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57岁的阿富汗人阿什拉夫·加尼登上了许多报刊的头版头条。这位阿富汗政府前任首席顾问如今以"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的身份进入了人们的眼帘。他看起来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实际上直来直往,有时候显得傲慢孤僻,他的理念和主张新颖又富有魅力,他后来形容自己为"自由的灵魂"。他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一直是联合国内部一位的举足轻重的官员。
然而15年后,这位有着"非凡的智慧、才华和能力"以及对进步的崇高信仰的学者型官员,却在自己的祖国一败涂地,留下一个"逃跑总统"的骂名,昔日的同僚甚至有人唾骂他叛国。阿富汗塔利班占领了他昔日工作的总统府,而他真正留给阿富汗的并非那些精致的施政概念,而是一个极端腐朽破败的政府、吃相难看的利益集团和数千万嗷嗷待哺的黎庶。
阿富汗前总统加尼究竟是一名爱国者还是一名买办?是一名锐意进取却失败的政治家还是一名吃相难看的权僚?
尘埃落定,我们需要在加尼的截止今天的人生当中看到些什么。
1949年,加尼出生在阿富汗普什图族的精英家庭中,他的父亲是普什图族最大部族一个分支的酋长,普什图族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阿富汗的名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就是"普什图人的地方",一些人认为加尼在当时相当于"王子"的地位。显赫的出身帮助他能完成良好的教育,他先后毕业于贝鲁特美国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和博士),拿到了人类学博士的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为《生产和统治:阿富汗(1747-1901)》,瞄准了阿富汗的近代史。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专业赫赫有名,川皇曾言:"哥伦比亚大学都是可耻的自由派",明确指出了该校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加尼的几位中国学长也是家喻户晓:胡适、冯友兰、金岳霖。
在美国的留学经历让加尼离阿富汗的传统越来越远,他毕生都在寻找一条从阿富汗传统走向美国式的现代化的道路,他自己也是和一名黎巴嫩基督徒成亲,体现了他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加尼读书并非一杆子读到底,而是断断续续的也在几个大学任教,他先后执教于喀布尔大学(1973-1977年)、丹麦奥胡斯大学(197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留在了美国,又在伯克利加州大学(1983年)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983-1991年)教书,他的学术研究方向在于国家建设与社会变革方面,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以后涉政的决定的话,加尼能够通过自己的学术成就做一辈子的大学教师。
但在他"留洋"期间,他的祖国阿富汗饱受战争和内乱的蹂躏。位于阿富汗北方的苏联对这片富饶的山地之国垂涎已久,从1973年到1979年间,苏联在阿富汗策划了3次政变,此后又是直接派兵攻打阿富汗,人类的贪欲拖垮了两个曾经富饶的国度,数千万黎庶生不如死。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是人类历史的灾难,超过100万人死亡、600万人无家可归,阿富汗在君主制时期完成的现代化成果几乎被毁于一旦,这片曾经诞生伟大的波斯帝国的土地,一度成为世界上最贫穷和混乱的地方。这场战争和越南战争一样,是冷战格局下帝国主义侵略小国的历史罪证,需要人类永远铭记和反思。
1989年2月15日,苏联撤出帝国坟场阿富汗。身为学者的加尼在《洛杉矶时报》发表一篇文章,内容称:"苏联已经撤出阿富汗,被包围的傀儡政权的倒台已经是一个时间问题了。"32年零6个月后,身为总统加尼决定从喀布尔逃跑,他所代表的政权能否被称为美国人的傀儡政权还需要阿富汗人民自己定义,但政权垮台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对加尼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1991年,42岁的加尼离开了教职岗位,加入了世界银行。彼时世界风云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只留下了几根仍在坚守的独苗,西方世界一片雀跃,以为自己迎来了历史的终结。
