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前部分教培机构把教育当成敛财工具,如今失去资本“输血”,在“双减”巨浪里犹如一叶扁舟,岌岌可危。为了转嫁亏损,家长成了最好的“替罪羊”。

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将现有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禁止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党中央给校外培训“泼冷水”,正是在遏止已然发生的教育变质,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

“双减”政策掀起教培行业大风浪

减量、关停、裁员等困难接踵而来

在传习邦看来,教培行业曾经就如同“金饭碗”一样,行业快速扩张、发展,并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2021年暑期“双减”政策的实施,各地细则陆续出台,处在风口浪尖的校外教培机构不得不面对这个“惊涛骇浪”。在政策出台之前,有不少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向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赛道转型。一边是减量、关停相关业务,一边是师资供应链、退潮的市场需求等转型时面临的现实困难,在探索转型期,个别培训机构边裁员边收费,这让雇主与雇员、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凸显,而整个行业陷入了动荡与惊慌,培训机构大裁员、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满天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掌门教育裁员

在2020年,在线教育被视为教育领域的“香饽饽”。大量资金涌入头部企业,引爆了线下、线上全面覆盖的“烧钱”营销大战,整个国内K12教育的融资额达到54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但在火爆的同时,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一直备受质疑,企业盈利微薄,许多企业均因过度营销而亏损。不仅如此,在这个行业里,劣质课程、虚假广告等现象层出不穷,过度宣扬校外培训,也引发了社会普遍的教育焦虑情绪。于是今年国家落实“双减”政策,K12教育忽然不香了,紧接着就是资金的流出。

敏锐的资本已经提前撤离,高瓴资本在今年第一季度清仓了好未来与一起教育;同期,老虎环球基金清仓高途;景林资本则大幅减持好未来……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们也大量抛出了手上的教育股。资本的退出和市场的大幅缩减,也让很多教培行业的中小机构难以为继,他们无法像大厂一样另谋出路、寻求转型道路,最终只好被淘汰出局。

失去资本的支撑

各地不少家长面临“退费难”问题

一直以来,有些教育培训机构把预收学费当作“发财工具”,盲目扩大规模或恶意圈钱。前期靠资本养活的教培机构,在资本撤离后没有实力支撑下去。所以出现部分机构突然停业、关门跑路、变更注册地址等,令众多家长面临退费难题。最常见的就是部分机构使出各种手段拖延退款,即使最终能够退费,也会以不少名目克扣价钱,到家长的手里并不是当时的全额款项。更糟糕的是,一旦退费人数过多,而机构并没有那么多资金足以偿还的情况下,很可能就会选择不收拾烂摊子,直接跑路,将损失全部转嫁到家长身上,由家长来承担利益的亏损。

▲网络图片:华尔街英语停业

其实早在“双减”政策落地前,教培机构“退费难”的现象就已经存在,甚至屡屡成为网络热议,也是不少家长投诉的事。在今年3月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校外培训风险提示中就指出:家长需注意不要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费用。同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广大家长强调,不要盲目听从销售人员的优惠推销或打折许诺,不要一次性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以免遇到培训机构倒闭或者卷钱跑路,造成经济损失。如有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可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据教育部政策,教培机构一次性不得收取超过3个月的培训费用,即一年收取四次费用。于是某些机构采取将一学期课拆分为两学期上的办法,试图让家长多交钱、多续费,而一般来说家长都无法拒绝家教费,毕竟第一学期课如果结束了,课却还没上完就不得不报名下一期。除此之外,某些机构还会利用家长的心理,比如一次性缴纳多少费用就可享受优惠。诸如此类的招数在教培行业中屡见不鲜,教育的道路也偏离轨道。

“双减”意见强化培训收费监管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亦无须“急功近利”

针对“退费”的问题,两办在“双减”意见中指出: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当然,家长在签订合同时也要多留心眼,对合同的重要条款:培训的课程、提供培训老师、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安排、解除合同的条件、违约责任等要进行认真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家长到教培机构退费

传习邦认为,即便校外培训机构不再进行学科培训内容,家长也不必过度担忧,而是要换另一种眼光去看待,“急功近利”的心态并不可取。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多与孩子进行探讨

作为家长,在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应该和孩子一起努力探讨,让孩子对知识有一个更明确的认知,在不断沟通当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唯分数论”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动力。

2.不要期望过高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总希望孩子成绩节节攀升,希望在短时间内学习成绩就有质的飞跃。但这只是一种拔苗助长的现象,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应该让孩子承受更多的压力,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去教导孩子要如何学习。要让孩子知道即便是学习成绩不够优秀,他依然有其他闪光点,父母仍然会一样爱他。

3.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身上也会有突出的特点,无论学习哪一个科目,孩子们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所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比如在幼儿园和小学的阶段,不要束缚孩子的天性,可以培养其兴趣爱好;到了年龄更高的阶段,则要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当然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和心态变化,及时疏导。

4. 尊重孩子

孩子的成长阶段,内心是比较敏感,又脆弱的,所以在教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即使是孩子犯错也不应当恶语伤人,和孩子之间要相互尊重、平心静气地沟通,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这种富有尊重和爱的表现下,孩子才能够更快地掌握学习方式,也会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能够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