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喜欢给角色加官评,但他也喜欢说反话。

他说薛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又借王熙凤之口说她“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就是说薛宝钗藏愚守拙,低调内敛都是自己宣传的人设,只要是能令她张口管的人或事,就都是她认为有利用价值的。

只要读过《红楼梦》原著,哪怕只通读过一遍就会发现,薛宝钗可不是什么低调藏拙的人,她只不过是太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该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让她抓住可以表现的机会,她卖弄才干出风头的劲头儿简直比王熙凤还要高昂,又因为她自恃甚高,虽然寄居贾府却总是想反客为主,眼高于顶狂妄的不得了,贾府上下根本没人能入她的眼。

必要的时候她为了抬高表现自己,不管是谁都可以拉过来踩两脚,贬低一顿,宝黛、探春、王熙凤等几乎无一幸免,甚至连贾母她也敢嘲讽,连她们薛家抱的大腿王夫人她也曾当面怼过。

那些年宝钗帮助过的人:热心“薛大姐”每次出手,总有人不自觉的被利用

“不干己事不张口”的薛宝钗帮助过很多人,每一个都有功利的目的。每当有人感激她的时候,其实已经掉进了她温柔的陷阱里。

薛宝钗热心帮助的头一个人是史湘云她利用史湘云的结果是“双输”

史湘云这个娇憨的小迷妹被薛宝钗善解人意的外表迷惑,不仅自己整天追着宝钗跑,还四处宣传宝钗好,甚至几次三番不惜得罪林黛玉和贾宝玉,也要公然宣告“宝姐姐是没有错处的”“我要是有这么个姐姐,就是没有父母也值了”。

宝钗一看史湘云这么崇拜自己,那不好好利用利用实在对不起她这一份崇拜之情。于是宝钗先利用史湘云和林黛玉争夺贾宝玉。

两个小细节展现出薛宝钗的用心:其一,第二十回史湘云首次登场,出现在贾府,林黛玉一边吃宝钗的醋,一边防着湘云,宝玉正哄着黛玉,薛宝钗就过来把宝玉拉走了,说“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就推着宝玉走了,黛玉气得哭得更厉害了。

其二,宝玉又跑回来哄黛玉,好不容易哄好了。湘云自己找过来说:“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然后黛玉打趣她咬舌子,湘云先说薛宝钗如何好,又打趣林黛玉的婚事,两人追逐打闹。

宝玉在中间调和,这时候薛宝钗再次即使出现,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为什么是看在宝兄弟份上?明明是宝姐姐劝架,是觉得自己脸不够大吗?不是,是可以再把宝玉置于黛玉和湘云之间,如果湘云真的对宝玉有意思,和黛玉鹬蚌相争,她就能渔人得利。

林黛玉很聪明,她才不理会宝钗这一套,她不给面子,湘云是个憨憨,她不懂这些弯弯绕,只以为宝钗是好心,而且她对宝玉真没想法。所以宝钗这一招失灵了,不过却意外收获了湘云的喜欢。

然后,等到湘云要做诗社东道的时候,薛宝钗就狠狠地利用了湘云一把。把几两银子就能搞定的大吃大嚼,腥膻无比的乱哄哄一场螃蟹宴,薛宝钗在这一回中看上去是帮史湘云办了宴席,实际上从主动邀请史湘云去蘅芜苑住宿到同情史湘云没钱,再到偷换概念把诗社变成大宴席,中间全是套路。

结果就是想成全她自己,既在贾母王夫人面前露脸,又尽可能地请贾府的下人们吃了薛家提供的螃蟹。薛宝钗算盘打得很响,其一让湘云感激自己,其二让贾母王夫人喜欢薛家,其三贾府吃到螃蟹的人就算不赞美宝姑娘,也不会说薛家人的闲话,毕竟吃人嘴短。

可惜,贾府可不是寻常的乡绅地主,贾母和王夫人等根本不会被这一顿螃蟹宴打动,反而因为宝钗利用史湘云惹恼了贾母。因为说史湘云没钱,就等于打史家的脸,史家是贾母的娘家,一门双侯,世袭罔替的显赫,岂能让薛宝钗白白欺负了去?

