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及“奶奶式教育”就听到了各种反对的声音,什么叫“奶奶式教育”咋听起来,好像是慢慢的不满意,其实,大家想多了,所谓的“奶奶式”不是说奶奶们不好,与之相反的是,奶奶们在育儿上可能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是过来人,更有育儿的经验。但即便是如此好的奶奶也逃不过“隔辈亲”。正是隔辈亲让奶奶们变得失去了育儿的原则,导致他们对孩子的各种宠溺。而这一点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实在是不敢认同和恭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就是“奶奶式教育”的几个真实场景,值得家长们的反思。

一、 动手打人,被解释为还小,他在打闹

回想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场景:一个老人抱着孩子,孩子又哭又闹,还给老人几个耳光,原本以为老人会声色俱厉地批评孩子,结果抱着孩子的老人反而笑着夸孩子劲头老大了,这都是早上多吃早餐的结果;几个小孩子一起玩,其中一个孩子动手打了其他的孩子,当孩子与理据争时,打人的孩子家长竟然解释说,孩子还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都是自然而然的。

无论我们遇到的是哪一个场景,都是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应该存在的部分,都是对孩子的生命成长最有害的一种育儿方式,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不但家长这样纵容孩子,孩子将会把自私自利当成一个行为处事习惯,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产生同理心,都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活着自己的利己的世界里。

二、 摔倒时,都是地滑惹的祸

一个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怎么可能会不摔倒,不生病,不犯错?可有些家长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不追究问题的根源,反而怪极其他,这就是家长的错了。

比如,一个老人带娃出门玩,突然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老人赶上去,万分心痛地把孩子抱起来,并狠狠地拍着地面说,这该死的地怎么这么滑,把我小孙子都弄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育儿的结果就是孩子有错不会自查,而是凡事责怪别人,长大后为人处世,也会没有什么进步,固步自封谈不上未来可期。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我们发现孩子摔倒后,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让孩子自己找到摔倒的原因,是不是跑快了啊?是不是没有看路啊?通过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找问题,自己找原因,自己来纠正自己的不足,这对孩子的未来的成长还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 拿来东西就吃,伸手就管他人要

好多老人由于时代的影响,多多少少有点占便宜的心理,他们可能会带孩子去超市里白吃白喝,还可能会以占便宜而沾沾自喜。其实,这样育儿,孩子也会被沾染上格局小,没眼界的坏习气。

甚至有些孩子,见别人吃东西伸手就要,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伸手就拿。如果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不加以纠正,孩子很可能会变得贪得无厌,不思进取却喜欢蛮横无理的性格特点,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障碍极大。

看得出来,我们无意批评老人,但有些老人育儿的方式却可圈可点,值得所有育儿的家长注意和重视,毕竟我们没有人希望,自己家庭教育的结果是把爱变成毒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