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生活了11年,算是见证过福州10年前的样子!

彼时的福州,从机场到市区,三环还没通,机场高速下来要过马尾,然后沿着江滨大道穿行市区后回到阿波罗酒店。

当初对福州的印象主要分四段:

机场离市区真是远,55公里的距离,远到下了飞机场,穿过青山绿水之后,再见到灯火阑珊的城市,会有种脚底下终于踩到人间烟火的感动。

江滨大道的风景可以用惊艳来形容!那是一个涨潮的下午,闽江的水面开阔,绿波荡漾,些许的货船和渔船漂在江面上,江对面的景色原始而富有情调。从机场高速下来后,再进入拥挤的城市之前,旅途的辛劳得到了极大的舒缓和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台江到鼓楼,白马路两边榕树密布,但路面欠缺平整,白马中路上有一段,窨井盖高出路面几公分,就那样赤裸裸散落在路中间,开车经过时,考验过“圆饼”的技能。

东街口人行天桥还没拆,老旧的桥体,让本不宽敞的东街口显得更加拥挤。在浙江和广东核心城市生活了很多年,福州的东街口让我感受到了当年的10年前的城市气质。

宝龙广场还是可以和东街口相提并论,福州人想买点好东西,最常逛的是东百和大洋,八一七路又窄又挤,还土里土气的。

三坊七巷还没开门迎客,鼓岭游玩还是小众目的地,更不要说永泰,除了温泉和李干葱饼,欧乐堡的影子都还没有。

这就是福州,它11年前的样子。初到福州那会儿,邀同学来玩,同学从深圳过来,见面第一句话就问:这是福州?简直是株洲!

株洲在湖南,是个三线的城市,工业为主。爱福及州,每每想起他的这句话,难免心里不是滋味,却也无可奈何。

当年是带着“落地生根”的心态来福州工作的,总归是希望福州能快点发展,不枉自己把人生剩下这几十年押注在这个城市,也希望福州不枉省会城市之名。

实际上,2010年的福州,已经开始有了奋起直追的气象。有一段时间在海峡都市报上,经常能看到的高频词是“白加黑,五加二”“大干150天”等等。

安逸了很久的福州,就好像被上紧了发条,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解和消化,很多人开始觉得,再不好好拾掇拾掇自己的颜面,根本没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