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时候,历史的车轮并不是一直向前的,比如那些广为流传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曾经的喀布尔街头,阿富汗女性们时髦又自信的笑对镜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当年的阿富汗,这样穿短裙出来上大学的女孩,仅存在于少部分城市群体中,广大农村女性仍然饱受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全国最大的城市,喀布尔街头,也是洋装和罩袍并行的状态。

不明白为什么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人都喜欢蹲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阿富汗,除了少数西化、时尚的大都市外,更面临着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城乡、地区差距——数量庞大的人口生活在与几百年前并没有太大区别的边远村镇,连饱饭都吃不上,多数是文盲半文盲,从小被教育真主安拉最大,《古兰经》能解释一切——在他们眼里,只有宗教、部落、长老,而不知国家为何物。

在这种国情下,当年的阿富汗查希尔国王试图通过激进的改革,让全国人民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现代化理念,显然是非常高于生活的。

可是,查希尔国王在仔细参考了邻国伊朗巴列维王朝的改革后(白色革命),还就真的这么大刀阔斧地干了。

1914年10月,穆罕默德·查希尔·沙赫出生在法国巴黎,这时,他的老爸纳迪尔王子,正担任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的驻法大使。

原本,像纳迪尔这样的旁系王子,巴拉克宰王朝多的是,但搁不住纳迪尔确实是个猛人,在二十年代末在多轮政变中,连番干掉了自己的几个亲戚,顺利登上了阿富汗国王的宝座。

查希尔的老爸纳迪尔国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实说,20世纪初的阿富汗,虽然掌权者经常政见相左,在外交方面摇摆不定(有的亲俄/俄苏,有的亲英),但对于国内“世俗化”改革的支持,却是一脉相承的。

这方面,也算是伊斯兰教圈子里,君主制国家们(阿拉伯半岛的除外)的一大特色——上层的王公贵族们,大多作风西化,观念开明;反倒是基层民众,一直死抓着那些封建残余和宗教保守思想不放。

作为坚定的世俗化支持者,纳迪尔国王跟英美等西方国家关系相当不错,借助外资,搞了阿富汗最早的现代化建设,铺设公路,开办银行,并在1931年建起了阿富汗的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喀布尔大学。

然而,铺桥修路触及了部落的利益;而开办银行,则被认为是违背了“穆斯林不准放贷”的圣训;还有学校里面开设的一些科学类、唯物论课程,也被保守势力视为必须要根除的邪恶思想。

同时,阿国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民族问题。

在没有一个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以形成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情形下,各部族的大小纷争和混战,一直是阿富汗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占人口44%左右的普什图族是阿富汗第一大民族,占人口30%的塔吉克族紧随其后,各民族以部落为核心山头林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是被视为“调停者”和裁判员的国王,也很难做到让各方都满意。

结果,1933年11月8日,纳迪尔在参加一所高中的毕业典礼时,被一名叫做卡利克的学生开枪打死。

经调查后发现,卡利克来自一个长期受歧视的部族。很快,该部族遭遇了政府方面的血腥报复。

纳迪尔被暗杀时,19岁的查希尔也在现场,亲眼目睹了父亲的惨死。

查希尔即位后并没有立即掌权,而是由自己的大舅摄政。

查希尔的大舅长袖善舞,在国际上跟各个有头有脸的国家关系打的一片火热,英美法、德意法西斯国家和红色苏联,都曾给那时的阿富汗提供过各种援助。

作为中亚十字路口的阿富汗,是各大国争先拉拢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查希尔熬走了大舅,终于掌握了实权。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虽然巴拉克宰王朝的君主们执政风格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的,都属于坚定的世俗化改革者,尤其是从小就有在法国生活、求学经历的查希尔,更是充分意识到了建设世俗国家的重要性。

于是,在老爸和大舅的基础上,查希尔启用他的堂兄达乌德,担任首相兼国防大臣,哥俩撸起袖子开搞了更激进的改革。

青年时代的查希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希尔和达乌德颁布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宪法,并公开宣布,在阿富汗,伊斯兰教宪法不再具备实际法律意义。

同时,以国家的名义公开引进“异教文化”——大量开放的、世俗的外国事物。

查希尔不理会长老们重申的“穆斯林不许放贷”的圣训,以国家的力量发展现代金融业。

更让长老们无法接受的是,国王的改革还鼓励女性读书识字、出门工作,甚至参与一些原本男性主导的行业。

为了让女人们脱掉罩袍,查希尔和达乌德带领王室成员们以身作则——王后和公主们在公开场合,都是修身的洋装亮相,顶着时髦的发型,化着精致的妆容。

渐渐地,其余王室女性和上层官员的女眷们,在外人面前,也不穿遮面罩袍了,甚至连头巾都不再佩戴。

查希尔国王夫妇。王后霍梅拉·贝根成立了阿富汗首个妇女协会,并发起了去除宗教头巾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流社会试水成功后,在达乌德首相的安排下,阿富汗的国家电台开始播放女歌手的音乐,甚至出现了女播音员...

