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了我要吃火锅,哈哈哈哈”。

当我问我弟解封以后想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这是他和我说的话,爽朗的笑声中依旧能够感受到这个大男孩的阳光.

疫情发生的第18天,他依旧坚守在禄口国际机场。

在我的隔离日记受到诸多网友关注之后,我萌生了把我弟疫情期间在机场的经历分享给大家的念头。

以我弟的视角,将这个处在全国关注之中,疫情之下的禄口机场,真实的还原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禄口国际机场

NO. 1|壹

令人窒息的24小时

请所有在岗人员在自己所在岗位待命,下班班车已经驶回机场,自驾途中人员请返回机场”,7月20日下午5点20分,几百人的部门大群中出现了一条非同寻常的信息。

紧接着,一条又一条的紧急通知蹦了出来。

今天没有上班的员工请在家待命,不要出门,等待通知,谢谢”......紧张的气氛开始笼罩在机场上空。

按下暂停键的禄口国际机场

“什么情况,听说班车开到半路上都回来,自驾回去的一个个都被打电话叫回来了”。

“我听说,机场例行核酸检测中,有人呈阳性”。

“哪个部门的,有多少人啊,什么时候开始的”。

你一句我一嘴的,部门瞬间炸了锅,谣言开始四起,还没等到大家讨论出什么的时候,核酸检测的通知开始下达。

每个部门的人开始分批前往核酸监测点,同时还要留下一部分人留守工作岗位,保障机场运营,作为部门颜值担当的我弟,自然而然成为了断后的那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风下的禄口国际机场

等待是漫长且煎熬的,群里时常冒出几句关心的话语,大家戴好口罩,距离远一点......平静之中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略有不安的气氛。

从晚上7点开始,核酸检测全面展开,时间一分一秒的在流逝。凌晨12点,同事陆续返回后,作为断后人员的我弟开始跟上大部队的节奏,乘坐着皮卡车来到设立在操场的核酸监测点。

疫情下的禄口国际机场

夏夜里,月朗星稀,微风清凉,本该满是蝉鸣的操场,现如今却是人流如织,灯火通明。二三十个核酸检测站点,上百名医务人员已经奋战了5个多小时。

夜幕下的禄口国际机场

凌晨1点多,机场的全员核酸检测已经基本完成,机场职工、外包单位、航空公司,除去当天未在岗位的,也有上万人,6个多小时,全部进行核酸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禄口机场实景图

回到航站楼已是后半夜,科室从来没有那么齐过,也许是人多些的原因,也许是南京发布关于疫情的公告出炉的原因,此前的那份紧张不安的感觉逐渐消散,一些年龄大、有慢性病的老员工也都慢慢安定了下来。

夜幕中奋战在一线的禄口机场工作人员

这一晚注定是个不眠夜,除了闲聊疫情外,打电话成为了所有同事在做的事,“没事少出门,多买点吃的喝的在家里,机场这边没事,要不了多久就回去了......",让家里安心,不为自己担心的基调从古时的家书一直延续至今。

禄口国际机场

哥,你上下班注意安全,现在外面可能比机场还不安全”。素来大大咧咧的老弟忽然正经了起来。

一种别样滋味涌上心态的我回道“外面能有什么事,你在机场才得注意呐”,我和我弟的性格角色此时此刻实现了互换,以不同的方式关心着对方(从小一起光屁股摸虾的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进了航站楼,在经历了一晚上的“趴桌子”的疲惫后,空空如也的胃和洒到脸上的阳光开始催促着大家起来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下的禄口国际机场

经过一夜的折腾,凌晨5点的机场显得比往常要更加冷清些,熟悉的餐馆、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马路牙子在此时显得有些陌生,大街上除了全副武装进行消杀作业的工作人员外,再无他人。

7月21日清晨禄口机场周边

“握草(国粹),食堂竟然不给进,那吃什么”几个饥肠辘辘的人满是不解。

他们得到工作人员的回复是,食堂已经进行了网格化管理,需要部门代表来取餐,个人不得进入。

禄口国际机场食堂(疫情前)

铩羽而归后,回到机场航站楼,意外的发现还剩一家罗森屹立不倒,买了些零食外加科室里的方便面先垫垫肚子。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所有人都在等待核酸检测的结果,事后证明,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有什么事医生会开车去接你)

直到下午,整个科室的人都安然无恙,最惊心动魄的24小时终于过去了,此时此刻,所有人吊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

