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就像马拉松,漫长且耗力。

理想汽车凶猛起跑,遥遥领先大多数车企,结果赛程未半,它却“换挡”了。

近日,它二次上市,企图从港股找寻新的动力。没想到,投资人不买账,其股价连跌4个交易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虽然同是“二进宫”,小鹏汽车却备受资本青睐,融资金额高达140亿港元。

两者相比,可谓同行不同命。为何理想汽车不受港股待见呢?

“换挡”失败?

二次回港上市之前,关于理想汽车的报道,多是喜讯。

过去的半年中,它的“交付难”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数据显示,过去的7月,其交付量首次突破8000,成为新造车势力中的“单月老大”。上半年,它的总交付量达30154,且一直保持增长势头。

可以说,理想汽车的成绩单比较“理想”。

尽管如此,在造车这个“吞金兽”面前,它的盈利能力还远远不够。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为133亿元左右,净亏损达44.83亿元。

今年以来,由于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以及自建厂房,更是让理想本不赚钱的生意亏损更多。

而且公司预计,亏损还将持续上升。

以特斯拉为例,从成立至2020年,它总投入累计超过2300亿元,期间一度因缺钱濒临破产。

所以即便理想汽车走在国内造车势力前列,但仍处于靠砸钱“火拼”阶段,至于盈利,还早着呢。

这种背景下,它二次上市,意图明显:融资。

只不过理想汽车的想法还是太过理想化,预期的每股150港元,到发行时缩水成每股118港元。

而且它仅获得5.5倍的认购,与小鹏的14.73倍认购相比,逊色很多。

欲走捷径,误入弯路

遇冷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当初引以为傲的“捷径”,似乎变成了“弯路”。

作为造车“三强”之一,它的看家本领和主要卖点是“增程式技术”。

众所周知,续航焦虑问题,自新能源汽车诞生以来就如影随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厂商们各显神通。

理想的“增程式技术”,比较讨巧,就是在电动车上搭载一款可以发电的燃油机。当电池电量不足时,燃油机便充当“备用电池”的角色,提供能源。

这种方式类似于给车配置了一个大号的“充电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市场尚未成熟阶段,理想采用“半新能源”方式,既能解决续航问题,又能借用新能源造车的名义,获取各种政策补贴,一举两得。

其他厂商还在主攻500km续航里程时,它已经靠着混合模式轻松突破800km。

不过市场日渐成熟,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和系统的升级,理想汽车的成本优势、续航优势逐渐被追平。

而且各地对增程式汽车正在收紧,转而力挺纯电动汽车。

理想汽车此刻想掉头,需要付出的成本和努力,远超从前。

但时间不等人,市场瞬息万变,对它来说,危机的种子已被种下。

理想不能只有ONE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蔚来、小鹏的车型更多。它们通过多价格运作,能占领更多市场。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

不久前,它终于换代,却因为一系列“骚操作”引来一片吐槽声。

或许是为了冲业绩,很多销售员故意制造噱头,让消费者下单。

结果没过几个月,升级款上市,“新车”变“老款”,车主们的热乎劲儿还没过,就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理想汽车因此被认为“割韭菜”,败了很多路人缘。

连日来的股价下跌,给它敲响了警钟。虽然暂时的估值不能代表一切,但已充分暴露出其短板。

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新造车赛道已经拥挤不堪。

长远来看,交付量、何时盈利,是车企们迫在眉睫需要给出的答案。

理想汽车的理想若想实现,还需披荆斩棘,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