还有话要讲。

“学区房我们买好了,女儿将来的学习我也有信心,但是小升初也有不公平的地方。你知道吗?现在一些好初中招生小升初申请时要看十一张三好学生奖状,除了六年级下学期还没发的那一张,也就是说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成绩我不怕,就怕现在不是按成绩排名发奖状,你知道吗?公开的秘密,听说学校里老师家的孩子,不管成绩好与差,每学期都有三好学生奖状,老师之间互相给同事家孩子发三好学生奖状,这几乎已经是小学的潜规则了,你说哪里没有特权,没有绝对的公平,反正现在成绩不公开,老师们互相给对方孩子发三好学生奖状,你也没证据,不是吗?”

“上不了好初中,很大概率上不了高中,上不了高中,就没机会上大学。我儿子的家教我是请定了,女儿过几年看她考试成绩再说,总不能我们家儿子成绩不好,连补救的机会都不给?我觉得上不上辅导班,补不补课是我们的权利,我不信警察会抓给孩子补课的大学生老师。”

刘欣一个闺蜜已经尝到辅导班甜头,她的儿子小学时候语文很差,上初一后报了个知名的语文辅导班,这个辅导班宣传口号是一切为了考试,不按学校常规语文教育的节奏,把文言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细分了很多板块,细分又细分,各类知识点梳理得脉络清晰,课堂上全是各种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满满的套路和干货,闺蜜儿子的语文考试成绩从期中考试的80分提高到了期末考试92分,到了初二之后语文成绩多次考到全校前三名,效果立竿见影,对同班同学形成了降维打击,害的很多家长慕名带着孩子去那家辅导机构补习语文。

刘欣说,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长,公立老师水平有高低,如果自己孩子领悟能力差,运气又不好,分到了老师水平低的班级,难道连补课的权利都没有吗?尤其是家长学历低,没法自己教孩子,眼睁睁看着孩子落后吗?

刘欣觉得这次“双减”政策叫停了课外辅导班,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刀切的关停,利好学历高的家长,利好教师的家庭,对于工作忙、学历低的家长,是不是也制造了另外一种不公平呢?

后记: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为了社会整体的效率提升和进步,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家庭的利益得失,普通家庭的家长和孩子观点立场不一样也很正常。“双减”政策的出台对缓解社会教育内卷的焦虑情绪是一场久旱之后的甘露,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时光,身体和心理更加健康,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将资源转移到更能推动社会进步,更能提升科技创新,更能创造财富的地方去。

本栏目长期接受热点事件当事人、人生经历、职业故事等主题故事投稿。一经采用,将获得丰厚稿酬。投稿发送至 wangyihaogu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