禄口国际机场

NO. 2|贰

逆行者,坚守机场

7月19日,禄口机场单日航班达600余架次,客流量达7万余人次

7月20日,机场一万余人次进行核酸检测,历时6个多小时,全部完成

7月21日,禄口机场停止出港,这座全国知名、年客流量超3000万人次、苏皖两省集散中心的国际空港按下了暂停键。

禄口国际机场

7月22日,除少量货运航班、国际航班外,禄口机场已经基本没有了进港飞机

7月25日,在保障完最后两架次飞机后,曾经繁忙的禄口机场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港,震耳欲聋的飞机起降声、鼓乐喧天般的乘客嘈杂声,随着疫情的到来的烟消云散了。

疫情前繁忙的禄口国际机场

我弟说,习惯了以前那种“立体环绕式”交响乐的感觉,现在一下子什么也听不见了,还有些不习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听到。

禄口国际机场

7月25日,机场工作人员开始集中隔离,而作为年轻力强、英俊帅气、部门颜值担当的我弟成为了坚守机场,保障日常工作的一员(主要是年轻力强)。

7月26号开始,每个人每天都要进行核酸检测,我弟骄傲的和我说,自己已经是一个手持15次核酸检测阴性的男人了。

随后我弱弱的问一句:你的鼻子还好吗,脑袋还疼吗(我弟是鼻拭子,15厘米长,请自行想象或百度)。

这也是禄口机场在遇到此次疫情过程中,所做出应对策略的时间轴。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按部就班的生活了。

机场里的日常生活如何?

26号以后,你们都在做些什么?

“日常工作就是每天的科室消毒,还有一个重任,就是要 拆卸所有的航站楼内的中央空调滤网,然后进行消毒杀菌 ,说是担心有病毒隐藏在里面,做到有备无患, 600多个滤网、几十号人轮流来 ,当然了,除此之外就是吃喝玩乐睡了”。

疫情下的禄口机场

每天伙食是怎么解决的、都吃些什么?

“我们每个科室会派人走专门的员工电梯、员工通道,然后到机坪上取餐,之前食堂口味一直都一般,这时候的餐也没指望有什么突破”我弟在回复的我时候发来了他的工作餐。

机场工作餐

我回了一句:“就这,来看看我天天吃的是些什么神仙隔离餐”。

我的集中隔离餐

“除了饭外,我们还有泡面、酸奶、火腿肠、零食......”。

这就有点离谱了......

在这过程中有什么让你记忆犹新的事吗?

在你这次尚未结束的经历中有什么让你记忆深刻的事吗?

”记忆最深刻、让我最感动的就是7月23日,手机里收到的一条短信,提醒我高温补贴已经发放,请注意查收。去年也是这样,疫情期间工资照常足额发放,让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哎,国企嘛,这个社会担当还是不错的,瞬间就有干劲了”(这凡尔赛能忍?)。

禄口国际机场

从我弟的回答中我能感受到他放光的双眼,同时,在隔离酒店,对着屏幕敲着键盘的我,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言归正传,当我穿上3层鞋套、2层手套(一层防疫手套、一层工作手套),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在外面工作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我对基层防疫工作者这几个字有了重新的认识,扪心自问,让我在这样的环境下高强度工作半天甚至更长时间我可能坚持不下去”。

坚守机场的一线工作人员

这一点对于我这个刚穿过防护服没多久的人来说,感同身受,在此向每一位身处防疫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致敬。

我弟补充道:“还有个部门老书记让我挺感动的,听说之前得过肺癌,肺部被切除了一部分,今年应该有58了,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坚守机场年龄最大的员工,挺不容易的”。

不知怎么的,我弟说起这位老书记的时候,我想起了去世已久的爷爷,可能因为他也是一位老党员、也得过癌症,抑或是也几十年一直兢兢业业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矫情)。

写在最后:

还有一个问题,我弟并没有给我一个准确的回答,我问他是怎么看待这次发生在机场的疫情的。

他反问我道:“让你去管理一个由机场、外包单位、航空公司外加大大小小多个单位组成的超1.5万人的,会是怎样的?如果那架航班不落在禄口机场,而是落在其他地方又会怎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曾经毛爷爷走遍湘地山川方才写出《湖南农民考察报告》,在全球疫情失控的背景下,这是一起在中国的一座国际机场的偶发性事件,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坚韧不拔的前行者。

这次和我弟的通话,比10多天前少了些许关心与嘱托,多了一些欢笑和斗嘴,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在数千万的共同努力之下,那个熟悉的南京也快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