加尼的第一份工作,是帮助刚刚建立的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放开物价再加上财政、货币"双紧"的政策,目的是将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迅速的"自由化"。然而,"休克疗法"后俄罗斯确实是休克了,但却极难复苏。休克疗法的严重失败使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原先国有财产被大批转移到西方,苏联原有腐败的官僚摇身一变,成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资本家。
加尼参与了这一切。他和其他人一同,操刀肢解了苏联的经济,帮助西方列强瓜分了苏联的遗产。没人知道他在四下无人的夜里会为了祖国报一箭之仇而窃喜,还是会为几千万甚至上亿遭灾的苏联人民掉下鳄鱼的眼泪。这是他作为学者型官僚的职场第一步,效果十分突出,赢得了西方社会的认可。
后来,他在世界银行工作十年之久。加尼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体制改革,他曾致力于南亚、东亚的一些投资项目,涵盖了俄罗斯、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大国。事后看来,这些项目毁誉参半,但不得不承认也是代表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主流的观点。他还频繁地参与一些电视节目,逐渐成为了一个名声不菲的"实干家"。
2001年9·11事件爆发,加尼嗅到了一丝微妙的气味。恼羞成怒的美国人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反恐战争",塔利班政权在美国和北约的联合打击下迅速垮台,同年12月5日,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同样有着美国留学经历的卡尔扎伊被推举为临时政府主席,加尼作为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特使的顾问回到阔别24年的家乡。次年二月,加尼担任阿富汗政府的首席顾问,正式步入阿富汗的政坛。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试图在塔利班政权倒台后的阿富汗建立一套以西方民主制为蓝本的政权,而其具体手段和方法就是通过操纵加尼、卡尔扎伊这样的学者型官僚,影响阿富汗的整个政治架构。
加尼参与筹备了阿富汗新政府的路线、制定了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的第一部宪法,在阿富汗过渡政府正式成立后,加尼出任财政部部长,大刀阔斧的进行了目的为高效、透明的财政改革,同时又争取到了二百八十亿美元的国际援助承诺。他是阿富汗第一个公开自己财政收入的官员,建立了一套定期向内阁、阿富汗人民以及国际利益相关者发布报告的制度,并开除了一些涉嫌腐败的财政部官员(这极有可能引来武力上的打击报复),提高了政府的可信度。从始至终,加尼在阿富汗的政坛上素有清名,是为数不多廉洁奉公的高级官员。2003 年,加尼被新兴市场报章评为"亚洲最杰出财政部长"。换言之,加尼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是国家元老级别的人物。
但加尼的行事风格也变得令人非议。他激情澎湃,智商超群,为人处世极有原则,这让他有时候显得"孤傲甚至冷漠",不少人也觉得他的脾气不好,他的一位作家老朋友说:"他从不让人太亲近,一直是若即若离……不幸的是,他的火暴脾气,还有经常对阿富汗同胞及西方人傲慢以对的态度,很快就让他成为不讨一些人喜欢的人物。"
卡尔扎伊
2004年,加尼急流勇退,拒绝了卡尔扎伊的让他加入内阁的邀请,转而去当了喀布尔大学的校长。这招用得着实让人迷惑,但考虑到当年蒋介石也想去当黄埔军校的校长,我们大概就能理解加尼想要干什么了。加尼在喀布尔大学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一套民主化的管理模式,推动了男女平等,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等等。在卸任大学校长职务之后,加尼又创办了政府实效机构并担任 该机构的主席,"该机构提出了一个框架,倡导政府应该执行十种职能,目的在于更好地 服务它的民众。"2006年,加尼参选联合国秘书长,最终却铩羽而归,让韩国人潘基文捧得桂冠。
在此期间,加尼和克莱雷·洛克哈特共同出版了一本名为《修复失败国家:重建碎裂世界的框架》,该书"从国家构建的公民范式即国家、公民和市场之间新的法律契约角度探讨了失败国家的修复问题。"本书的描述有生搬硬套外国经验的嫌疑,折射出加尼的西方背景。
