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冲锋在前 无私奉献
迎难而上 勇毅笃行
携手相助 众志成城
在我们的身边
在郑州疫情防控一线
总有人用他们的方式
守护着大家的健康安全
“有事?请来找我!”
“有事?让我来干!”
有这样的一群人
让我们想大声说:
勇敢郑州,不怕困难!
我们一起扛!
“我有经验,让我来干!”
8月16日6点30分
在登封市郑煤小区全民核酸检测点,
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殿怀
为即将开始的全民核酸检测做着最后的准备
同组的年轻人
不想让这位69岁的老前辈
受防护服闷热之苦
但他执意不肯
“去年抗击疫情我都全程参与了,
病人还都是我收治的,
我有经验,
再说我身体也没问题,
就让我来干吧!”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一家三口齐上阵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学生芦霄汉
自郑州7•20暴雨那天
便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
整理救援信息、参与救援、清理淤泥
他一刻不停歇参与到防汛救灾中
还总是抢着多干些
他常说:
“没有什么比帮助他人,
更能让自己内心充实的了。”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
帮助老年人填写个人信息
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芦霄汉有时候一天只顾上吃一顿饭。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芦霄汉说:
“我的母亲是护士,
父亲是警察,
自疫情爆发以来,
我们一家三口已经十来天没见过面了。
相信我们的城市会马上‘好’起来的,
到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再好好地坐在一起,
为我母亲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关键时刻顶得上,危急时刻豁得出”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嵩山路街道珠江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曼,
从8月1日已经16天没回家,
她带领大家积极响应上级防控部署,
第一时间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
全力确保辖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关键时刻顶得上
危急时刻豁得出。”
同事说,
李曼丢下六岁的孩子,
隔几天才能跟孩子打上一通视频电话,
孩子总是稚嫩的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呀。
让当妈妈的她眼里泛起泪花,
哽咽的回答不上来……
“警”上添“医”,让“疫”却步
郑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情指中心民警张海涛,
自7月20日以来,
连续奋战在路口执勤、核酸检测、巡逻防控、
调度指挥、情报收集等安保工作岗位上。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张海涛的妻子赵巧燕
现为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外三病区护士长。
赵巧燕作为护士长,
带领七院20多名护士,
前往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支援。
进入工作区域后,
由于工作期间一直穿着防护服,
无法同家人联系,
在前往六院的在大巴车上,
赵巧燕给同在抗疫前线的丈夫打电话,
“让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照顾好,
我作为医护人员,别无选择。”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我要回到岗位上”
8月8日晚
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
晕倒在核酸检测现场的“战士”丽丽逐渐清醒
却马上要求说:
“任务还没完成,
我要回到岗位上去!”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当日下午
综合重症监护室护士丽丽和同事一们起
在经开区核酸检测点执行核酸采集任务。
为了能让尽快完成采集任务。
丽丽和同事一直都紧张忙碌,
丽丽虽然身体不适,
但默默坚持、再坚持。
傍晚7:30,
丽丽晕倒在核酸检测现场。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疫情下
有千千万万和丽丽一样的白衣战士们在抗疫一线奋战
是这些可爱的人们,
用身躯为你我建起了一道无形的防护墙。
“我要做孩子的榜样”
今年29岁的张盼盼
是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产科一名护士,
同时也是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妈妈。
当疫情袭来的时候,
张盼盼毅然抛下吃奶的孩子,
和同事共同奔赴抗疫一线,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8月7日是宝宝一岁的生日,
当天午休张盼盼看着视频里啼哭的孩子,
再也忍不住压抑的情绪,
眼泪夺眶而出,
但她只是轻轻地对孩子说:
“宝贝生日快乐,
这是你来到世间的第一个生日,
妈妈却不能陪在你的身边,对不起。”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那一天,
科室的同事知道她在外执行任务,
偷偷给宝宝定了蛋糕
但她第二天回到家中时,
漂亮精致的蛋糕已经开始融化,
此时她将宝宝抱在怀中,
心中开始多了许多温馨的感觉。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党员就要冲锋在前,
我要做孩子的榜样!”
张盼盼说。
两个鸡蛋的牵挂
“特殊时期,
带两个鸡蛋给他补过个生日。”
44岁的刘娜和丈夫刘振邦已经有近半个月没见过面。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疫情出现后,
同为社区工作者的夫妻俩第一时间投入了战斗。
辖区内有中风险区的刘振邦,
一天要接三四百个电话,
负责两个楼院的刘娜日常也穿梭在楼道间,
一刻不得闲。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8月12日是刘振邦的生日,
想去给丈夫庆生的刘娜,
到了晚上也没抽开身。
13日,她揣着两个红皮鸡蛋,
到了丈夫负责的小区,
送完鸡蛋又匆匆离去。
“这样才无愧于新时代大学生的称号”
“牛坤豪,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快递员大声吆喝着。
“哪个大学?吉林大学,
咦!还是985嘞!好大学。”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接过吉林大学通知书的牛坤豪非常兴奋。
在战“疫”阵地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对于牛坤豪来说意义非凡。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当新一波疫情悄然而至,
邱堂村防控压力加大,
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牛坤豪就第一个报名。
“我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
关键时刻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冲上去,
这样才无愧于新时代大学生的称号。”
牛坤豪地说。
越是困难时刻,
越能见证心手相牵的真情;
越是紧要关头,
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
面对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
到处都是奋斗在基层、
坚守在岗位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身影,
守望相助,聚力成光!
勇敢郑州,
不怕困难!
等疫消云散
正观新闻记者 董艳竹 徐富盈 张玉东 汪永森 王红 卢文军
编辑∣王海萍 周颐光
视觉设计∣王超尘 周高虹
来源∣综合正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