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国破山河,内有农民起义不断,外有强敌入侵;明朝武人的地位是相当低的,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生命为壮烈山河谱写了一曲终章,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之士。
这其中,最悲剧的人,当属大将祖大寿;那么多为国捐躯的人,为何偏偏最悲剧的人是一个最后降清了的人?估计很多人就不懂了。
祖大寿出生于将门世家,祖大寿的先祖祖庆率全家老小迁居至此,世代繁衍,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并不断提升,成为宁远望族。

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号双泉,是明朝万历年间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的次子。随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东征西伐,因抵御蒙古骑兵作战有功,不断得到提拔,出任辽东副总兵。
而祖大寿于1620年为官,授职靖东营游击,曾被经略熊廷弼上奏表彰。1621年为广宁巡抚王化贞部属,任职中军游击。从此正式踏上了军旅职业生涯。

1622年,后金与明朝发生了广宁之战,明军战败,后金努尔哈赤占领了广宁,祖大寿带领部队避到觉华岛。大学士孙承宗督师,以大寿辅佐参将金冠守觉华岛。第二年又被派往宁远负责宁远城工程。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攻宁远,被守城的祖大寿的将士用大炮炸伤,大败而退的努尔哈赤不久后伤重不治,皇太极继位。大败后金军之后,祖大寿以军功升副总兵。

1627年,后金皇太极率军再攻宁远。袁崇焕令祖大寿带领精兵四千人绕到敌后,总兵满桂、尤世威等率军至敌前形成犄角之势,和清兵激战于宁远城下。同年农历六月,清军败走,是为著名的“宁锦大捷”。祖大寿因功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明朝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

后来在1629年的时候,清兵扣关直逼北京,在清兵撤退的时候设计了反间计,袁崇焕被捉拿问罪,祖大寿既寒心又愤怒,率部东走,崇祯皇帝无奈之下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孙承宗也遣使抚慰,请祖大寿立功赎袁崇焕之罪,祖大寿便又回到了关内。
虽然明朝廷不得不重用祖大寿,但是对祖大寿此举也是心生不满,祖大寿的悲剧生涯从此到来。

1630年,后金军攻克明朝永平等四城,皇太极听说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命令军队去抓人,得到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属。皇太极给祖大寿侄子一所住宅,并派兵监视。
不久,崇祯皇帝命令祖大寿与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会师,率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刘天禄、曹恭诚等进攻滦州,攻取滦州之后,进逼永平,贝勒阿敏等丢弃四处城池领兵返回后金。于是,祖大寿又回到锦州前线防守。但祖大寿从不只身离开军营,生怕叫东厂的特务抓了去。

在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中,被后金大军围困,城中粮草不足,突围无望,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为了将士生命,1631年,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后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皇太极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宴庆贺。

但是熟知这只是祖大寿的诈降之策,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崇祯这是摆明了想除掉祖大寿啊,得到了袁崇焕教训的祖大寿,岂会那么傻?

在1642年的松锦之战中,洪承畴兵败降清,而祖大寿驻守的锦州,也在被围困一年后粮绝援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于是祖大寿被破再次亲率部众开城出降。
祖大寿后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既是明军事重镇宁远总兵,又是辽东提督,统率关外明军。皇太极让祖大寿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回信拒绝。

清兵入关后,祖大寿也跟随入了关,但是祖大寿一生没有为满清再出兵作战过了,与洪承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降清后14年,祖大寿因病去世。
后来野史品论祖大寿:“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其实祖大寿的悲剧,又何尝是他自己希望得到的,虽忠心大明,但是大明也还没让一直生活在辽东,对大明并没有刻骨感情的武人献出生命去维护,他更多的是选择保全宗族;虽然祖大寿降了,但是他一生不为清兵出谋划策兴兵征伐,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大明的忠心,或许有很多人认为祖大寿是贪生怕死,但是说这个话的人,又有几个能做到舍生忘死来维护一个一直想除掉自己的皇帝的忠心?

凭什么享受高等待遇的文人们可以降清,而享受最低待遇的武将却不行,历史,不能差额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