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看市】

制造业投资越兴盛,对外反映出的是一国产业链越可驾轻就熟地对接全球资源与市场,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尺度也就越深厚。

张锐

制造业大省广东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5%,是过去5年来该省制造业投资增速首次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另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制造业投资的局部与全局景气度提升,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在发生喜人的切换。

一国除了人力资本投资或技术投资外,其余的都是固定资产投资,且广布于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各个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官方统计报告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即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因此,讨论制造业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别,实际也就是要讨论其与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不同。

从经济学上讲,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在性质上属于公共物品,人们在使用时只追求个人消费价值的最大化,但并不关注资产的升值,而且凡是公共物品并不讲究资源经济价值,不少可能还是赔本买卖,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财力与经济发展主要靠基础设施投资其实很难获得持久性支撑。但制造业投资则不同,企业投资形成产品在性质上就是私人物品,即为企业所有,即便政府投资制造业形成的国有企业,使用权依然归企业而不是面向公众开放,情理逻辑上还是企业私人物品,正因如此,企业非常注重资产的增值,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出最大化的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说,制造业投资的扩张代表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

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是逆周期的一种政策选择,也就是说当经济出现下滑或者萎缩时,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来拉动上游原材料需求与中下游服务的供给,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的目的,而在经济过热时又需要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经济出现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但制造业投资对应的则是顺周期市场化安排,即越是经济处于不稳定与减速状态,制造业投资往往越会呈现出自动收敛,反映的是企业对风险厌恶的增强以及决策上的谨慎,而越是经济复苏与上升时期,制造业投资越会表现出活跃与繁盛状态,反映的是企业商业信心的强化以及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因此,制造业投资的上升往往是一国经济从低谷走出并进入上升周期的重要标志。

再从扩张形态看,固定资产投资应当属于外延式投资,可以看到的是物体规模与数量的增加,虽然基础设施中也显现出了不少的技术含量,但其实这些技术在制造业投资开始前就已经生成并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与制造业投资并无多大关联;至于房地产投资所携带的技术,其含量就更加式微了。相对而言,制造业投资尤其是机械设备投资所携带的技术因素不言而喻,特别是伴随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与高科技产业园的涌现以及战略性产业的形成,制造业投资的技术形象更会显现得淋漓尽致。正因如此,制造业投资是一种内涵式投资,是一国技术能量的聚集表征,其增升与加速状态显示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轨迹与趋势。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只是一种“范围经济”,即投资半径以及落地物体仅仅限于国内,除了一些人道主义的援助外,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在他国进行基础设施与房地产的直接投资,而且即便是采取劳务输出与技术支援方式,最终生成的固定资产也是当地所有;但制造业不一样,一国在全球任何地方投资形成的工厂设备与生产链等都是本国所有,并拥有绝对支配权,因此制造业是一种“无界投资”,同时不同于一国基础设施领域一般不对外开放,制造业投资领域则呈开放状态,无论是厂房还是设备,都可以跨国界合作建造,资源互惠共用,因此,制造业投资越兴盛,对外反映出的是一国产业链越可驾轻就熟地对接全球资源与市场,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尺度也就越深厚。

(作者系经济学教授)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