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叫辜鸿铭,首先我有个问题,大家最早是什么时候知道辜鸿铭的,我猜大概率可能不是通过2010年的《建党伟业》,就是通过今年的《觉醒年代》,毕竟作为一个守旧派人物,中学历史课本上是基本不提他,因此多少有些冷门儿,辜鸿铭一边细数着中国人的各种优点,一边嘲讽着西方人的各种愚蠢,因此,也许许多人对辜鸿铭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文化守旧的保皇党,留着小辫子的满清遗老,但我对他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学贯中西、言辞幽默,而且还充满了战斗力的爱国文人,所以我想和大家介绍一下辜鸿铭,一个和影视剧当中不太一样的辜鸿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辜鸿铭虽然很爱他的辫子,但是他是曾经剪过辫子。他的经历是从一个有辫子到没辫子,然后又有辫子的一个过程,这里面得先介绍辜鸿铭的一些童年的个人基本信息。首先他是一个华侨,他并非是土生土长在中国大陆的,他的曾祖父从乾隆朝就迁居到了马来西亚,第二呢辜鸿铭,他是一个混血儿,她的母亲据说是一名葡萄牙人,不过辜鸿铭的父亲叫辜紫云,辜紫云是非常重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因此辜鸿铭他小时候是留辫子的,对了,辜鸿铭出生那个地方是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在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辜鸿铭自小就天然掌握了4门语言,就是中文、马来语,然后葡萄牙语,还有英语,同时他还遇到了一个叫做布朗的英国人。这个布朗啊,是他父亲辜紫云的雇主。布朗让辜紫云替自己管理一家橡胶园,因为经营的不错,所以两家人关系很好。因为布朗没有孩子,所以这个布朗在辜紫云死后,还成了辜鸿铭的一个养父呢。辜鸿铭10岁的时候,布朗提议这个马来西亚没有前途,要送辜鸿铭去英国接受更好的教育呢,辜紫云肯定是很开心的,但也有两条嘱托,就是说到了英国之后,辜鸿铭一不准信基督教,二不准剪辫子,要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也就在辜鸿铭前往英国的同一年,辜紫云就去世了。那这两句嘱托,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临终遗嘱,那为什么辜鸿铭后来还是把辫子给剪了呢?是因为辜鸿铭不把他父亲的话当回事儿?倒也不是。刚到英国的时候啊,辜鸿铭遭到了当年所有中国留学生都会遭到嘲笑,就是被外国人指着片子说看支那人的猪尾巴,而辜鸿铭呢,肯定心里很难受,但想起父亲的嘱托呢,也就忍了,依然留着辫子。只是叫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辜鸿铭后来晚年回忆自己的青春的时候,提到说,他当年是有一天去拜访一个外国姑娘,然后小姑娘就玩他的辫子,还说,哎,辜鸿铭的辫子真是黑的可爱,辜鸿铭就问人家,你喜欢吗?你喜欢我就送给你,接着人家姑娘就害羞地笑了,辜鸿铭就把自己这辫子咔给剪了,送给这姑娘。所以多年以后,辜鸿铭从欧洲回到中国的时候,他是没有剪辫子的,辜鸿铭后来又怎么有辫子了呢?这就得说说辜鸿铭在西方留学的经历。

我不知道大家此前有没有过这种疑问,就是在近代中国所有的去欧美的留学生里面,辜鸿铭是少有的,非但不推崇西方,反而十分厌恶西方文化。注意他不只是厌恶西方的人,而是厌恶西方的文化。你看,近代从林则徐、魏源开始,喊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人就开始学习西方,到了《觉醒年代》中的新文化运动,甚至就有人喊出过全盘西化的口号,但辜鸿铭完全是反着的,原因在于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不太一样,一般人都是从贫弱的大清到富强的西方留学,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学习西方,怎么救亡图存,而辜鸿铭是没有这个思想包袱的,他的养父就是英国人,所以他留学学的既不是科学技术,也不是政治制度,辜鸿铭学的是文学。