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减”政策落地即将满月,资本市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片绿,各培训机构线下门店门可罗雀,整个教培市场惨叫之声也是不绝于耳。政策肯定是要执行的,有些家长拍手称快,也有家长表示不理解,更有家长表示,不动中高考的减负都是耍流氓,也引得网民的叫好。小编也认为单纯一个“双减”真的不能让家长心安,毕竟事关孩子前途啊。这不,近日上海一份关于“取消小学期中考试和期末不再考英语”的文件在朋友圈广为传播,被公众视为上海在减负方面的响应和实操。

其实心细的网友早就发现,这不是上海第一次这么“豪放”的操作,因为近五年来每年都有类似的文件出台!

总结了一下这些通知,内容大都和减负有关,或许正是有了上海这么多年的实践,双减政策才有底气下推。给学生减负这个话题可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至少从1999年就开始喊减负了,掐指一算20年过去了,怎奈年年减负变负减,书包一年比一年沉,中小课余时间一年比一年少,考题的难度是越来越高,比如曾经有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表示无法辅导自己小学五年级孙子的数学,父母的负担也是越来越重,甚至位列新的三座大山之首(教育把父母逼疯,生病把家庭变穷,买房把口袋掏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有钱的父母会拼命也要把孩子送到好学校比如属于学区房的学校,钱少的买不起学区房就找好的培训班,总之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直到把孩子送到理想的大学,各种教培机构就是抓住家长的此种心态,然后夸大其词、煽风点火,一句“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语更是让无数家长心甘情愿前仆后继掏腰包。虽说经过几轮扩招,现在的孩子上大学的机会比20年前要高好多,或许正是20年前的那批大学生父母觉得上学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投资,今天孩子的竞争才如此激烈。

如果用当下最流行的一个词语形容教育形势的话,这个词非“内卷”莫属。知名大学就那几所,当上千万人都瞄着这几个学校时,惨烈程度不亚于一场战争,于是每年高考前都有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于是发誓改变自己命运的张锡峰以一句“乡下土猪”名扬全国。

有人成功就有人成为炮灰,精英教育泛化真的不代表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因为除了名校里的学生有机会在自己的专业上大展手脚,大部分现有教育体系里走出来的大学生都是如假包换的“次品”,他们辛苦二十年,拿着20年前月薪3000元的父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学费只换了一个毕业证,当他们想要到市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可能连3000元都没有,并不是有人故意压低他们的工资,而是他们太同质化了,太低端化了,他们可能都没有自己的父母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绝对是一个讽刺,只是很多人像穿着新衣的皇帝一样不愿面对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矛盾很突出,形势很紧急,整个社会花费了巨额的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无法被市场认可,这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让教育回归本质,怎奈家长沉迷于学历和名校信仰无法自拔。还好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扭转,一方面双减政策落地,一方面提升职业教育的首位度。

高层双管齐下,预计全国各地势必都有具体的措施得以实施,也有网友就说,上海的经验可以在全国推广。还有网友更进一步,希望上海的方案可以推广到初高中。我想根据目前的形势,在小学推广还是可以实现的,在初高中推广则不太现实,毕竟录取的制度还没有改变,如果前端改了,后端不动,势必造成壅塞,这也是非常危险并且会大概率出现的事情,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天建不成罗马,有些观点甚至都是上千年来的积习比如学而优则仕,肯定无法在一夜之间扭转,但是只要努力不放弃,罗马再远也有到达的一天。

屏幕前的你如何看待上海出台关于减负相关的政策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内容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机械疯子、知予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