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发射)弹密度228发/分钟、巅峰火力值364发/分钟,45分钟内总共有265吨的各类弹药“倾膛而出”!

中俄联演的地面火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实兵演练阶段陆空联合行动中俄两国军队的火力强度。若与人类战争史上投弹数量最多的“滚雷行动”相比,这次军演的火力输出那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越南战争初期美国实施的“滚雷行动”中,三年时间里美军一共投下了86.4万吨的炸弹(朝鲜战争总量为65.3万吨、太平洋战争为50.3万吨),平均单日投弹数量约为630吨左右(注意,它是一天的投弹量,咱们这是45分钟的量)。

虽然这种比较不太恰当,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本次演习的火力之强强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不过呢?这种能力对于中、俄两国来说都只是常规操作而已,并非是军演的最大亮点,作为国内军迷朋友最为关心的还是那四架参与演练的歼-20战斗机,可以说本次演习是我国第五代战斗机官宣的“首秀”之战。

中俄联演空中打击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此次演习的主要科目是联合反恐,不过在反恐的基础上适当强化一下“威慑力”其实也是很有必要的,歼-20的出动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按照常理来说对付此类目标(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根本就不需要歼-20这种“杀器”级别的武器出场,歼轰-7A“飞豹”+歼-16战斗机的组合足以堪任。只不过如今“动荡”的局势让我们不能再继续“低调”了,美国在南边拉着一帮小弟在“围堵中国”、西边的阿富汗如今也动荡不安、乱世之秋各种“跳梁小丑”都跑到我们的周边来耀武扬威,面对这样的态势,适当秀出一下大国的“肌肉”是绝对正确的选择。

演习的实兵演练阶段,歼-20战斗机首先出击,利用自己隐身、高速突防的优势先行将假想敌的空中力量和地面雷达打掉,完成“破门”任务之后它继续滞留在“敌方”上空为后续机队提供空中掩护。

歼-20战斗机

随后歼轰-7A、歼-11、歼-16和俄罗斯的苏-30战斗机鱼贯而入,实施多波次的联合打击,彻底瘫痪敌地面有生力量,同时辅以地面火炮部队的持续、饱和的火力覆盖,最终完成预定目标。

从这次演习空中装备的配置和打击层次上来看,我国空军对于空中作战装备的选择和任务划分越来越细致了,歼-20“敲门”、空优战斗机制空、战斗轰炸机“扫地”,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越来越有那个“味道”了(空中强国)!

三、四、五代战斗机同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在如今的空军中仅仅是战斗机这种空中作战平台随着航空技术和战争的需要就衍生出了相当多的机型,比如空优战斗机(类似于F-16、歼-10)、多用途战斗机(类似于苏-27、F-15)、战斗轰炸机(歼轰-7、苏-34)、截击机(米格-31)、攻击机(A-10、苏-25)、联合攻击机(F-35)等等。

而在八九十年代我国尚未引进俄罗斯的苏-27前,尽管也有着“世界第三空中强国”的称谓,但实际的战力各位都很清楚。

中国空军的歼-7战斗机

当年我国空军的战斗机数量确实不少,约有3500架左右,正是依据这一点咱们获得了“世界第三”的排名。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战争的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现代战争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靠拼数量来取胜的了,一场海湾战争让世界和中国认识到什么是信息化作战、什么是现代空军。

以海湾战争为节点,隐身战机、超视距打击、精确打击、信息化作战的概念开始风靡全球,各国也都在明里暗里地整合自己的军队,就在短短的43天时间里,人们认知范围内的战争模式被彻底改变了。

海湾战争中的F-117轰炸机

反观当时的中国空军,歼-6、歼-7战斗机和歼-5攻击机是中坚力量,歼-8II战斗机已属于“高端装备”,全建制二代机。在作战任务划分上除了“五爷”是专门的对地攻击机之外,剩下的机型把所有的任务都“扛”了起来,制空、护航、对地打击、高空拦截,那时候的战斗机可谓是“一机多能”,不过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配置,只是无奈的选择。