所以,后面贾母才会有借刘姥姥还席的讽刺,对宝钗“雪洞”房间毫不留情的责备;贾府的下人们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有资格吃螃蟹的,都不稀罕,吃不上的可能还要埋怨。

薛宝钗这一次算是翻车,但是没关系,她的段位一向是搞不定上层掌权者的。史湘云领情就得了呗,后面史湘云还帮她怼过林黛玉呢。

可是宝钗稀罕史湘云领情吗?也不是太稀罕,因为她结交史湘云就是为了讨好贾母,可贾母连史湘云也渐渐冷淡了。

宝钗也渐渐不喜史湘云,后面她嫌弃史湘云和香菱谈诗:“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直到抄检大观园,她为了自保直接抛弃史湘云,憨憨的湘云才算看清了宝姐姐的真面目,转头和黛玉成了挚友。

宝钗一看靠史湘云讨好贾母没戏,就转向林黛玉,这一次的结果是双赢。

她想要帮助黛玉,结交黛玉也是下了功夫的,查黛玉的药方,翻看医书,大出血送了价值二三十两银子的燕窝。

只可惜所谓的“金兰契”又假又脆,除了一包燕窝是真的,可能也就属那一句:“咱们也算同病相怜”是真心话罢了,就连说好的“冰糖”送成了“雪花洋糖(绵白糖)”都不在意,说真心不觉得可笑吗?

宝钗为了成功送出燕窝,还特意提点林黛玉是客居身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也就是林黛玉缺爱,愿意回馈她善意,给她个台阶下,哭哭穷,顺便收下她的燕窝。

林黛玉的身份是贾府养女,人家是带着遗产和母亲嫁妆在贾府的,要吃燕窝不过是小事一桩,每年的请医问药都是贾母主张,谁敢说半句闲话?哪有薛宝钗说的那么严重呢,后来宝玉说了一下,贾母就每天让人送燕窝来,也没人挑理。

说到底宝钗看上去是帮助黛玉,其实不过是在帮助自己。她的目标是通过和黛玉交好,讨贾母的喜欢。

因为薛家在贾府久住,“金玉良缘”的传播,加上她整天靠近宝玉,又四处笼络人心,还搞了一出“螃蟹宴”给搞砸了。从贾母对她卧室的那一通批判来看,是真的不喜欢她的。

宝钗好不容易抓住林黛玉说了《西厢记》《牡丹亭》的台词,充当了一回“知心姐姐”,让黛玉对她的教导“心下暗伏”,当然要趁热打铁,赶紧来和黛玉结交,冰释前嫌。

只要林黛玉不再针对她,少因为什么金什么玉和宝玉吵吵,少掉几颗金豆子,那么贾母可能就不那么讨厌薛宝钗了。

林黛玉也很聪明,她知道宝钗心里的打算,她也渐渐成熟了。贾母不喜欢宝钗,王夫人也不喜欢她,于是她趁机和宝钗交好,这不就等于也卖了王夫人一个面子,简直是双赢的局面,聪明人之间打交道,就是这么好办事。

薛宝钗让我真正惊叹的就是她在探春开诗社的时候,她那个热情劲儿,简直比所有人都高涨。

大家起雅号,李纨给自己取,探春给自己取完又给黛玉取,偏偏宝钗给宝玉取了两个还不够,还做主给迎春和惜春取。

商议结社的时间,探春认为一个月中有两三次就好,宝钗直接敲定:“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除这两日外,倘有高兴的,他情愿加一社的,或情愿到他那里去,或附就了来,亦可使得,岂不活泼有趣。”

当大家说今天就开一社,咏白海棠,可是却没看到白海棠,宝钗表示:“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这这这,这一副反客为主,热情管事,迫不及待要展露才华的样子,哪里还是那个整天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只有针绩女红才是我们的本分”“作诗只是游戏,应该以贞静为主”的薛宝钗?

她在结诗社的过程中积极踊跃地参与,热情洋溢的操持,甚至毫不客气地当家做主拿主意,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宝钗不是“不关己事不张口”吗?她为什么对平时自己否定的吟诗作赋这么积极?

其实很简单,因为她想卖弄自己的才华。平时总是装作一副道学先生的样子,端正低调的淑女,不露两手谁能知道宝姑娘才华横溢呢?既然宝玉和姐妹们都热衷吟诗作赋,宝钗当然要投其所好,在诗词文学方面把大家都镇住,这样才能确定自己在大观园的地位呀!

