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有“脾气”最好的动物之称,的确,单从外表看,水豚可谓是“敦厚老实”,桶状的身体配上大头小眼睛,自带憨厚气质。

不过,要想和动物界的众多成员成为“好友”,光看长相是不行的,水豚当然还有其它过人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豚是最大的啮齿类动物,也是老鼠的近亲,但是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它们,身材远比老鼠大得多,体型往往能够达到老鼠的上百倍,重量堪比人类成年女性,达到50公斤到60公斤,在啮齿类动物中可谓是“重量级”。

事实上,只要我们把水豚的名字拆开来看,就能对这种动物的特性略知一二。“水”直接就表明了它的生存环境,“豚”字则道出水豚的形态特征。

之所以叫“水”,是因为水豚离不开水。

水豚常成群结队出现在靠近溪流、湖泊、池塘的草原、雨林、沼泽地,在水边吃草、在水里交配、在水中躲避危险,四肢上的蹼能够帮助水豚很好地在水中游动,称之为“游泳健将”一点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之所以叫“豚”,多少与它们的食量有关。

水豚食量惊人,虽然食物构成以植物为主,但从杂草到树皮,从灌木到瓜果,都在其食谱之上。据统计,成年水豚每天要吃掉七八斤的食物,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找食吃食,这也是它们得名“豚”的原因。

水豚在动物界的“好人缘”,首先是因为水豚不会轻易发起攻击,鸟类、灵长类,狗、兔子常会围绕在水豚周围,或者干脆站在水豚的背上,把水豚当成“移动沙发”,跟着水豚游荡,而水豚丝毫不会生气,任由动物们“使用”自己。

因此,只要靠近的不是鳄鱼、蟒蛇、鹰这些天敌,水豚都很乐于接受,“朋友”遍地。

其次,互利关系,而这才是动物们和水豚交朋友的更深层次原因。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水豚的一大爱好了——吃自己的便便,之所以要吃便便,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豚的消化系统比较特别,有些类似于兔子,食物在它们的体内基本上属于“穿肠而过”,那些排出体外的便便在经过了肠道(尤其是盲肠)的发酵后,残留着丰富的营养,再次食用依旧是极佳的能量补给,水豚们还能借此摄入大量微生物辅助消化。

既然是能量,其他动物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说白了,围绕在水豚周围的“朋友们”,实际上是在等待水豚的便便。

在动物界,水豚确实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在人类社会,水豚却有不少“伤痛”。

先来看水豚的原产地南美洲,它们被端上了餐桌、揣在了手里。比如在委内瑞拉,水豚肉是一大肉食来源,而且相较于成年水豚,人们更喜欢食用小水豚。

除了吃水豚肉,水豚的皮也会被用来制作皮包,脂肪则被用以提炼药用油脂。

再来看水豚的“成名地”日本。

自打上世纪80年代水豚被引入日本的动物园,它们就凭借温和的性格,以及无攻击性的特点,成了动物园里的明星。人们可以近距离抚摸、投喂水豚,它们也早已习惯了人类的存在,但是这也给水豚带去了严重的问题——超重。

最后来看水豚“受宠”之地北美洲。

在那里,水豚从90年代起就开始成为备受玩家们追捧的宠物,但是随着体型变大,以及需要靠近水源生活的习性,一些不负责任的饲养者会选择将水豚放生,也有一些水豚会自己逃离。进入野外生存环境的水豚,没有天敌且繁殖很快,每一窝就能产下4只到5只幼崽,而且水豚幼崽从出生就能跟着母亲觅食,生存能力极强,数量和种群规模的扩张,使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它们,很可能对一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得提醒朋友们一句,水豚性格虽好,但是不代表真的不咬人,要是急眼了,它们会狠狠地下嘴,造成的伤害不容小觑,所以下次去动物园要是有机会接触水豚,还是要保持警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