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逾40年的葵青货柜码头随着本港海运及港口物流业下滑,货柜吞吐量由10年前23699000TEUs下跌至去年17969000TEUs,世界排名由第一位下跌至去年排全球第九位。
早于2015年政府已发布《善用葵青区港口后勤用地的建议》文件。到在2017年11月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曾讨论重置葵青货柜码头及码头上盖发展住宅,香港工程师学会已故前会长周明权亦表示,若释放占地280公顷的货柜码头用地,连同周边100公顷的后勤用地起楼,以五倍地积比率及每个单位平均面积500呎计算,约可提供38万个住宅单位,相等于九个太古城规模。
惟至今葵青货柜码头连同后勤用地的长远规划仍停留纸上谈兵。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邹广荣教授指出,政府的确是时候与码头营运商讨论码头重置问题,邹指出重置计划涉及选址,若要填海涉及环评、可行性研究,以及与明日大屿项目的配合规划等,整个码头重置计划至少需时20至30年。翻查葵青货柜码头部分营业商的土地租用期,亦于2047年届满,故邹说“倾得嚟,倾掂数到起好新码头,啱啱租用期到期,提早倾,大家提早做准备”。
至于码头重置期间的后勤用地,可提早释放兴建过渡性房屋,“要有光”创办人余伟业指,码头后勤用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足够,希望有关当局尽快释放临时用地发展过渡性房屋,纾缓基层的住屋压力。
余指出很多官地及私人地,因长远用途规划迟迟未落实,都临时短租作停车场,但持续临时又临时短租近二、三十年,浪费土地资源:“我申请搞‘光村’现址,就係落实唔到长远用途,做咗几十年的临时露天停车场,依家业主捐畀我哋起过渡性房屋,无咁浪费”。
让你成为通晓香港的人
最受华人欢迎的香港资讯平台
搜罗香港万象,只为精彩呈现!
知晓香港事,关注香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