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投降后,英国已经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般地把自己军队撤回岛内,完成了战略收缩。此时整个欧洲大陆除了瑞士、西班牙中立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被德军占领。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这个时候德军没有实施已经制定好的“海狮计划”,一鼓作气登岛攻占英国全境。那么,希特勒这样做究竟有何考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与希特勒的主观愿望和对英国的盲目乐观态度有直接关系。元首笃信英国当局会主动向德国妥协,这样在整个法国战役中,希特勒在登陆英国作战的问题上,始终就没有明确表态。直至法国战役接近结束,希特勒也没有最后确定德军登岛攻占英国的计划。元首这样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让德军高层无所适从。

希特勒之所以这样,根子是他还认为英国会跟以往一样奉行绥靖政策,主观上希望英国向德国妥协,甚至希望英国和自己结盟。

此前德国与英国之间妥协的事情真的不少。那时的英国首相是张伯伦,他在国内力主改善工人工作条件、限定最长工作时间等而深得民心。但在对待德国扩张上,却因英国民众厌战畏战,为迎合民众的厌战心理而采取妥协的态度,一直试图以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希特勒在欧洲点到为止。

1938年9月通过《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让给了德国,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英国口头对德宣战,实则继续奉行对德国“绥靖政策”,使英法联军没有在西线战场主动进攻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伯伦始终希望希特勒大发慈悲,在欧洲适可而止、点到为止,然而事实却是姑息养奸。当德军打入挪威和法国时,张伯伦的妥协之梦彻底幻灭。1940年5月,英国民众主战呼声越来越高,面对国内外要求英国对德国开战,这个一直奉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只好辞职,由主战的丘吉尔担任了英国首相。

然而,丘吉尔不是张伯伦,上台后组成了战时政府,决心与德国拼死一战。但英国从1938年到1940年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深深地刻在了希特勒记忆里。虽然丘吉尔表态强硬,全力备战,可是希特勒仍寄希望英国能够妥协。一直到1940年7月上旬,希特勒仍是这种主观愿望。

到了1940年7月中下旬,希特勒的幻想才彻底破灭,并重新下达了“若有必要就进攻英国”的命令。但此时英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面运转起来,动员150万预备役人员保卫本土,本国军工全力生产武器装备,希特勒的主观让德军失去了进攻英国的最佳时机。

众所周知,整个二战中的德国陆军最为强大,其闪击战席卷整个欧洲大陆,也让苏联一度损失惨重,德国的空军也不弱。但是德国海军确实一般般。在希特勒下达“若有必要就进攻英国”的作战命令后,德国海军的结论是:保护大规模登陆编队不受到英国海军和空军的攻击,德国海军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强行发起登陆作战,德国海军将损失惨重。

德国海军的分析是客观的,英国和德国海军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不用多说,英国有航母而德国没有。如果德军强行发起登陆战,英国海军、空军和航母的舰载机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轰炸德军登陆编队,迫使德军放弃登陆企图。为了保存德国海军的有生力量,德国海军只能表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寄希望德国空军解决问题。那就是继续空袭英国,以消耗英国空军的有生力量,炸毁英国的航空工业、港口和城市,进而夺取对英国作战的制空权。只要有了制空权,德军登陆编队就可以在德国空军的掩护下登陆英国本土。即便是英国航母轰炸德军登陆编队,德国也可用空军的轰炸机轰炸英军航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希特勒看来,德国空军还是有优势的,因为德军可以集中2400架飞机与英空战,而英国空军只有1200架飞机。这样,德国空军参战飞机数量是英国空军的一倍,所以希特勒信心满满。

然而,空战打响后,德国空军的表现却大跌眼镜。空战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由于英军战斗机的绝对数量没有德军多,而维修和生产飞机的数量也不能弥补前线的损失,所以在空战第二阶段的后期,因不少有战斗经验飞行员的牺牲和地勤维修保障人员的缺少,让英国空军一度有些被动。

可是到了空战第三阶段,英国部署了大量的雷达,将全国划分成多个防空区域,使英国空军有序展开防空作战,从而赢得了主动权。同时英国出动80多架轰炸机对德国进行报复性空袭,之后希特勒把轰炸的重点由英军机场和飞机工厂转向轰炸英国城市居民区,以使英国丧失抵抗斗志。

而这样一来,英国空军和航空工业就有了恢复的时间。飞机工厂昼夜不停地维修和生产飞机,使英国空军更多壮大有了与德军拼死一战能力。

1940年9月15日,德国出动800架战机空袭伦敦,英国出动300多架战机迎战,德国空军惨败,英国空军全线出动乘胜追击,狂轰乱炸德国沿海港口的船只,希特勒不得不取消了征集船只用于登陆的命令。

整个不列颠空战,英军损失飞机不到1000架,而德国被击落近2000架。由于德国空军失去了制空权,希特勒的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推迟,实际上是放弃了登陆英国的计划,从而转向巴巴罗萨计划,加紧了对苏联的作战准备。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希特勒的主观愿望造成了对英国误判,本以为可能妥协的英国却十分顽强地与自己战斗,同时德国海军实力不济,而后来空军又丧失了制空权,从而使德国错过登陆攻占英国的最佳时机,使希特勒在拿下法国后无法占领英国。

其实,进攻英国的受挫就是德国走向失败的一个预示,因为从德国闪击苏联开始德军就又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深渊。而后来的情势发展证明,英国成为盟军反攻德国的战略据点,德军不出预料地在广袤寒冷的苏联拆戟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