1957年在锡兰(斯里兰卡)举行的亚洲妇女大会上,查希尔国王专程派出妇女代表团参加。

会议上,阿富汗女代表们穿着带有中亚风情的,漂亮艳丽的民族服饰,而非那种小帐篷一般的从阿拉伯半岛引进的遮面罩袍。

2006年,阿富汗独立日上,走过主席台的女孩,这才是真正的阿富汗传统服饰,那个遮面的布卡属于舶来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会议上,阿富汗女代表的惊艳亮相并未在国内引起太大波澜,这让查希尔国王对世俗化改革信心大增。

几个月后,40名女工进入一家国营制陶厂,与男同事一起工作;同年,喀布尔大学宣布招收女生,并将以男女同班同校的形式授课....

这次,毛拉们坐不住了。神职人员激动的联名上书国王,说你这样搞要不得,违背了《古兰经》和圣训,你已经让女人们走上了罪恶的歧途。

罩袍和洋装并行的喀布尔大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希尔国王把这份“抗议书”拿给了达乌德首相看。

达乌德淡定的说,这事儿,我来摆平。

达乌德请来了那几位毛拉,拿出《古兰经》,让他们在里面找到要求让妇女必须穿罩袍、不得和异性一起学习和工作的依据。

结果,找不到明文规定的毛拉们,只得悻悻而归。

毕竟,在伊斯兰教中,派系多如牛毛,关于“女性身体遮蔽”的程度,其实就是不同教派在传播教义时的衍生品,被认为能最终解释一切的《古兰经》里,确实没有明确的说法。

就这样,扔掉罩袍后的阿富汗的中上层妇女,一下子迈过了数百年的禁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教师、护士、医生为代表的职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

然而,被称为“红色亲王”的达乌德亲苏立场过于明显,不符合阿富汗保持中立的传统和不结盟立场,加之外交方面的失误,查希尔跟堂哥达乌德的愉快合作,在1960年代初,也逐渐走向了尽头。

1962年查希尔携夫人访美,1964年,国王夫妇还访问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查希尔国王颁布法令,规定王室成员今后将不得担任政府高层官员。

显然,这就是查希尔给堂哥达乌德的一个体面的辞职理由。

不过,即便查希尔和达乌德在外交层面政见不合 ,但在内政改革上,还是一脉相承的。

1960年代,阿富汗的现代化改革更进一步——这就是被后人称为“10年民主”(1963-1973)的阿富汗“黄金岁月”。

1964年,阿富汗女性获得了完全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劳动参与率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呈现一派蒸蒸日上的局面。

阿富汗一家汽车厂,他们生产的是俄制卡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查希尔借助大国的援助发展了不少像样的工业,在阿富汗北部建设了凝析气企业;在白沙瓦谷地兴建了水力发电站和高水平的水利灌溉工程系统;同时修建了贯通阿富汗境内的两条重要公路。

这时的阿富汗,占尽了中亚十字路口的地缘优势,让它成了两个超级大国争抢的香饽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苏两国轮番出手,热情援助阿富汗,以忽悠阿富汗倒向自己,争相给阿富汗贷款、搞基建,培训科技人员。

就说前面提及的那两条公路,一条美国援建,一条就苏联援建的。

美国人说——我给你修机场,建商业中心;苏联人马上说——我帮你搞油气勘探,为你铺电话线。

原本,一切貌似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没成想,阿富汗一派平静的表面下,已经暗流涌动。

1973年,趁查希尔前往意大利治病的机会,在苏联的支持下,前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为了避免权力争夺带来的腥风血雨,查希尔主动在意大利罗马宣布退位,承认了堂哥的政权。

掌权后的达乌德开始效仿苏联老大哥,激情改造阿富汗。

跟查希尔相比,他的举措更加高于生活。比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有化运动、搞土改,组织农业合作社等等——很明显,这都严重损害了部族利益,而那些部族长老们,他们才是阿富汗地方的实际掌权者。

更打脸苏联人的是,他们下了不少本儿推上去的这位达乌德总统,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并不愿甘当苏联方面的傀儡。

