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希拉里,人们或爱或恨,但绝对没有中间路线”,这是人们对希拉里·克林顿的评价,有点残酷,但又过于真实。

不为别的,只因她在美国政治史上是富有争议的存在,反正恨她的网友将其称为“巫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不解,希拉里为什么会如此强势?是她生长过程刺激了她吗?

还真没有,不仅没有,希拉里在年轻的时候还一度被同学们视为理想主义者。

希拉里·黛安·罗德姆,这是她的原名,父亲为行武出身,为人强势,且对孩子非常严苛。

她的母亲虽然只是个家庭主妇,但却有着自己的个性:始终认为丈夫没什么能力,她将所有的期望寄托于女儿希拉里身上,要求她上进,要求她将来不要像自己一样蹉跎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希拉里比较聪明,从小就很有领导风范,做小队长,协助老师带队,她都做得娴熟得力。

也因为如此,希拉里的同学们都开玩笑:希拉里以后会嫁给一位议员。

言外之意,她将是与政治共生的人物。

这一点也没错,在希拉里10岁的时候,她已经因为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天而感受到了在父亲那里学来的政治思绪:我将来一定要做一名宇航员。

为此,希拉里特意给航天局写了一封信,言辞激昂地讲述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对宇航事业的向往

航天局特意给她回了信,只不过结局不如她的意:人家说不要女宇航员。

但这时的希拉里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强大内心,她一点都没受打击,而是更热衷于政治了。

不过,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时的希拉里满腔爱国情怀是真的,但满腔理想主义也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在13岁的时候,曾经因为总统选举出现的舞弊现象给市长打电话。

她对此事非常激愤,向市长表示对这一行为的抗议,以及讲述她头头是道的民生、国家、情怀的认知。

这件事在当时非常轰动,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孩。

如果说13岁之前,希拉里受到的是父亲军人模式的政治影响,那16岁之后她完全改变了,而是真正走向了以民权、和平、平等的理想主义政治思维。

因为在这一年,她听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关于这次演讲,那是非常著名的,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说了一件当时非常不平等的种族大问题:一位黑人公民因为在公交车上没有给白人公民让座而被刑拘入狱。

这一事件不只是让很多关心美国民权运动的人士愤慨,也同样让希拉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所以她从这个时候起,在内心产生了改变政治现状,让公民拥有真正民权,实现人人平等的和平想法。

可以这样说,希拉里这时的想法非常符合她的年龄:正视是非不藏私,尊重民权不歧视,向往平等不偏倚。

这可以视为一种理想主义,但也同样是有理想之人的绝对正直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这种理想的希拉里很快进入了大学,从而顺利开始了她与政治不可分割的一生。

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是青年共和党俱乐部的领导,大二时则成为了该俱乐部的主席,并在大三时作为俱乐部主席被派去国会组织机构实习。

同时,她在大三还成为了学校学生自治主席,于大四毕业时代表学生在台上发言。

有一种说法,那时的希拉里理想、青春、激昂,她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条清理晰,振振有词,被同学们称为“她这一代的声音”。

也就是说,这时的希拉里已经非常富有政治家的水准,而且特别能打动人。

包括希拉里在耶鲁大学学习时期,她同样保持着自己坚定的个人风格。

她在这里遇到了未来的丈夫克林顿,并且真正在应该爱的年纪,与克林顿上演了一场情真意切的爱情故事。

显然,这都是希拉里真性情的体现,她从不怕苦,不怕起点低,不怕跟着克林顿去“乡下”发展。

因为她的内心有着非常强大的理想主义为其护航,那时的她哪怕是要其为事业奉献生命,想必她也会义不容辞。

可惜,这种理想主义在与克林顿结婚之后,陪着丈夫慢慢向政治巅峰进军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漫长一段经历,包括了与克林顿一穷二白的现实生活,以及克林顿一步一步为着实现政治前途而不断改变的种种。

当然,这里面更包括了克林顿一次又一次出轨婚姻,希拉里却选择相信丈夫,甚至为其辩护的经历。

说起来这蛮可悲的,那时的希拉里如此爱克林顿,但却要为着他与别的女人的纠葛而抛头露面。

这种风景对任何一个女人都是一种刺激,特别是拉链门事件。

希拉里无疑在这次事件中真正被现实打脸打到变成猪头。

克林顿在她面前信誓旦旦地讲与莱温斯基没有任何关系,可很快就在法庭上承认了二人的多次肉体关系。

希拉里是如何站在克林顿身边,最终为丈夫讲出了支持他,相信他的话的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希拉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那她内心那曾经丰满的理想主义就是如何消失的。

什么是理想,恐怕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她终于发现了现实的无情,更发现了爱情的无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若不改变自己,不成为那个强势,靠着语言凌驾于任何人之上的“巫婆”式毒舌,恐怕早被现实逼疯了吧?

再怎么善良的人,也有走向狠辣的可能。

希拉里正是这样一个例子,她曾经理想主义是真的,曾经真爱克林顿是真的。但现在,她早已经不是那个纯净、爱国、理想的希拉里了,而对于克林顿的爱,也早在拉链门事件之后被荡涤得一干二净。

这就如同人们所讲的一样,希拉里为何会在拉链门事件之后可以原谅克林顿?

那不是原谅,而是无可奈何,这就如同她在自传中说的那样:

“我曾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莱温斯基事件后,我还和克林顿在一起?我只能说,是对克林顿数十年的爱、对女儿的抚育、对父母的赡养、拥有共同的朋友和信仰等,使我们没有分开。”

可见,爱情是过去的爱情,而如今他只能是一个“合作伙伴”,希拉里需要这样的伙伴,所以,她只能改变自己,将这个男人从丈夫变成合伙人。

想必希拉里也不愿意看到今天的自己吧?那正是自己年轻时讨厌的模样。

因为政治,她爱上了克林顿,却又因为爱情,她迷失于政治的旋涡之中,放弃了原本拥有的理想主义,也最终和爱情擦肩而过,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巫婆”。

可是,现实本就如此,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从青春到年老,谁又能真正按自己理想的道路一直前行呢?希拉里再勇敢,再智慧,也同样如此,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