李纨就很懂她的心思,看透了她积极热情的背后藏着小心思。所以她极力推荐宝钗的海棠诗歌当状元,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只有宝玉这个呆瓜不明所以,还在那里一直争论,明明是黛玉的海棠诗更胜一筹。

当然了,李纨也是有目的的,她卖宝钗面子,就是卖王夫人人情啊。要不然她这个寡妇媳妇在大观园带着姊妹们玩乐,吟诗作赋,不务正业,长辈们该有意见了。

让宝钗当头社的状元,王夫人一听也就闭嘴无话可说了,这是给薛家争脸,给王夫人争光的好事儿啊,以后大家才能玩得尽兴啊。

宝钗还主动帮助过好几个人,但是细细分析起来,真相一个比一个令人难堪。

她帮助过花袭人给宝玉做鞋,其实是为试探花袭人的底线,顺便有理由和宝玉更加亲密。毕竟古代女人给男人做鞋,除了自家姊妹之外,也只有夫妻才是名正言顺的。

她帮助过邢岫烟,“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说是看重邢岫烟为人雅重,身世可怜,其实也不过是表面人情,没落到实处去。

想象邢岫烟一个姑娘家,“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不过是脂粉头油,针头线脑之类的,她能用多少?迎春那种毫不计较的性格还能不让她用不成。别忘了邢岫烟已经是薛家未过门的媳妇,薛宝钗真想照顾她,邢岫烟也不至于当了棉袄换钱花。

这里没有说薛宝钗有义务救济邢岫烟,必须给她送钱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说小恩小惠那点事儿就不要宣扬了,真没意思。

薛宝钗还帮助过香菱,主要两件事:带香菱进大观园,其实是为了拿香菱当丫鬟使唤,给自己做针线活,所以她反对香菱学诗;薛姨妈要发卖香菱的时候她拦下了,其实是为了保全薛家的颜面,已经让夏金桂闹得丢尽了脸,再把香菱卖了只能更加丢人。

当然了,也不能说薛宝钗对香菱完全无情,就算是小猫小狗养了七八年还有感情呢,何况是个大活人,一个屋檐下过了这么久。只不过,她的用心不纯粹而已。

可怕的是宝钗连死人都要利用,她听说金钏跳井,丝毫不顾这是贾府家丑,自己一个晚辈跑去安慰王夫人,还自动献出两套先衣服给丫鬟做寿衣,对此只能评价一个字:绝!

别跟我说什么宝钗是好心帮助金钏,看她在王夫人面前都把金钏说成啥样了,金钏活着的时候,她贿赂结交金钏,也不过送的二手衣服而已。

那些年宝钗贬损过的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是薛宝钗的拿手好戏

薛宝钗除了有时候十分“乐于助人”之外,还非常善于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被宝钗贬低过无数次的贾宝玉就不提了,左不过是嫌弃宝玉“不中用”、“无事忙”以及不好好读圣贤书,不去科举搞搞仕途经济之类的。

虽然气的宝玉骂她“国贼禄鬼”,还把书都直接烧了,但是宝钗仍旧得到了好处,花袭人就盛赞宝姑娘心底宽大有涵养,比林姑娘能劝宝二爷学好,王夫人自然也会夸宝钗懂事的。

除了贬低宝玉之外,宝钗还贬低过惜春、探春、迎春和王熙凤。这些人都跟她没什么仇恨。

先说惜春,她在刘姥姥走后,热情的帮惜春筹办大观园影像图的绘画材料,当然目的也是为了讨好贾母。毕竟这画画的主意是贾母出的,画完了要作为荣国府的宣传资料送给刘姥姥去民间展示,薛宝钗岂能不参与一下,出上一份力。

明明惜春才是懂画的,可是宝钗偏偏要在众人面前卖弄卖弄个一番,先把惜春贬低一下:“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

贬低完了惜春该给自己拔高了,于是宝钗从大观园的构造,到各种绘画风格的艺术技巧,颜料、用纸等等物料准备,好一番高谈阔论,直接支使贾宝玉写了好大一张单子。

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薛宝钗不仅会写诗,还擅长作画,懂得可真多啊。顺便宝钗还分派了宝玉协助惜春,同时给惜春批了半年的假期,还给出了出去请教请客相公的建议。末了还慷慨地表示:你们去准备吧,缺啥就来找我。

可怕的是薛宝钗连大观园的修建草图都研究过,她哪里得到的呢?自然是找王夫人要来看的。她以前研究这个干啥用呢?鬼知道啊!