辜鸿铭在17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文学院,要说学文学也没什么,但当年爱丁堡大学的校长呢,是托马斯卡莱尔,有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卡莱尔,这个卡莱尔既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文学家,又是一个激进的社会活动家,常年批评英国资本主义的各种丑恶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啊,贫富差距的扩大呀,官僚民主的需要。这种批评尖锐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卡莱尔早年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过去与现在》,这篇文章直接启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去研究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同时又偏偏布朗和这个卡莱尔是好朋友,隔三差五就带着辜鸿铭,大晚上的去卡莱尔家里聊天,听卡莱尔讲学,等于辜鸿铭一上来别的没学,先把西方文化当中的丑恶陋习,了解了个底朝天。这个辜鸿铭自己也确实天赋过人,除了文学,他还涉猎了哲学,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欧洲人提起辜鸿铭都是称其是一名哲学家,可这个文学和哲学毕竟不好找工作,所以辜鸿铭又考上了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去学工程,没错,就这个辜鸿铭,这位满清遗老其实年轻时还是为德国的工程学硕士呢,这里啊,还有个比较传奇的故事,就是辜鸿铭学德语的过程呢,顾洪铭的学习方法特别简单粗暴,就是在14岁的时候,他把德文《浮士德》的40多万字,通篇全背下来了,从此德语畅通无阻,哎呀,这个就让我想起来自己上大学考四级的时候背了一年多还没背完那本《新概念英语》,确实,我等凡人和辜鸿铭,这种学神相比呢,智力水平的确不在一个层次上呢!此后,辜鸿铭还陆续学了法语、希腊语、拉丁文,然后娶了一个日本的老婆,还顺便学了日语,总共掌握了九门语言。对了,辜鸿铭在德国学工程的时候还顺便在柏林考取了哲学博士。所以像他这种人才啊,那放在哪儿都是名噪一时的,哪怕他只是一个19世纪在欧洲的中国人,所以辜鸿铭在当年一毕业就被人请走,当私人助理了,这个人就是时任英国的驻华大使,威妥玛,只不过辜鸿铭给威妥玛干了九个月就干不下去了,这事儿其实还挺有爱国气概,简单来说就是从民族情感上受不了了,威妥玛和当时的英国政府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去压榨清政府,剥削中国人民,当时比较典型的就是威妥玛,在逼迫清政府履行《烟台条约》,而辜鸿铭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欺辱同胞的感觉,就辞职了,这个我再给大家补充一下,就是辜鸿铭,因为他出生的地方是英国的殖民地,他的养父呢,又是一个英国人,所以辜鸿铭早期的国籍是英国,而辞职之后呢,辜鸿铭是立刻把他的国籍改回了中国,然后重新又蓄起了大清的辫子,此后就再也没剪过。就是我们在《觉醒年代》里见到那个形象,这值得一提的是辜鸿铭还有一位亲哥哥,叫辜鸿德,国籍始终是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辜鸿铭,终究是名震一时,很快就有人给他抛来了橄榄枝,而这个人我们都认识,就是咱们中学历史课本上出现过洋务运动的二号人物,大清香帅张之洞,那此后辜鸿铭给张之洞就做了20年的幕僚,这也成了辜鸿铭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开始。辜鸿铭作为一个先学西方文化,后学中华文化的人,他看问题的角度,很多时候都和周围人是不太一样,举个例子,就是很多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眼中的陋习,在辜鸿铭那里根本不算什么,像裹小脚,辜鸿铭就说,那欧洲人还束腰呢,不是一个道理吗?又比如有人说中国这个一夫一妻多妾制不好,人家欧洲一夫一妻制更文明,辜鸿铭就说。那欧洲有钱人是不纳妾,可是他们找情人呢,最后连个名分都没有,说不要就不要了,更过分不只是社会习俗,在文化上,辜鸿铭也是热爱中国文化,热爱的不得了。