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米粒妈

家庭条件对孩子成才影响多大?看了《超脑少年团》,米粒妈感触特别多。

《超脑少年团》有个选手叫刘洁洁,她细心扎实,逻辑缜密,圈了不少粉,她妈妈的一段话,更是让人感慨。

刘洁洁妈妈说:“家里条件不好,连台电脑都买不起,对孩子很内疚。我没什么文化,孩子爸爸也只有初中学历,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她。“

家庭条件对孩子成才的影响,是不是斜向上的直线,家庭条件越好,孩子越容易成才?

米粒妈是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殷切的期望。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忧心忡忡、如履薄冰。

家庭条件一般的刘洁洁妈妈,会为没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内疚。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拿暑假来说,让孩子枯燥地每天在家里宅着,似乎对不起这缤纷多姿的假期。

于是,形形色色的课外班,好玩又费钱的夏令营应运而生。摸摸口袋里的钱包,看着跃跃欲试的孩子,又有了“多少钱能撑起一个暑假”的话题。

米粒妈在《中不中产的,主要取决于你有没有娃!》写过我的“土豪”同事陈陈。她一茬一茬地给娃报兴趣班,从美术、体能课、乐高课,到视听练耳、跆拳道、钢琴……

在米粒妈的朋友圈里,暑假有1/4的家长带娃在新疆自驾,1/4的家长带娃在海南度假,1/4的家长给娃送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做自然科学探索,费用跟出国不相上下。

孩子接送,各种课程的费用,费钱又费人的旅行,举全家的人力物力加财力,才能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意义的假期。

该安排的都安排了,该花的钱都花了,孩子能学成什么样,还都是未知数。老母亲的心始终都悬着,悬到什么才是个头儿呢?

米粒妈想起吐槽女儿是学渣的北大教授《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是学渣: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多一批好学生》。

北京大学副教授丁延庆,小时候是神童,6岁能背整本新华字典,凭实力从农村考上北京大学,是妥妥的学霸无疑。

学识渊博的丁教授,却对刚上小学的女儿一筹莫展。一条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是学渣的视频,安慰了无数个父母为教育焦虑的心。

在最高等学府的办公室里,教授爸爸辅导一年级女儿,楼道里响彻着“孜孜不倦”的讲课声,和女儿吵吵闹闹的反抗。米粒妈想起这个场景就会不厚道地笑!

要说北大教授的家庭条件,算是很好的了,可他依然也会为女儿的教育焦虑。

丁教授曾经跟他的同事们聊天(北大教授的同事自然也是北大教授),孩子大概率就是个普通人,大概率超不过他们,能怎么办?

在如此事业有成的爸爸面前,孩子再成才,也大概率不会超过爸爸的成就,更何况还有不成才的可能性!

我教TA逆天改命,TA却教我认命。家庭条件再好,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该焦虑还是会焦虑,该妥协也不得不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粒爸有几个朋友,家庭条件一般,算是寒门逆袭的学霸。米粒妈在《20年前寒门逆袭的学霸,现在怎么样了?》里写过,条件不那么优越的家庭也能出贵子。

还记得2020年考上北大的留守女孩儿钟芳蓉吗?

钟芳蓉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只有外出打工才能养活全家人。

最初钟芳蓉在镇上的学校上课,老师说这个孩子有天赋,把她送到市里去上学,别埋没了。

钟芳蓉的父母听了老师的建议,把钟芳蓉从镇上的学校,转到市里的寄宿私立学校。

钟芳蓉的学习成绩,从刚入校时的一百多名,逐渐变成名列前茅。最终以高考676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成绩考上北大。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钟芳蓉再次上了热搜。她想报考古专业,很多人劝她,考古就业窄待遇差,考这么高的分,为什么要报一个这么冷门的专业?

钟芳蓉坚持自己的意见,父母虽然不理解也表示支持。

米粒妈很欣赏钟芳蓉父母的态度,孩子想做什么就让她去做。也许以后孩子会改变最初的想法,但至少这一刻孩子做了自己!

米粒妈又想起因博士论文致谢走红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他的前半生真的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

1987年黄国平出生在四川南充的一个村子里,他家是村子里最穷的一户。母亲生病行动不便,父亲虽然能替人耕地,但酗酒成性,让贫困的家雪上加霜。

黄国平小时候像大人一样拼命赚钱,晚上去抓黄鳝,养小猪仔,出租水牛,但他好不容易赚来的钱,被父亲偷偷拿走换了酒。

黄国平12岁那年,母亲离家出走。他上高中之后,父亲出车祸去世,一直照顾他的婆婆也因病去世。

高中食堂的胡叔叔解决了黄国平的生活费,高中免了他的学费,班主任偶尔还会塞给他几百块零花钱。

就这样跌跌撞撞,黄国平上了大学。

亲人相继离世,生活穷困潦倒,黄国平依然能坚持努力学习。他在论文致谢里写道,“读书二十二载,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家庭出身也不例外。

好的家庭条件,给孩子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让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这些好的外在条件,是给孩子锦上添花,还是让孩子承受压力,真的是没有定论。

就像央视纪录片《镜子》里的泽清,他出身在高知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外婆都是大学教授,父母都是大学本科,有着体面的工作。泽清却厌学辍学,沉迷游戏,对父母拳脚相向。

而相对家庭条件不那么好的孩子,似乎输在了起跑线上,没有机会接受优越的教育。

他们中有的人却散发出顽强的学习力,在有限的学习条件中,硬是闯出了一条路。

简单来说,凡事都可以归因成两方面:内因和外因。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内因是孩子的学习动力,也就是内驱力,外因是则是外部的学习环境。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让内因和外因同时发挥作用,孩子有学习动力,家长提供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最完美的形式。但现实往往很难达到完美状态。

在《超脑少年团》里,陈铭说了这样一段话: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环境也是如此。条件再好的土壤和水分,也不可能在石头里孵出小鸡。

家庭条件对孩子成才很重要,但再重要也只是外在条件,最根本的是内因。

不管是寒门博士黄国平,留守女孩儿钟芳蓉,还是米粒爸寒门逆袭的朋友,支撑他们努力学习一路向前的,都是他们内心的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对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有影响吗?

刘洁洁的妈妈说,她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可事实上,她已经在用言传身教给孩子做了榜样。

在节目现场她对孩子说,“刘洁洁,这是你人生中的一次经历,错了输了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已经来过!”

人生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吗?每段经历都竭尽全力,不强求孩子取得好结果,重要的是,你已经来过努力过,你有了不同以往的经历。

东京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也说过,“从领奖台上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切都归零了,一切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钟芳蓉的父母在得知孩子能上北大以后很开心,觉得女儿有出息了。

什么才算有出息呢?钟芳蓉的妈妈说,”等她有了孩子,她的孩子不会成为留守儿童,可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我没有过。“

这些朴实的母亲重视教育,为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拼尽了全力。她们对教育的期盼,又是如此的纯粹:给孩子不一样的经历,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教育不是为了攀比,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让父母面子上有光。

父母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学习很重要,我们会全力支持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你可以有更丰富的经历,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种对教育殷切又纯粹的期盼,让孩子对学习保持了最初的原动力。

家庭出身我们都无法选择,家庭条件的改变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家庭条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但不会决定孩子的命运。

调动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基础,家庭条件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最后,米粒妈想说,给孩子创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教育环境,身体力行让孩子体会到努力的意义,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才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