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午,我路过城东高港村拆迁工地时遇见一位老人。烈日下,他不断用瓦刀砍刮着废墟砖头上的水泥砂浆,大汗淋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幕,不禁让我驻足,于是上前攀谈。老人是建淮人,今年71岁,子孙满堂,家境并不清贫。但他为何还要这样拼,受这份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说:“一块砖头刮干净可以卖1毛4分钱,自己一天可以弄千把块砖头,是一份不错的收入。早上6点开工,中午吃个随身带的便饭,再休息个把小时,下午接着干......”

这场景似曾相识,让我想起了父辈讲过的故事:60年代前后,淮安的城里人也刨过砖头。或是家里盖房子,或是搭棚子,缺砖头就去刨城墙根的砖头。40公分长的青砖都是外地砖窑用草烧制的,三四块一摞,用手抱起来就走,多的用肩挑、两人抬着走,碎砖头用布兜抬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那个年代,“平车”属大件财产,多数人家用不起。那时候的砖头不是用来卖的,因为卖了也没人买,大家都穷,也买不起。

图片来源:网络

8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盖三间瓦房三四千块钱。定量户口人家的砖头用煤券买,两三分钱一块,没有券的四五分钱一块。那时,瓦工五级工的一天工资是1块7毛5分,提小桶的小工才8毛钱一天。想想现在的房价,翻了三四百倍,不禁令人咂舌。

这一幕,不禁让我怕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火热的“躺平”一词。怎么年纪轻轻就没了上进心和欲望,只想躲在舒适区安逸的躺平呢?难道不感到汗颜么?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突然明白了:这是病啊,得治!

长辈那代人,他们生不逢时受过“罪”,大都有吃苦精神。吃苦耐劳已经刻在了骨子里,即使现在老了也闲不住,身体康健的大多都在发挥余热,力所能及的帮衬着子女。

这一幕,不禁让人深思!古稀之年的老人,都能如此卖命,如此拼搏,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像这样的老人,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为儿为女操劳了一辈子,本该安享晚年,却还是停不下来。只希望他们保重好身体,不要太劳累.......

来源 :淮安人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