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说,王朗是被诸葛亮骂死的。一是诸葛亮骂得太狠,句句戳心,再就是老爷子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导致阵前堕马而亡。诸葛亮的骂词节选如下: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罪恶深重,天地不容,愿食汝肉,苍髯老贼”,这些戳心的词语当着两军阵前说出,王朗的老脸挂不住了,丢不起这人啊,堕马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贯中先生写得解气,但王朗实在是冤枉。王朗在历史记载中是寿终正寝的,他去世的那年正赶上诸葛亮第北伐,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被罗先生硬凑到一起,上演了一出“骂死”好戏。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安排诸葛亮骂死王朗这出戏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前面说的王朗恰好是在诸葛亮北伐的这一年(228年)去世的,大的时间点对得上,略有瑕疵的是《三国演义》里面记载王朗被骂死是在当年4月份,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实际王朗死于当年的11月,也就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虽然有一点点误差,但还可以接受。从小说精彩程度上来考虑,安排这样一场骂战,也足以吸引眼球。
第二点就是王朗本人的原因了。王朗本是汉臣,后来却在曹操手下做事,曹丕代汉时他也是出了力的,这在大节上是有亏了,所以罗贯中借诸葛亮之口说王朗“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再就是毛宗岗先生对骂王朗这一章节的批注

人但知讨贼者当诛其首,而不知讨贼者当先诛其从。何也?无贾充、成济,则司马氏父子不能肆其凶;无华歆、王朗,则曹氏父子不能恣其恶。故骂曹操而不骂华歆,未足夺曹操之魄;骂曹丕、曹睿而不骂王朗,未足褫曹丕、曹睿之魂也。骂曹操者,有陈琳之檄矣,有衣带之诏也,有汉中王进位之疏矣,独于曹丕而缺焉。武侯虽有出师之表上告嗣君,恨无讨贼之文布告天下。今观骂王朗一篇,即以此当骂曹丕,即以此当布告之文可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宗岗先生认为,曹操、曹丕这样的反面人物,应当有人骂。骂曹操的文章多,可骂曹丕的文章却没有,所以这段骂王朗的话可以作为影射骂曹丕的文章。毛宗岗先生从他的角度,认为安排一个骂王朗的桥段非常重要,王朗成了代曹丕受过之人。
王朗在《三国演义》里挺倒霉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挺好。他跟过陶谦,刚过孙策,辅佐了曹氏三代,曹魏建立后,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王朗和他的儿子王肃都是经学大家,在当时非常有名。但他们家最出名的是王朗的孙女婿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娶了王肃的女儿王元姬,王元姬小时候非常聪明,又懂孝道,王朗非常喜欢她,曾说:“使我们家兴盛起来的,一定是这个女孩,可惜她不是男子!(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王元姬后来生了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王家的兴盛在晋武帝时达到了顶峰,还发生了著名的“石崇王恺比富”事件,王恺就是王朗的孙子,王元姬的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炎作为晋朝的开国皇帝,却做得虎头蛇尾,执政后期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又指定了一个白痴儿子当皇帝,最终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持续300年之久的大变乱,一直到隋朝才又一次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真正安定要等到唐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朗的后人既对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又为更大的乱世埋下了伏笔,所以我觉得罗贯中先生安排诸葛亮骂王朗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在内,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