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来了。

前面说到,王安石为变法所累,最终选择了离职退出。时光也来到了他的晚年,晚年的王安石反倒是卸下了肩上沉重的担子,整个人变得佛系了起来,有点王维的感觉,没事的时候就喜欢骑个驴到处溜达。而且,远离了政治的王安石,也和某些之前的政敌和解了,比如说苏轼。他们之间,不再谈政治,只切磋文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边,王安石退休后,宋神宗选择继续坚持变法。但是,那时的他已然缺少了帮手,心力交瘁,最终壮志未酬,年仅38岁就离开了人世。之后,反对新法的高太后掌权,起用了司马光,对所有的新法,不论对错好坏,一律废除。至此,王安石的变法宣告彻底失败。看到一生的心血全部被毁,感到绝望的王安石,不久之后也就病逝了。虽然变法失败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变法一无是处。在经历了变法之后,北宋国库增收,军队战斗力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弱问题。

最后,咱们还是再来说说王安石作为一代文豪,在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文学功底是非常深厚的,尤其体现在他的散文和诗上面。而王安石的词作不是很多,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文为主,立意深远,逻辑性强,文笔简练,比如下面这一篇:

《游褒禅山记》节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搜全文欣赏一下。其实这一篇是一篇游记,一般人写游记也就描述一下所见之景,但是,王安石在这篇的后半部分发表了一通议论,把由此行引发的思考也都全然书写了进去。这就是王安石的散文,立意深,逻辑性强,善于议论,有足够的思想高度。

王安石的诗作,用词讲究,意境深远,比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的“绿”字,用得特别巧妙,给人一种很灵动的感觉。

虽然,王安石不以词作著称,但是他的词也有创新之处: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词本来就是唱小曲用的,但王安石不仅用词来怀古,而且写出了深远的意境,这就很少见了,在这个方面,他对词的发展也是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的。

最后,为什么我在上一篇开头说,王安石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就是因为在他过世之后,新党旧党仍旧斗争不断。到了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这好好的一个国家,说没就没。总有一个人,需要为此来背锅吧。看来看去,大家盯上了王安石,从民间到官方,竟然掀起了一场臭骂他的运动,并且持续了好几百年。不过近代以来,又不断有人出来替王安石翻案,肯定他改革的意义和他个人的高尚人格。关于王安石的评价,历来多有争议,咱就说到这,相信大家也有自己的评判。

试着仿写一下,文豪王安石的词作:

《桂枝香 谈今怀古》

登高望远。值祖国初秋,微风转凉。所目皆是美景,叠翠缀黄。川流奔驰朝霞里,迎红光、车影留长。行者偶驻,笑谈语长,尽诉喜乐。

思千年、盛世犹存。感万国朝俸,骄傲无量。近百卑躬屈膝,不禁思量。屈辱时刻随风散,凭华夏儿女坚强。至今世事,刻刻立世拍案对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