被誉为“红色亲王”的达乌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激进的改革深刻触及到了阿富汗以部落和宗教为主体的传统社会的权力和利益,达乌德的执政根基开始动摇。

正如前面开头说的那样,虽然阿富汗大城市里已经开始流行开放和平等,但在基层,大多数的农村群众,还过着跟一个世纪前没太大区别的生活,他们眼里,只有宗教、部落、长老。

例如,有一次,为了宣传政策,达乌德政府效仿苏联,组织专门团队,去各地乡村部做工作,鼓励人们主动废除伊斯兰教法等旧制度,并且大搞普法活动,告诉村民们——那些按宗教老习俗认为无罪(比如依照“沙里阿特法典”进行荣誉谋杀、买卖妇女、动用私刑)的行为,其实都是违法犯的,是犯罪。

没成想,在教士的煽动下,某地的村民们竟然自发围攻了宣传小组,并将其中的妇女干部打晕后活埋。理由是,她竟然胆敢在男人面前公开讲话,并且没有穿罩袍——这违反了“沙里阿特法典”!

达乌德政府时代的妇女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70年代末,在伊斯兰教团的支持下,阿富汗境内出现了部落武装的叛乱;喀布尔的军官团也随之发动了政变。

1978年4月27日,面对逼近的叛军,达乌德全家拒绝投降,总统府内的30余口人被当场打死,只有达乌德的一个小孙女幸免。

在苏联支扶植下,以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上台。

5个月后,戏剧性的一幕又出现了。塔拉基的“战友”,哈菲佐拉·阿明弄死了苏联人忠实的学生塔拉基,顺势清洗掉了一大批党内亲苏人士,还暗地里跟美国人眉来眼去。

一时间,莫斯科方面陷入震怒。

左:达乌德、中:塔拉基、右:阿明——这三位充分演绎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猎人在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12月27日,阿尔法小组出手。

阿明宫的一通混战之后,阿明总统与四个妻子和24个孩子全部被苏联人送去提前见了真主。

同时,10万苏联红军在1800辆坦克、2000辆装甲车的配合下从阿富汗北方越过边境...

而查希尔,在漫长的流亡岁月中,作为被废的国王,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认为他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任其自生自灭。

查希尔就此定居于意大利,过着低调的隐居生活,期间还侥幸躲过了几次疑似极端分子策划的暗杀。

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前,突然发现~哇塞,阿富汗前国王竟然还健在,于是赶紧把已经颤颤巍巍的查希尔请出了山,借着他的威望,来团结以北方联盟为主的阿富汗境内各大反塔利班的武装。

2002年4月,查希尔重新回到了阔别39年的喀布尔,而霍梅拉王后因为重病未能同行。

同年6月,查希尔主持召开了阿富汗国民会议,选举产生了过渡政府。

2002年,查希尔和卡尔扎伊在总统就职仪式上,两天后,就传来了霍梅拉王后在意大利逝世的噩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甚至有人提出让他再次出任国王。对此,查希尔表示,他不会重新登基当国王,但他会担负起阿富汗人民要求他承担的任何角色。

2007年7月,查希尔以93岁高龄离世。

查希尔和王后坚持一夫一妻制,感情和谐,共育有6个儿子、两个女儿。不过,这些王子公主们均非常低调,都远离了政治,目前在西方生活。

可悲的是,当查希尔重回故土的时候,他曾经为之努力的改革,几乎都被开了历史的倒车。

1970年代,在阿富汗最高立法机构中,女性一度占到了15%以上;而到了2001年的阿富汗,别说女性参政议政,连读书识字都被认作是违反教义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国际援助质疑阿富汗的妇女权利时,塔利班代表曾骄傲的说——“我们给予妇女的权利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能给得了她们。我们赋予妇女的,是真神和他的使者所指示的权利,即待在家里,遮蔽身体和面容,以获取宗教的指引。她们应该感到非常幸运。”

据资料统计,2001年底,正面战场战争刚刚结束时,阿富汗全境的中小学数量不及1960年代的一半,文盲率高达70%以上;其中,小学学龄儿童中只有32%的男孩和8%的女孩接受过初级教育。

掐指一算,20年后,这些没能接受完整教育的孩子们,可能就包括下图这几名扒飞机起落架而惨死的小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小伙子们作为成年人,竟然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搞不明白——就算能抓住站稳,飞机起飞后,高空、高速、低压、缺氧的环境,再加上风力和低温,暴露在这种极端环境中,最终,他们也几乎不可能有任何活下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