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2 日,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CC)发布了一封解释函,阐明了国家银行和联邦储蓄机构为客户提供加密货币托管服务的权利。该解释函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国家银行和联邦储蓄机构,也同样适用于许多已经授权州银行或信托公司提供类似功能的州。

这标志着,美银行业参与加密资产运营的法律条件已经初步具备,通过托管将使得加密资产 (密钥托管) 账户体系与银行体系业务操作流程,即银行账户体系之间发生关联,进而为(所托管的)加密资产提供银行头寸的技术准备亦将完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 月 24 日,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法院,拒绝驳回对一家地下比特币交易平台运营商无证从事资金划拨业务的刑事指控,主审法官 BerylA.Howell 在呈送特区法院的文件中指出,「货币泛指交换媒介、支付工具,或价值储藏,比特币正是这些。」

特区联邦法院没有给出关于「货币」的具体定义,只是基于《资金划拨法》作出认定。这一关于货币的界定虽然模糊,但无疑强化了强制许可经营和严厉打击洗钱等犯罪的司法力度。

联邦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局之前便对利用比特币采取严厉措施,以应对美国贩毒、枪支和非法交易等资金的划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银行业通过托管渗透进加密资产或加密货币交易已成趋向,因为托管意味着银行信用的介入,更标示着技术的接入,距离为加密资产交易提供银行头寸的全面融合已不遥远;另一方面,加密资产交易是数字网络社区活动,没有银行机构的参与,脱离了金融功能监管的范畴,因此由司法行政当局严厉管控。

换句话说,比特币的监管属性以及资产属性正在确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投资属性正在固化

普通的投资者已经很难从里面获得相关财富溢价

我们必须找到现行市场下的投资标的

投资新标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在的市场是一个怎样的市场?

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市场是分布式金融的天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DeFi。而且大多数 DeFi 合约都需要多步授权、交互的操作,每步操作都要消耗一笔高额 Gas 费。提现挖到的 DeFi 币,也会因为合约的复杂性需要用户支付更高额的 Gas 费用。如此一顿操作下来,普通的小额资产用户能获得投资收益甚至无法覆盖其交易成本。Gas 费的逐步增长限制着小额交易和小额资产用户加入。进而也就限制住了普通人参与的渠道。

与此同时,DeFi 生态的用户数量却没有形成同等效应的增长,活跃 DeFi 平台上的用户越来越聚焦于大额资产用户。根据 Etherscan 上的数据,截至目前,整个 DeFi 市场的用户数约 25 万。其中,老牌 DeFi 项目 Mkr、Comp 的持币地址数都仅有 2.5 万左右。以三位数、四位数年化收益率占据了各个媒体头版头条的现象级应用 YFI、Yam 的持币地址数仅有 4000 多个。DeFi 之热,不过是一群大户从一个资金游戏游击到下一个资金游戏。

我们必须从中顺着脉络,找到该有的财富契机

拥有财富就跟拥有你的物品一般,必须做到能够在链上之外保管它们,能够自由交易你的物品并在多平台上使用它们,这些都是非常新颖的概念,但在 NFTs 之前,这样的框架根本不存在。有了NFT之后,我们在月狗身上看到了希望。

I资产的不可更改性

项目和资产使用 ERC-721 和 1155 标准进行代币化。

所有权、稀缺性和其他信息被存储在代币的元数据中。

这有助于保持交易、供应、活动等的公共记录,并限制欺诈 / 伪造物品,因为它们可以与原始铸币合约进行验证。

II 所有权

平台上创建或购买物品的用户拥有完全的所有权。

玩家可以选择保持完全的保管权或将保管权交给平台(取决于平台的能力),这意味着你要对自己的资产负责。

通过用户保持对自己资产的保管,他们能够去除中心化的一方或中间人,这可以大大减少费用和安全风险。

无论开发商是否仍然支持该游戏,由于你对你的物品有监护权,你可以使用可以继续使用这些物品,或者按照你的意愿出售它们。

III互操作性

这为玩家提供了在多个游戏和 / 或生态系统中使用资产、头像和其他项目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同一物品或在不同的平台上对同一资产有不同的解释来实现,可能性是无穷的。

IV 数字资产的可公开访问的一级和二级市场

与其说封闭的生态系统只有一级发行市场为大公司提供收入,不如说开发者可以将赚取的收入还给内容创造者。

用户对他们的资产有最终决定权,他们可以被出售、赠与、交易等。

提供二级市场基础设施有助于减少诈骗和邪恶活动,并确保创作者在二级市场销售中获得版税。为生态系统创造价值的用户将能够以货币的方式获得这些利益。

作为单一币种美元的稳定币,MODO 在性质上仍是数字资产,但它无需依靠交易所模式,这是一个巨大进步。这也有类似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特征了,然而,后两者并非是「数字资产」,而首先以「支付工具」来定位,进而「矮化」为「支付指令」。这种看似简单而模糊的策略很好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商业银行头寸的包容性支持,财务账户体系的有效兼容对接;二是监管当局的包容性监管,其财务流程操作是透明的,可以实施有效监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