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由于延退改革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了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征求意见工作,组织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长期关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管理学副教授张慧霞,对此项改革进行解读。

为何延?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退休年龄总体偏低

张慧霞表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国家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1951年确定的,历经70年,国家一直未作调整。与新中国刚成立时相比,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退休制度已经与整个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其中主要原因有四。

第一,当前的退休年龄与人均预期寿命严重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提高了37.3岁,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约40岁。依据《2020年度健康北京行动监测评估报告》的数据,2020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43岁,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42.43岁。在初次参加工作时间年龄被推迟,劳动者身体健康时间变长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来对退休年龄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当前的退休年龄已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京60岁及以上人口10年增加了183.9万人,当前60岁及以上人口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9.6%,比2010年提高了7.1个百分点。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还呈现逐步加深的态势。

第三,当年的退休年龄已不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幅在扩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部分地区和行业招工难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若继续推行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北京的部分行业也将出现劳动人口短缺。

第四,当前的退休年龄不利于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新增劳动力中50.9%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劳动者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就会缩短,导致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显示,北京是中国大陆平均教育年限最高的省份,北京在人均人力资本、劳动力人均人力资本的全国各省排名中,均居首位,此种现象更为明显

从这四个方面综合来看,无论是对国家的长远规划还是对个人发展,都亟需对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进行改革。

怎么延?采取渐进式 较小幅度逐步实施到位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到底怎么延?

对此,张慧霞认为,国家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原则已经基本确定。国家在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提出:“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即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小步调整。即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对个人工作、生活的影响不会太大。对于年轻一些的劳动者,延迟的月数会逐步递增,但距离退休的时间较长,是10年、20年后的事情,那时候的社会环境、生活水平和人们的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等都会发生很多变化,个人会有比较多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第二个原则是弹性实施。即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这也是改革的重要特点。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希望多工作,有的希望早退休。延迟退休改革,应充分考虑这种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第三个原则是分类推进。即改革不是“齐步走”,而是与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相衔接。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第四个原则是统筹兼顾。即改革不是“单兵突进”。退休年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方面,过去的一些与退休相关的政策要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地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以及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还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等。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