一顿操作猛如虎,不知道的人一看薛宝钗这个架势,还以为她已经嫁给宝玉当上了荣国府的管家媳妇了呢!就连李纨这个大嫂子都要靠边站,薛宝钗的气场那叫一个强势。

可是真的有必要吗?答案是没必要!她完全可以不必出这个头。

人家惜春虽然平时画具颜料都不全,那只能说明她懒,不能说明她不懂不会,否则她的丫鬟也不敢叫入画了。

贾府既然培养了惜春这个绘画的爱好,肯定是给她请过专业的绘画师傅的,宝玉都说了贾政的请客中“詹子亮的工细楼台就极好,程日兴的美人是绝技”,难道这些人不比薛宝钗更专业吗?惜春需要帮助不会找宝玉去说,那些清客巴不得奉承呢!

可惜这些清客没机会了,因为薛宝钗抢着把他们的活儿干了。大概是她自己也觉得这样上赶着表现有点儿掉价,所以只能踩一下惜春来抬高自己,让大家觉得惜春不行啊,还是宝姐姐厉害!

如果帮惜春统筹画大观园图,还不算过分,到了管家理事的时候宝钗更是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给根针就拿着当棒槌”。

王夫人也很搞笑,见王熙凤病了,自己没本事搞定家务事,就让探春和李纨出来顶雷,结果探春和李纨都和她不够一条心怎么办?让薛宝钗也来插一脚。

古代媳妇管理婆家的家务事就是天经地义的,到了清朝“旗人姑奶奶”地位高,那么探春管家也可以理解。薛宝钗算什么人呢?她凭什么在贾府指手画脚?

其实她是没资格的,名不正言不顺,甚至传扬出去还不好听。薛家未嫁的姑娘,在大姨妈王夫人的婆家管理家务事,这说到天边去也不合理,会惹人笑话非议的。

晴雯讽刺麝月怎么说的:“交杯酒还没喝就上头了?”这句话送给宝钗也很合适,还没嫁给宝玉就管家了?真是绝大的讽刺。

就算王夫人耍手段想要利用薛宝钗,说的情真意切,薛宝钗寄人篱下,迫于压力不得不答应。那么她是不是可以摸鱼?是不是可以给李纨探春打打下手意思意思就得了。答案是:可以的,因为王夫人本身就是个摸鱼大师。

(王夫人)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可是,薛宝钗明显不想摸鱼,她想把握住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表现,卖弄一下自己卓越的才干,让所有人都高看一眼,压倒李纨和探春,如果也能把王熙凤比下去就更好。

这样就能让大家都认定:贾府需要宝姑娘这样的人才啊!那么“金玉良缘”是不是就好办多了呢?

薛宝钗非常勤谨,一看就特别负责任“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虽然管理效果不怎么样,吃酒赌钱还是照样,后来闹得贾母出手收拾,但是薛宝钗让领导王夫人看到了她工作非常努力的样子。

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干能力,薛宝钗把王熙凤想捧的贾探春压制下去,贬低探春是没经验的新人,还嘲笑探春急功近利,不懂得结合学问知识,流于世俗。

“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
“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好家伙,这一顿好说,简直不给李纨和探春留余地,只显出她薛宝钗精明有才干。接着她利用探春改革的机会抢功劳,做人情“小惠识大体”直接让大观园的每一个婆子都得到了实际的好处。

末了她怕探春李纨等不服,也怕平儿回去和王熙凤告状,直接搬出王夫人。

我也不该管这事,你们一般听见,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儿,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便是个街坊邻居,也要帮着些,何况是亲姨娘托我……

其实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组,李纨才是老大,宝钗应该是权重最轻的。

但实际上在兴利除弊这件大事上,宝钗说的话比谁都多,她直接拿主意,都不带跟李纨探春商量的,自己就敲定了。还堂而皇之地搬出王夫人,听她这么一说呢,不知道的还以为王夫人把管家权交给她一个人了呢!

