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3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在我们印象中的古代婚姻好像都被门当户对四个字束缚着,在现在这样一个婚姻自由的年代有时还被门当户对这样陈旧的想法所束缚。好像两个经济状况一致的家庭就拥有着共同的话题拥有着日后生活的基础。

最看重双方家庭讲究门当户对在唐朝时期达到一个巅峰,在唐朝人们极其重视婚姻关系中对方的家世。如果所要结婚的对象是出身于名门望族,就会得到很多的人的青睐,成为方圆几里的香饽饽。

但是在宋朝,与我们常识中的古代婚姻有很大的而不同。在宋朝的婚姻观念与唐朝时期形成巨大的反差,一个人的出身并不是成家立业的必要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和自身所散发出来的才华成为了宋朝选择女婿的重要标准。实现了当时只要好好读书官职、老婆都不愁的梦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君子成为了闺中小姐的梦中王子。而且在当时的宋朝你取得的学术成就越多就更加受人敬重。那么一个人的才华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在当时莫过于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很多寒门弟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出身寒窗苦读十几年就为了榜上有名。那时候虽然不再看出身家境而选择看才华,说白了也都万变不离其宗。

因为当时的宋朝重文轻武,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未来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成为了众多年轻人想要跻身进入上流社会的一个跳板。

一、择婿之疯狂

1、榜下择婿

在宋朝最热闹的一天除了节日莫过于朝廷的科举考试发榜的清晨,因为家底丰厚的富甲商户就会赶来,坐着被称为择婿车的马车处处观望来抢到最优质的女婿。

虽然这是一次不错的机会,但是也有一些榜上有名的状元会拒绝这样一个被当成商品挑选的机会。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冯京被捉婿的小故事。

据记载冯京中了科举的进士,被当时的外戚张尧佐看中了想让他做女婿,但是冯京拒绝了。张尧佐最后竟然派人把冯京绑到家中逼他做女婿,不过最后冯京还是拒绝了。当时因为这件事情的出现后来把榜下择婿笑称为捉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榜前择婿

有些略显清高的文人雅士会觉得榜下择婿有失风雅,所以他们会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眼光来挑选可能会成为榜上有名的人才。文人王曾在参加殿试的时候就被他未来的老丈人一眼看中,觉得他必中状元前途不可量。

果然最后王曾中了状元最后竟成为了当朝宰相。还有著名的宰相杜衍,出身寒门被当时的富甲相中做了女婿,后来杜衍参加科举中了进士,最后也成为了当朝宰相。

这种方法比榜下择婿虽然显得高级却需要独到的眼光,风险比较大,所以对于达官贵人来说,还是帮下择婿更实际一些。

3、榜前约定,榜后成婚

这种择婿方式就是以中榜为前提,先预约达到标准就成婚。这种方法看似兼顾了女儿和优秀的女婿,但是也存在弊端。首先是备考时间的问题。

如果选中的女婿一时半会考不上,女儿就要一直待嫁闺中。因为对于当时的科举考试来说,中榜的都在少数,很多人考了很多次都不一定能得到一个好的成绩。

关于这个例子有一个小故事,历史上有一个名为孙愈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跟自己的表妹定下了婚约,但是想要成功的迎娶自己心仪之人,必须要取得“乡荐”。

但是孙愈虽寒窗苦读,却一直未能达到这个要求,最后表妹嫁给他人,而孙愈最终相思成疾,英年早逝。还有就是中榜以后的状元会受到诸多青睐,觉得自己水准不一样,最后变心,要跟更好的家庭进行联姻。

这样的例子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最经典的例子是王魁与桂英的故事,在王魁前去科举考试之前与桂英许下山盟海誓,等到中了科举就回来迎娶桂英。

结果最后王魁真的中了状元以后就辜负了桂英迎娶了别人。综合来看还是榜下择婿的风险最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择婿的讲究

关于如何择婿其实总结下来就是多方打听,慢慢挑选。对于一些有眼光有地位的人家,一早就掌握了关于考取科举考试考生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他们认为才华横溢的才子早早就记下,在公布榜单的时候抢到最心仪的女婿。

很多人对于嫁女儿这件事还是十分小心的,希望能够挑选到最称心如意的女婿就要仔细考察。在当时流行两种方法,一种是问占卜者。当时宰相晏殊的夫人就是询问了占卜的师傅。

占卜者回答说有一位秀才姓富,明年就中状元,日后还会成为宰相。于是晏殊就选择了富弼做了自己的女婿,果然全都如占卜者说的那样。第二种方法就是向贵人请教。

就是向那些见多识广的文学大家请教,晏殊当时特别登门去拜访范仲淹,范仲淹当时举荐的也是富弼。综合了两位的建议,晏殊最后才选择让富弼来当自己的女婿。

在宋朝那样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下,只要能考中进士,就是最快让自己实现跃龙门的方法。不管是朝廷重臣还是富甲天下的商人都会为具有文学底蕴的才子放下身段希望能成为自己的爱婿。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