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概念站上风口之际,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氢燃料电池业务实际情况。

多家公司披露氢燃料电池业务情况

近日氢能源概念股大涨,大洋电机最近6个交易日已走出5个涨停,8月份至今,全柴动力股价已翻倍,上涨113%,致远新能8月份至今股价已大涨64%。8月18日,氢能源概念板块再站上风口,大洋电机、全柴动力、阳煤化工、汉缆股份、东方电气等多只个股集体涨停。

8月18日晚,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实际情况。

全柴动力8月18日晚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与氢燃料电池业务相关的资产规模较小,非主营业务且无营业收入,即使投产,预计对上市公司整体业务影响也较小。公司没有氢燃料电池相关业务的在手订单。公司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仍处在早期阶段,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较高是燃料电池车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现阶段氢燃料电池产业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推动,同时还需加氢站等配套设施跟上,因此,未来市场大规模商业化存在不确定性。

同日,致远新能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表示,公司目前仍以车载液化天然气供气系统为主要业务,氢燃料供气系统为研发项目储备阶段,研发成果具有不确定性。目前氢能在重卡等商用车领域使用的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期,还不具备经济性,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8月18日大洋电机亦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投资者近期对公司氢燃料电池业务关注度较高,鉴于目前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行业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地实施,氢燃料电池的应用预计还将经历一段较长的推广期,公司将“氢燃料电池系统”定位为未来的事业,其短期之内对公司业绩的贡献较小,且在技术研发、产品销售及盈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公司将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业务布局与市场开拓。

此前一日,8月17日晚,深冷股份公告,公司无氢能方面营业收入。2021年7月公司新签一项与氢能业务相关的合同(合同金额598万元);另外中泰股份也公告,氢能源领域尚未形成销售收入。

利好频出 企业纷纷布局

氢气具备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与此同时,近来氢能源产业政策利好频出。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根据方案设定的目标,2023年前,北京市将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近日也印发《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河北省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到2022年,氢能关键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化和批量化生产,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到2025年,培育国内先进的企业10-15家,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氢燃料电池行业将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作为突破口,重点在氢丰富的地区推广中大型客车、物流车,争取在2030年至2035年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预计氢气需求量200万吨-400万吨/年。

巨大市场前景下,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氢能源产业。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以来,海马汽车、福田汽车、雄韬股份、潍柴动力等上市公司纷纷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公司在氢能源产业的布局情况。例如,海马汽车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战略部署将深耕氢能汽车,目前公司已完成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开发,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研发中,争取在2025年前投入约2000台氢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