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菜市场跟卖菜的小贩们聊了聊。发现,这些小人物们心里还装着不少大道理。

我问他们怎么看待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是否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卖菜十多年的老伯说:

知道日本人是怎么败的吗?因为咱们用的是游击战!

跟我们菜贩子打仗,其实就是消耗战、持久战。我们这群人以农民工居多,其他的不行,但绝对能忍耐!生命力极其顽强。

我们这里,每个人一年也就赚5万左右,生意特别好的,能达到7万。

即便这些做电商和社区团购的,把我们的利润压到只有3万,我们照样能活下去。

反正只会干这个,转行干其他的,咱也不会。

大不了不要菜市场的摊位,去外面摆地摊。省出来的1万多租金,够我8个月生活费!

我们这里的人,谁不是早上4点就起床工作,一直要干到晚上七八点,那些开在小区附近的街边店,甚至要开到晚上九十点。

这种工作强度,你让那些公司员工试试,看给4000元工资,还不买社保,有人愿意干不?

我们这群人,一个月有2000块利润,照样得干,不干就喝西北风。

所以他们在人工成本上就打不起这场消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伯其貌不扬,说起话来还很能洞悉事物本质。

万事万物逃不开人性

一个40岁左右的小贩从人性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在中国,年轻人做饭,毕竟是少数,菜市场的主要客户是中老年人。

即便他们会用手机下单,也还是会来菜市。

第一,自己挑的,才是最好的

你看他们在我们这里挑蔬菜,简直就跟挑女婿一样。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挑的,才是最放心的。

如果让他们直接从站点拿货,他们总看这些货不顺眼,不是菜叶焉了,就是黄瓜瘪了,要么就是猪肉隔夜了。

电商们在筛选时有自己的标准,可一万个大爷大妈们就有一万个标准。

在我眼里,西红柿都是一个样。在他们眼里,炖牛肉的西红柿、炒蛋的西红柿,煮汤的西红柿,凉拌的西红柿可都是不一样的!

除了他们自己去选,别无他法!

第二,特别看重新鲜度

任何人买菜都看重新鲜度。

但没卖过菜的人根本不知道保持菜品新鲜有多难!

比如:

香蕉放在12度以下环境中,会发黑腐烂;荔枝在0度环境容易变味;西红柿、黄瓜和柿子要10度的环境;白菜、芹菜、苹果、桃子最好是0度保存;菜叶的保存适度是95-100%;果菜类是90-95%;根茎类是70-80%。

不管是超市、生鲜电商、还是社区团购,他们的采购量很大,菜品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想要保持新鲜度,难度可想而知。即便真的做到了,冷藏和人工成本都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我们小商贩。我们勤能补拙,每天都进货,但每次进货量少,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品种,管理起来轻松很多。几乎不存在仓储问题。这样就能保证新鲜!

第三,人情味

你以为大爷大妈买菜就只是为了买菜吗?这是人家的一种社交方式。如果你让他们整天在家待着,是要得抑郁症的!

而且,菜市场是最具烟火气息的地方,有什么烦恼,来这里逛一圈,听听我们的吆喝声,都能解除,很多年轻人都这么说!

看看我们这群底层人士生活有不容易,但还乐观勤劳的工作,你们还有啥烦恼想不通的?要不你来卖个菜试试?

再说了,自己买菜,自己做,吃起来更香。这不仅是一顿饭,还是对柴米油盐的朴实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过一个小摊,摊主闲着没事用手机在看剧。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王志文演的《天道》。

我突然想起王志文在剧中,让村里农民制作高端音响,结果把龙头公司给打败了。

他的绝招就是:农民们可以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把生产成本降到极低,甚至连家里小孩妇女都参与到音响制作中来。

这部电视剧的这个故事,像极了现在菜市小贩和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的对战!

资本在供应链上进行压缩,烧钱发补贴拉流量。

可他们忽视了,农民工朋友打持久战的韧性。

暂时打不过,大不了就跑,等你不发补贴了,咱们再回来打你几枪。

你要继续烧钱,那我们继续逃,反正每个月一两千元就能活下去,但你大公司不行。只要你烧不动了,我们随时可以再回来给你两枪。

5万亿的生鲜市场,难不成你几家公司能吃得下?那还不撑死呀!

生鲜这门生意会不会被电商和社区团购所取代,其实不用费太多力气去计算各种成本,只需要看它的对手是谁?

以前的对手都是其他互联网公司,这次可是不怕死的“游击队”!

就好比,当年欧美国家原本都是在自己国家生产衣服,大家都在比供应链、设备和管理成本。

但突然发现东边一个叫中国的国家,就人工成本一个优势就干趴了其他所有的优势!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的菜市小贩?

以后随着人口数量和机构的变化,生鲜市场格局肯定会变化,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资本非要杀进来,只能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