所以,平儿也看不多,戳破她的丫鬟莺儿和宝玉的心腹小厮茗烟拜干亲,宝钗故意谦让却给茗烟的娘谋福利。而探春也学乖了,从此不再搞大动作,有事也懒得拿主意,而是直接先让去问李纨和王熙凤。

林黛玉夸探春做事是乖人,能不乖吗?都是被宝钗逼得变乖了。既然有人要趁机掌权作威作福,探春当然不能相争,毕竟宝钗可是王夫人的钦差。

当然,探春也不是吃哑巴亏的人,后来跟贾母汇报园中聚赌,宝钗搬走她添油加醋,都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薛宝钗还曾在邢岫烟典当的时候,贬低过王熙凤,冤枉凤姐不按时发月例,其实王熙凤不仅按时给了月例,还让平儿给邢岫烟送了御寒的斗篷,照顾的比宝钗周到多了。

薛宝钗贬低王熙凤也不是一次两次,她当着贾母的面拉踩王熙凤奉承“凤丫头再巧巧不过老太太”,结果王熙凤不变说话保持沉默,贾母反而维护王熙凤,说她可人疼,薛宝钗白讨没趣。

她还曾无缘无故在林黛玉嘲讽刘姥姥是母蝗虫的时候贬低嘲笑王熙凤没文化,不识字,只会一味世俗取笑。

可是王熙凤虽然不如宝钗博学,但是看她言谈举止,都是大家风范,她能有这等权威地位,绝不可能是只靠世俗那一套。不信只去看看王熙凤忽悠尤二姐那一段长篇大论就知道,入情入理,文辞妥当,水准很高。

可见薛宝钗贬低王熙凤就是因为记仇,因为王熙凤不帮“金玉良缘”,也曾在贾母面前帮腔嘲讽她。可是迎春总没得罪过薛宝钗,薛宝钗却认为她是个“有气的死人”,点评虽然精准,未变过于恶毒了些。

薛宝钗最绝的一回就是帮王夫人买人参的时候狠狠地贬低过贾母。

因为王夫人找人参配药,发现自己屋里没有好的了,王熙凤和邢夫人那里也没有。王夫人只好去贾母那里找,贾母那里的人参很多很大,如今世上有钱也买不到的上等货,可惜放的时间太久,过期了。

没办法只好找人出去买,这时候薛宝钗正好在王夫人这里应酬。她家里有人参行,所以很清楚市面上人参造假的整个潜规则,薛宝钗就主动揽下了这个活儿,帮王夫人买人参。

买就买吧,反正薛家在贾府白白住了这么多年,帮这点儿忙也没啥好说的吧。但是宝钗借机会狠狠讥讽了贾母一顿。

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王夫人还点头表示赞同她的话,这就非常搞笑。谁珍藏人参了呢?很明显就是针对贾母的珍藏人参过期事件,这么明显的话头,谁听不出来呀!

可见宝钗也是深恨贾母这些年对她的打压和不喜,王夫人如今腰板也硬了,干脆就一起骂一骂出口气吧。

更绝的是宝钗气急了连王夫人的面子也不给,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连累她被王熙凤算计,只能搬出去住,后来王夫人当面请她回来,她一番绵里藏针的话,让王夫人也无可回答。

“所以今日不但我决意辞去,此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省的就减省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的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家当日也是这样零落不成?”

总有很多热爱宝钗的读者认为,宝钗做了这么多好事还要被批评,实在是太过分了。但是却没有想过,宝钗被批评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帮助了别人,而是因为她不管做什么好事,其实最终的目的都不是利人,而是利己。

打着乐于助人的旗号,实际上是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薛宝钗屡次帮助别人却仍旧被骂功利的原因。

如果对她毫无利益的人和事她是绝不会管的,比如探春、黛玉和宝琴都为迎春出头,只有她一言不发;贾琏挨揍闹得沸沸扬扬,她装不知道;莺儿跟她汇报王熙凤从贾母屋里出来气呼呼的,她说:“各人家有各人的事,咱们那里管得。”

这才是符合王熙凤口中“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薛宝钗正常的本来面目,她十分懂得审时度势,非常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末了说一句,《红楼梦》中从来没有人要求薛宝钗必须要付出什么,因为她在贾府也是客人,是需要被照顾的对象才是。

从来不管是谁帮助谁,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只是带着利己的目的去帮别人,就不真诚,是在做戏,所以并不值得赞美。

青松鹤鸣/特约供稿

全网统一ID:南山橘暖读书时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