强-5攻击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歼-8II战斗机

在武器方面,专用空对空导弹虽然也有诸如霹雳-7/8这样的装备,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武器被认为是机炮格斗后的辅助武器。至于能够配备给战斗机使用的空对地精确打击武器则基本属于空白,对地攻击任务主要用面式打击的常规航空炸弹或火箭弹来完成。

强-5

这个阶段的中国空军莫说隐身战机了,甚至连超视距、精确打击的能力尚不具备,主力战机与世界强国有一个代差的差距、作战理念还停留在早期“拼刺刀”的思想中,整体实力可以说“徒有世界第三之名,而无世界第三之实”!

危机在此时显现、而改变也在此刻来临!

海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极度困难的经济也让我们看到了机会,于是一次大胆的武器更迭计划就在这时出炉了。

苏-27战斗机

战斗机的研制周期各位应该清楚,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提升我空军的实力,自行研制的话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而且一旦咱们的三代机在数年后被推出,那么别国的四代机也已服役,怎么算都落后一代。

所以直接引进一款当时技术成熟的三代机才是上上之选,因此俄罗斯的米格-29和苏-27进入到了空军的视线,整个引进过程虽然很糟心,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好的。1992年,被公认为当时性能相当不错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苏-27“侧卫”首批12架飞抵安徽,随后不久剩余的12架也如期交付,中国空军由此开始进入“苏-27时代”。

当然,引进战斗机不是目的,获取制造先进战斗机的技术才是关键,1996年引进苏-27生产线的协议正式签署,在接下来的十五年时间里,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出了大约200架的苏-27。

到了新世纪,中国空军的第三代战斗机数量大幅度增加,在生产苏-27的同时中国航空技术人员不但消化了俄方先进技术,而且推陈出新。从1998年开始歼-11A、歼-11B、歼-11BH、歼-11BS、歼-11BSH、歼-11D以及后来的歼-16等多个型号战机下线,一时间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全部变成了类似苏-27的模样。

歼-11战斗机

苏-27和后来的苏-30战斗机作为“救火队员”引入到中国空军之后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因为有了这个过渡机型的存在也为我们自己的国产战斗机研发争取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毕竟仿制不是咱们的目的,自研才是生存之道,在潜心研发了大约12年(1986年至1998年首飞)之后,中国的首款第四代战斗机歼-10“猛龙”横空出世!

歼-10战斗机

2005年歼-10正式服役,它的入役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专用空优战斗机正式降临,自此之后歼-10B、歼-10C也被陆续推出,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机型从歼-10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歼-10C战斗机

当然,还有一款服役于90年代初的机型也不应该被忽略,那就是于1992年入役的歼轰-7“飞豹”,作为“五爷”的接班人,歼轰-7这么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守护着这片蓝天!

歼轰-7战斗轰炸机

2011年中国航空再次迎来“重磅角色”,这一年歼-20战斗机成功首飞,这是一款对于中国乃是在世界战斗机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型。因为它是首款非美制第五代战斗机,全世界第二款服役的五代机(苏-57研制时间较歼-20早,不过服役时间却远晚于歼-20)。

歼-20战斗机

2018年歼-20入役,中国空军正式进入到隐身时代,从当年依靠二代机歼-8做主力,到如今五代机部署已成常态化,中国空军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量的飞跃、质的蜕变”。

如果说之前咱们一直在追赶世界顶级战斗机的发展脚步,那么在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上,中国很有可能就会成为这个行业引领者、此类机型的标准制定者。就如同美国人制定了第五代战斗机的标准一样,谁先推出第六代战斗机,标准制定的权力就由谁说了算!

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想象图

此前歼-20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就曾透露过中国正在开展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按照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的理念来分析,如今的歼-20已成军,第六代战斗机的设计早已展开,并且有可能已经在论证第七代战斗机的构型也说不定,请各位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