2009年,加尼第一次参加了阿富汗总统的竞选。按照加尼的政绩和表现,他理应得到更多人的欢迎,然而这一次竞选他只以不到3%的得票率惨淡收场。究其原因极有可能来源于加尼的美国背景。当年,加尼为了参加阿富汗总统的竞选公开放弃了美国公民的身份,然而这样的公开作秀只可能给自己的反对派更多的攻讦机会,让人们对他更加质疑。对于军阀割据、政治腐败的阿富汗来说,更多老百姓向往一个具有"军事背景和丰富执政经验、了解国情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美国常春藤盟校高才生"。
5年后即2014年,"海归博士"加尼再次参选总统。尽管和对手阿卜杜拉之间的竞争难解难分,但最终他赢得了光荣的胜利,这场长达5个月的总统竞选也时人称为"世界上最漫长的选举",3000万阿富汗人只有700万张选票最终投出。有的分析认为,之所以选举决战会在阿卜杜拉和加尼之间展开,是因为人们对于漫长却仍然混乱的卡尔扎伊时代感到了厌倦,因此对于阿卜杜拉和加尼这种长期游历在旧体制外的改革派心生好感,符合阿富汗民众"乱极思变"和 "乱世思定"的心态。不过在另外一方面,这场"惊心动魄"的选举大战在阿富汗塔利班眼里只是一场愚弄阿富汗人民的闹剧,是"美国人的把戏"。
2014年,65岁的加尼成为自1747 年杜兰尼帝国成立以来最年长的就职阿富汗统治者。在2019年他获得了连任,超越穆罕默德·达乌德汗,成为最年长的总统。
雄心勃勃的加尼进行了长达7年的政治改良。他以政治稳定为主要的施政目标,重视阿富汗的政治制度建设,建立一个公正、透明、有效的政府。但是,由于本身阿富汗政府对基层的管控效能不高,甚至"政令不出首都",广大位于山区的农村地区仍然是一副落后保守的模样,也给了阿塔肥沃的土壤。
加尼总统和他的帅侄子
同时,他所倡导的廉洁政府也未落在实处。阿富汗腐败盛行,基层官吏卡要情况严重。就连他自己的亲戚他都管不好。最典型的就是阿什拉夫·加尼的侄子苏丹·加尼了。这位阿富汗的"王思聪"在官商勾结方面有一手,他不满30岁就已经是加尼集团的总裁了,靠着和叔叔的裙带关系将这个家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了阿富汗本土的巨无霸企业,专为阿富汗政府和阿富汗的私营机构提供高水平服务。阿富汗民众批评说:"从美国空降到阿富汗的加尼全家以及他的家族,都是国家的蛀虫,把阿富汗人民的财富化作了自己在迪拜的豪宅名车。"此情此景,大有当年廉洁的蒋某人和四大家族的既视感。
而面对节节胜利的塔利班,加尼甚至试图进行和平谈判,承认塔利班是阿富汗的合法政治团体,并通过民主程序组建新政府。然而,塔利班反向提出了10天内释放5000名塔利班囚犯的要求作为谈话先决条件,遭到加尼的拒绝。
加尼作为一个学者型的官员,他的遭遇和百年前的那位美国威尔逊总统有些类似。知名学者总统威尔逊带着他的十四条来到巴黎和会,代表了“人类文明之光”,受到全世界进步分子的一片欢迎。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在《每日评论》的发刊词中,对威尔逊是极尽赞美,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屡次的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他说的话很多,其中顶要紧的是两主义:第一不许各国拿强权来侵害他国的平等自由。第二不许各国政府拿强权来侵害百姓的平等自由。这两个主义,不正是讲公理不讲强权吗?我所以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然而好景不长,在短短的1年后,陈独秀又说:“有一班人因为孙中山好发理想的大议论,送他一个诨名,叫做孙大炮。威尔逊总统的平和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在这篇名为《威大炮》的小文章中,陈独秀一改之前肉麻的吹捧,对威尔逊冷嘲热讽,出了好大一口恶气。
现在看来,加尼也该受封一句“加大炮”。
伴随着这些看似带有"进步性"的改革措施的是阿富汗前政府仍然没有建立起一个"可以维系国家秩序和权力集中的阿富汗中央政府",阿富汗国家重建面临重重困境,最终加尼的败走象征着由西方国家主导的"阿富汗重建"计划失败,阿塔象征的阿富汗国内的保守力量成为了解决阿富汗难题的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在和平年代,学者型官员、总统有利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但在混乱时代,需要雷厉风行、一举定乾坤的实权派人物,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冷酷规律。然而,从加尼身上折射了阿富汗历史的另一重悲剧:包括加尼在内的所有带有进步的改革方案,均以失败而告终,于是"人民"和"历史"只能选择了当下最符合阿富汗国情的一套方案。但由于阿富汗的整体社会结构都处在一种前现代的状态,这种方案是否能带来国家的富强与进步,还是一个需要考量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