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每一年的高考录取渐近尾声之时,许多考生在惊喜地查到自己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时,却沮丧地发现所填报的专业被调剂了。根据高考填报志愿规则,考生可以填报多个专业,并且可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因此,不少考生为了不被心仪的学校退档,提高录取机会,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然而,当被高校录取时,一部分考生最终被录取的不是最感兴趣的专业,于是,对被调剂专业的极度不认同、对当初选择的后悔、对未来发展的担忧等消极情绪开始弥漫于整个家庭,甚至父母和孩子之间还会争吵不断。那么,专业被调剂后,还能转专业吗?转专业又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今天,小七来告诉你转专业的那些事。

专业被调剂后,可以申请转专业吗?

专业被调剂后,可以申请转专业。清华大学2001年本科生培养方案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转专业的先河,之后,很多高校也逐步开始实施转专业的政策。2017年教育部出台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41号令),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了转专业政策,有意愿的学生可根据高校规定的转专业条件提出申请。

转专业的政策怎么样?

一般,我国教育部以及各省市区教育部门会统一颁布的转专业相关政策。而高校则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及自身情况制定的转专业实施细则和相关公告。高校下属的各个院系则依照学校有关转专业通知、院系自身的培养目标、教学资源等制定的转专业细则。一般来说,各个高校的转专业政策会涵盖申请学生的范围、转专业的工作流程、时间节点安排、考试及一些其他的规定。

转专业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国高校的转专业时间多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个学期。一般来说,会对转专业的学生有成绩、转入转出比例的限制。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大类招生,学生被录取后前1-2年接受的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不作专业细分,待到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的个人兴趣及前期考试成绩按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的具体分流。大类招生给了同学更大的专业自主选择权,也避免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盲目性。

转专业的难度如何?

转专业政策往往被看作是过早选择专业的补救措施,其地位远远低于高考志愿填报。一般来说,民办本科高校和高职高校为了扩大生源和防止生源流失,考生进校后转专业相对比较容易。而公办本科高校考虑到教学资源的二次分配,转专业则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由于申请转到该专业的人数多,人数过度饱和,则转专业的难度更大。

转专业意味着什么?

转专业赋予了学生又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近年来转专业人数逐渐增多。一些学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入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有特长的专业。然而,在转专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学生没有目标,盲目跟风转专业,人转亦转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转专业后又后悔的现象,盲目转专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面对转专业我们应该怎么做?

(1)对现有专业以及意向专业的学习内容、特征、要求及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对专业的认识要细致真实准确;

(2)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

(3)调整心态,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转专业,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跨专业考研、交换生等很多途径接近意向专业。

以上就是小七为大家介绍的转专业相关的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异议或是问题,欢迎随时向我们提问,也请继续关注“小七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