像当年的中国,但凡就翻译家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把外国的文章翻译到中国来,可辜鸿铭不一样,他是把中国的文章翻译到外国去,疯狂地进行文化输出,向中国的四书除了《孟子》辜鸿铭没翻译,另外三本全部翻译成了英文出版到欧洲去,而且这个隔三差五的公民还引经据典去嘲讽西方文化,宣扬中国文化,甚至还都是有理有据的,比如西方人宣扬民主,公民就说民主这个词啊,英文是德谟克拉西德先生吗?其中德莫斯这个词啊,是希腊语农庄的意思,因此民主就应该是由底层的民众来投票,可现在的西方民主是什么人在投票呢,是商人,是银行。家是资本家,最后呢,选出来一堆只会靠嘴皮子骗选票的职业政客,搞得国家一团糟。而我们中国早在孟子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说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丘民就是底层百姓,得到他们的支持才是真正的天子,所以我们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你听着是不是还稍微有那么一点点说服力,所以这个辜鸿铭在嘲讽西方人的时候,那可不是泼妇骂街,是很精巧的,从知识和智力上双重碾压过去。不然怎么会有说外国人不远万里的跑到中国,然后花上两块大洋专门来听故名来骂自己的呢,不过辜鸿铭还有一点肯定是大家所疑问,就是为什么大清这个封建王朝亡了之后,辜鸿铭却还留着辫子,经常有人说是因为辜鸿铭就是个坏老头儿,叛逆特立独行之类的,我不认同哈。

因为辜鸿铭自己说过,说他留辫子是因为对满清皇室的忠诚,我是相信他这句话,只不过这种忠诚是从哪儿来的呢?我觉得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我认为和张之洞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辜鸿铭一辈子,其实细想下来是很苦的,说到底,辜鸿铭十岁的时候没了父亲,19岁的时候,他那个养父布朗也病死了,一个中国人在欧洲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就算才华横溢,那也注定是饱受排挤的,而偏偏辜鸿铭还是那么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可就算离开了欧洲,回到了国内,他也是一个混血华侨,长和周围人都不一样,对儒家思想呢,最初也是一知半解,因此他在早年的时候也经常受到排挤,他唯一的归属感就是张之洞,1908年的时候,张之洞病死了,1909年,辜鸿铭出了本书,叫《中国牛津运动故事》,在全书的最后,功名就写了这样一段话说,我愿意公开在此写下我对已故的国总。张之洞的感激,感激他20多年所给予的庇护,从而使得我不至于在冷酷和自私的中国上流社会降低自我,去维持一种稳定的生活,另外,尽管我时常任性,他却始终以宽容、忧虑和善意待我,而且,我还荣幸地学会了作为一个新兵,在他的领导下去为中国文明的事业而战。所以多年以后,在北大的课堂上,股民也说过,世界上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去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而我呢,自从跟了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所以我觉得辜鸿铭留辫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对人生归属感的一种延续,至于第二点原因呢,我觉得辜鸿铭留辫子是在对尊重旧文人的封建帝国表达了一种怀念,你想大清活着的时候,帝国多少是尊重辜鸿铭,这种旧文人毕竟要依靠他们去维系统治,可大清亡了,军阀统治的政府是不依靠文人,他们只依靠枪,就是那个文人是没办法获得真正的政治地位去施展抱负。你说纵观整个民国,北洋政府也好,国民政府也好,没有一个政权是文人说了算。袁世凯,段祺瑞讲全是军阀,所以辜鸿铭等于是看透了,才留这么一个辫子,以一个满清遗老的形象去怀念旧帝国,这里特别巧的是,辜鸿铭的小女儿恰好是溥仪退位大清灭亡那天出生的,所以辜鸿铭曾向人介绍说说,我的女儿就是大帝国覆灭后的一朵花,它象征着新时代的起源,而我呢,我的辫子,包括我自己,都是旧时代终结的一个代表。简单讲了讲晚清遗老辜鸿铭这个人物,也比较冷门儿,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看到最后,如果您觉得还不错的话,还希望能三连支持一下,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