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肠道菌群这一名词被大众熟知,人们越来越注重胃肠道的健康,而在医学领域,肠道菌群被称为“第二大脑”,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它不仅仅和胃肠道健康有关,还会通过肠-脑轴与脑进行信息交流,对脑产生影响,可以增加或减少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风险。

中医书籍中就有关于肠-脑轴的记载。《伤寒论》中“阳明病多汗,津液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说明肠胃疾病会导致神志的异常。

而现代医学研究中,更加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肠-脑轴的作用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当面对压力和应激反应时,肠道菌群便会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轴)产生作用,尽可能地维持HPA轴的正常运作,若HPA轴失调,则有可能导致抑郁发作。

甚至,肠道菌群可以直接激活应激系统的神经元,从而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GABA)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 信号转导功能出现障碍时,GABA含量降低,便会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能够通过代谢谷氨酸来产生 GABA。

其次,肠-脑轴可直接对神经可塑性相关系统和神经递质系统产生影响。例如海马中的颅内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或蛋白质的表达降低,就与焦虑程度的加重有关,而研究证明益生菌能控制 BNDF 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焦虑行为。

同时临床证据显示, 精神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菌群多样性和丰度都有所下降,而减少的菌群中,最受瞩目的便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因为在抑郁、精神分裂、双相障碍和帕金森的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含量均低于健康人群。

这些发现不仅仅是致力于探索肠-脑轴的相互作用机制,更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治疗焦虑、抑郁、甚至其他精神疾病的新方向—肠道菌群。传统的精神疾病药物的开发已经滞后几十年了,并且很多现有的药物并不是对每一位患者都有效,但是患者还要承担这些传统药物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而精神益生菌的出现,则有效避免了这些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的问题。

因此,如果您感觉自己陷入焦虑、抑郁的状态中,不妨先来尝试一下精神益生菌~

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和乳杆菌类,能够通过保护肠粘膜、改善肠道菌群和保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的方式,有效地减轻、甚至是阻止肠道疾病和情绪疾病。

但市面上的益生菌那么多,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是“情绪益生菌”哦!即使同为双歧杆菌类和乳杆菌类,作用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大量研究表明,活性菌菌株乳杆菌Rosell-52和长双歧杆菌Rosell-175对于调节情绪有积极作用。

舒忧菌™益生菌口溶粉(加拿大NPN编码: 80021343 & 80062908 ),是得到官方认证的可以在肠-脑轴中发挥作用的益生菌产品。

✅ 采用纯益生菌配方

✅ 3岁以上的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均可服用。

其主要成分就是乳杆菌Rosell-52和长双歧杆菌Rosell-175,并且活菌含量不低于3*109CFU,同时采用国际先进的微囊包埋技术,微囊包埋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形成微囊时,益生菌会被肠溶性壁材包覆,从而与外界环境隔离,实现活菌常温下储存;同时肠溶性壁材,能够有效防止益生菌的活性被胃液破坏,使得服用时活菌能够直达肠道,在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同时,帮助我们维持情绪的健康稳定。

如果您感到压力山大、情绪失控,或者备考中精神紧绷、过度焦虑,亦或是因为不良情绪引发了肠胃不适,不妨来试试吧~

参考文献:

[1]张依,赵莹莹,赵静洁,张拥波. 肠道菌群对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8):2012-2014.

[2]梁姗, 吴晓丽, 胡旭, 等. 抑郁症研究的发展和趋势——从菌-肠-脑轴看抑郁症[J]. 科学通报, 2018, 63: 2010.

[3]Painold A, Mörkl S, Kashofer K, Halwachs B, Dalkner N, Bengesser S, Birner A, Fellendorf F, Platzer M, Queissner R, Schütze G, Schwarz MJ, Moll N, Holzer P, Holl AK, Kapfhammer HP, Gorkiewicz G, Reininghaus EZ. A step ahead: Exploring the gut microbiota in in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during a depressive episode. Bipolar Disord. 2019 Feb;21(1):40-49.

[4]Shen Y, Xu J, Li Z, Huang Y, Yuan Y, Wang J, Zhang M, Hu S, Liang Y. Analysis of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 and auxiliary diagnosis as a biomarker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Schizophr Res. 2018 Jul;197:470-477.

[5]Keshavarzian A, Green SJ, Engen PA, Voigt RM, Naqib A, Forsyth CB, Mutlu E, Shannon KM. Colonic bacterial composi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v Disord. 2015 Sep;30(10):1351-60. doi: 10.1002/mds.26307. Epub 2015 Jul 16. PMID: 26179554.

[6]Pirkka V Kirjavainen, Arthur C Ouwehand, Erika Isolauri,Seppo. The ability of probiotic bacteria to bind to humanintestinal mucus [J]. FEMS Microbiol Letters,1998,167:185- 189

[7] Kankaanp#$ P, Tuomola E, EL- Nezami H. Binding ofaflatoxin B1 alters the adhesion properties of Lactobacillusrhamnosus strain GG in a Caco- 2 model[J]. Food Protect

[8] 钱程,霍贵成,马微.鼠李糖乳杆菌(LGG)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前景[J].食品科技,2005(09):94-98.

[9]龚阿琼,王学东,戴晋军,谭斌. 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及包埋技术研究进展[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2,32(0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