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有前途吗?

一般的情况如上图,随着价格的递增,销量大致呈现正态分布。

然后呢,纵向会有一条一条普遍性的成本线穿过去,也就是说价格得往右边走才有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遍情况下,会有个价格最大值,怎么说呢,比如普通牌子或者无牌子产品会有个价格承受阀值,也就是这条最大化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个成本线与最大化线之间会有个波峰,而销量最高点所处位置就是顶点线,这也就是一般的玩家追求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呃。。这个图画得有点问题,这个阴影部分应该还要更往左边一点,一个企业或者团队需要发工资,基础的场地水电网等杂费,没有一定比例的利润空间是活不了的,也就是说决定了一般的卖家不是以成本线为出价标准,而是以生存利润空间为出价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呢,超越了最大化线的价格那一般就是品牌或者垄断所为的东西了。只有高级或者把控资源的玩家才会这么玩,这部分是暴利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则为同质化运营的结果和选择,说人话就是卖没有什么特殊差异化的产品,然后有的人选择正常生存利润空间,有些选择当销量冠军。当行业或产品刚刚出来的时候,同质化运营模式就是看谁抢先一步占据位置,而占据方法则是运营策略,而具体实现的方法就是运营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大家都觉得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没错,就是竞争白热化,生存利润空间受到压榨或威胁的时候了,而不恰当的运营方法中招的也慢慢退出舞台。这个时候,就会衍生出不同的运营策略和运营方法(包括极端手段)。

品牌打造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维护,这并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后来就衍生出一种快速成就品牌的方法,导致这个行为变成可行。(国外注册的品牌或购买过来的,国内号称代加工,或者比较脏的方法,比如酒或奶粉,换汤不换盖等等,具体方法我就不多说了,免得被怼。)

质量本来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差异化可以变成由于同质化的量化竞争,导致出了新的替代品或替代品材料或者批量化加工更加标准化,但是聪明的人,又开始有了歪招。

质量这个东西不是谁都能做到,但是功能升级就可以实现,但是开模成本又成为了压力,所以一般只有在顶点线附近的人才有资本做这样的事,慢慢地将其他对手赶出舞台,逐渐走向垄断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