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前,我们总是喜欢把“独处”和“孤独”联系在一起,认为做什么都自己做的人,一定是人缘不好、没有朋友才这样的。

事实上,很多人的独处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非没有能相处的人而被迫独处。

你是否发现,身边有很多学业、事业,以及家庭生活方面都很成功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喜欢独处。

至少,他们懂得如何独处、不抗拒独处,同时能够很好地利用独处的时间,让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那么独处对我们究竟有什么益处呢?为什么越是那些厉害的人,越是喜欢独处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独处能让人远离情绪的干扰,专注当下

社交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了社会交往,我们就没法与他人交换信息,工作、生活也就很难进行下去。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候过度的社交也会扰乱我们生活的节奏。

就比如工作上的应酬,它会占据我们很多的私人时间,使人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

而通常应酬过后,我们换来的并不是由于拼命工作而产生的成就感,相反地,我们会因为应酬而被消耗掉很多的精力,导致产生一种空虚、疲乏的感觉。

因此,那些越是厉害的人,他们越明白过度社交的坏处。

他们选择把精力留给自己,留给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们选择定期留出独处的时间,清空自己的大脑和情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不同的情绪对人们的工作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积极情绪能促进工作效率,而消极情绪则会阻碍人的认知活动,降低活动效率。

那些厉害的人,他们能定期切断与外界的情绪来往,专注于当下的自己,他们能及时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到正常水平上,用全新的状态来迎接接下来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处能让人直面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情绪,往往会被他人影响;而只有独处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不受他人影响,直截了当地看见自己的内心。

无论意志力多么坚定的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受他人的影响,这种现象就叫做从众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曾经做过这样一个从众实验:他将几名参与者召集起来,7个人一组,给他们呈现三条线段,让他们判断这三条线段里面,哪一条与其他两条长度不同。

这个实验有意思的是,参与实验的7个人里面,实际上只有一名是真正招募来的志愿者,而其他的六名则均是演员。

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即使是面对判断线段长短这种十分简单的问题,当其他演员给出错误答案的时候,这名真正的参与者也开始怀疑自己,最终选择给出了和他人一样的错误答案。

这样的从众实验,一方面让我们认识到了从众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不禁让我们感叹,无论是多么有主见的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而那些厉害的人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知道,应该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来,静静地捋一捋自己的思绪,不让它们在复杂的社交当中,偏离最初的航线。

独处的人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社交场中的闲逸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

的确,当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难免需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尤其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少数人就需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适当的社交的确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但是,如果长时间处在这种需要顾及别人的环境中的话,我们是否就太亏待自己了?

偶尔地,也要适当犒劳一下自己,任性地听从自己内心声音,随心所欲地掌控自己一把。

2021年7月28日,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逝世,而他的思想,却始终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

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事、达到某种目标的判断。

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去完成某件事情;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时常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不能做好这件事情。

虽然这只是一种内部的观点,但实际上,它却能够真正地影响着客观事件的发展轨迹。

当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很高的时候,他就更倾向于做出更多的努力,而一旦付出的努力多了,这件事情也就自然更容易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那些厉害的人喜欢独处,是因为独处的时候,他们更能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更能掌控自己。

喜欢独处的人,由于掌控了自己的时间,于是他们就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也就会随之增高,最终成功的概率也就更大。

总而言之,学会像那些厉害的人一样,善于独处,或许你也能发现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